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基金1月5日讯 近期,证监会核准设立弘毅远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为上海市,经营范围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销售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弘毅远方基金注册资本为1亿元,股权结构为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持股100%。郭文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孙艳任督察长。
值得注意的是,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是联想控股旗下公司,股东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弘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这是继鹏扬、凯石、博道之后,获得批准的私募系公募基金公司。
查阅资料显示,证监会于2015年8月14日接收弘毅远方基金申请材料,到2017年12月底获批,历时一年四个月。
私募机构进军公募轨迹
回顾私募机构进军公募轨迹,2016年6月28日,鹏扬基金获批。2017年3月3日,凯石基金获批。2017年6月2日晚,博道基金获批。
除已经成功“私转公”的凯石基金、鹏扬基金以及博道基金外,符合私转公门槛的私募基金公司不在少数,包括淡水泉、和聚投资、朱雀投资、星石投资、从容投资、展博投资等。
据了解,目前,私募基金开展公募业务主要有三种申请模式:
第一种是私募基金公司直接申请开展公募业务,但这对私募机构的规模、人力、硬件等要求较高;
第二种是私募机构作为股东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审批流程和条件与现有公募基金公司设立基本一致,例如九泰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红土创新基金、鹏扬基金、凯石基金、博道基金;
第三种是私募基金通过股权收购成为现有公募基金的股东,这一方式可以享受公募现成的团队和渠道资源,节约后台建设的时间成本,例如2015年3月,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入股长安基金。
私募为何纷纷进军公募?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进军公募主要是想把规模做大,毕竟公募基金在政策上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
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认为,私募基金争相进入公募业的原因无非就是三方面的考量:产品线扩充、加强品牌效应、提升公司人才使用效率等。
第一,产品线扩充,除发行和管理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外,还可以有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产品线更加多样、丰富,包括QDII、LOF等;第二,公募基金往往体量较大,私募机构进入公募业有助于直接加大资金量,扩大公司管理规模,加强公司品牌效应;第三,提升公司人才使用效率,不少大型私募具有完善、庞大的投研团队,建立公募体系,有助于这些人才的汇聚和激励。
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表示,做的好、做的大的私募转公募,是行业里的正常现象,公募有公募的优势,私募有私募的特点,两者共存,相互促进。王群航认为,“公募基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公开宣传,信息披露也较为完善,换一种角度说,法定公开信息的披露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另一方面,公募市场透明化程度高,发展更为规范,面向的投资者数量较多,有利于基金公司更好地做大规模。”
私转公之后,原先的私募公司是否就牺牲很大呢?王群航表示并没有。公募里有专户,有子公司,都是私募性质的,那些私募公司原先的业务基本上都可以平移到专户和子公司中去。如此一来,原先的私募业务继续,公募的新天地又能够打开,何乐而不为?!
相关专题:
基金观察第54期:鹏扬、凯石、博道 私转公背后惊人内幕曝光
弘毅投资近期动态:
弘毅投资回应夹层基金违约报道:基金正常清算 不存在违约





- 重磅!飞行汽车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 小鹏汇天获25亿融资 量产工厂年内竣工!
- 跨区电力交易机制落地,电网设备需求释放成长新空间
- 机器人双龙头催化事件持续,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活跃度上行
- “反内卷”预期之下,碳酸锂期货大涨5%,关注低成本的龙头企业
- 煤炭行业从“量价双杀”转向“优质产能溢价” ,打开板块估值修复空间
- 人形机器人大事件!智元、宇树中标亿元大单,行业加速推进规模化生产
- 263篇研报+38场路演!机构热捧“反内卷”,结构性牛市可期?
- 中核集团宣布重大突破,“第一桶铀”成功生产下线
- 多地持续推进产业落地,Robotaxi行业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阶段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