2012年06月22日 09:27 来源: 大众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进入二季度以来,基金公司积极上报债券型基金,上周上报的8只产品中有6只是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如此密集上报,市场容量是否能够“消化”?
其实,从二季度开始,固定收益类的新基金申请就出现了明显的升温迹象,68%的新基金为债券基金。4月份,基金公司上报了20只新基金,其中有14只是固定收益类产品。5月份,基金公司共申报了14只新基金,其中有12只是固定收益类基金。6月以来,申报13只新基金,有9只是固定收益类基金。
在35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中,包括32只债券型和3只货币型基金。融通、南方、汇添富、华夏、国泰、广发、光大保德信、工银瑞信等8家公司都上报了2只固定收益基金。
基金公司一窝蜂地申报债券型基金,市场是否能够消化呢?华泰联合基金研究员王昉告诉记者,在当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投资者转移投资方向是很自然的事情。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77只一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达到6.53%,91只二级债基平均收益率也达到6.22%,双双超过6%,而同期大盘仅上涨4.88%。
王昉认为,在降息的通道中,普通老百姓对理财的需求是强大的,特别是有收益预期的、能超越通胀的理财产品。近期各类短期理财类基金的热销就是很好的例子。“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债券基金的发行。”
基金公司积极发展债券基金,除了市场需求,也是因为债券类基金迎来了发展契机。监管部门近日要求基金公司多推固定收益类产品,希望未来固定收益类产品能占基金总资产的1/2,而目前的占比还不到1/4.
王昉告诉记者,2012年之前,债券基金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分为一级债券和二级债券。而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设计产品时越来越精细化,转债、信用债等为投资者提供了选择的空间,特别是基金被允许投资私募债后,具备了推出高收益债基金的可能性。
但王昉同时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债券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基金管理人的债券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我国信用债市场尚未发生真正的信用违约事件,但是中小企业私募债很可能会打破这一历史,因此当债券基金也出现“踩雷”风险时,能够客观面对。
社区牛人
关于债券基金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