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芒格的90句话 你应该看90遍!

  【编者按】我见过很多出色的价值投资者,他们都说从芒格身上学到的比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要多。这90条芒格语录,静下心读。无论对于投资还是人生,你必有收获。

  谈谈“查理·芒格”

  本文由上善若水基金原创

  《穷查理宝典》一书作者是美国人彼得·考夫曼,这是一本札记,将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十一篇演讲汇集在一起,同时集锦了大量的图文,以及芒格的名言趣事。想了解芒格,《穷查理宝典》是最好的读本。

  查理·芒格是当代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比巴菲特年长6岁,今年90岁,当然,他也是个有钱人,2004年身价达到16亿美元,拥有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游艇。财富跻身世界前400强。真是福禄寿全了。

  芒格的爷爷是名受人尊敬的联邦法官,爸爸是律师,他也曾经是名律师,还办过对冲基金,业绩很好,后来遇到巴菲特,两人一见如故,于是成了几十年的合伙人。二战期间芒格高中毕业,前往密歇根大学学习数学,后来喜欢上物理。大二的时候加入美国陆军空军兵团的军官培养计划,后来被选送到加州理工学院专供热力学和气象学,之后分配到阿拉斯加州某军事基地工作。复原之后申请哈佛法学院,因为他没有本科学位,遭到拒绝,当时法学院前院长罗斯克·庞德是芒格家族的世交,亲自为他说情,从而使他能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没想到吧,芒格先生也是走后门进的哈佛大学。但不得不说,庞德先生举贤不避亲,因为他举荐的芒格先生后来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大师之一。当然,芒格学业也不差,1948年他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同届335名毕业生,他是12名优秀毕业生之一。之后就考了律师证,创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芒格是个性格比较古怪的人,而且聪明,当年在空军接受智力水平测试,表明智力水平极高。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读书和思考,他认为要多读书,读不同学科的书,这样思维才不会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才能避免单一的思维模式。拿着锤子的人满眼都是钉子。唯一解决的办法,你得多拿些工具。概括起来就是“多元思维模型”。早年的巴菲特也是一根筋思维,老巴同志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只投资那些股价低于清算价值的股票,后来买中了地雷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差点把自己套死了。他花了近20年的时间才把之前的烂业务给清理干净,现在伯克希尔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芒格先生。芒格就不是一根筋思维,他告诉巴菲特,最好的投资是买那些贵得有道理的好公司,而不是一味的买便宜的公司。包括后来投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等,都是按照这套思路进行的。

  芒格先生的评估公司的体系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你得有一个检查清单,清单上面记录你主观和客观上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人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心理状况是很不稳定的,很容易会狂躁和恐惧,甚至会癫狂。你要把这些情况列个清单,然后逐条反思自己这个阶段有没有犯上面的错误。比如前段时间中概股很癫狂,如果此时你正好持有某只中概股,正好这段时间股票不断创新高,而且市盈率高达70倍,你确实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拿出清单,看看自己最近是不是有点HAPPY的过头了,每天都有种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甚至在幻想着,每天这么个涨法,假以时日,自己将过上多么幸福的生活。如果出现这种幻觉了,确实该冷静一下,是不是有必要再评估下手中股票的风险是否正在迅速累积,当前是否出现大众癫狂式的投资泡沫,不要等到泡沫破灭之后,悔恨当初不该相信“这次不一样”的安慰剂。

  芒格是个嫉恶如仇的人,说话很直截了当。对做假账的管理层批评是毫不留情面的。曾经有关管理层做了假账,还私下里说往葡萄干里加点大便,大家察觉不到。芒格很幽默的反驳道,往葡萄干加了大便,你得到的仍然是大便。审计师审计的结果你要抱有怀疑态度,不可不信,不可尽信。因为审计师们是工作特点是“谁给我面包吃,我给谁唱歌。”

  芒格是个活的很明白的人,不懂的东西就不碰,弄懂了再碰。你得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不要去玩那些别人玩的很好,但自己一窍不通的游戏,否则必然一败涂地。有些时候,他真的很有博弈论的思想。无形之中把参与方的博弈行为做了深刻的分析,他经常用国民收款机的案例来和别人分享。以前零售店老是亏钱,因为售货员老是偷偷往自己腰包里塞钱,有了收款机之后,资金流水有了记录,店员想偷钱就很容易被查出来了,于是乎店员就老实了。

  芒格建议我们多读读心理学和概率论方面的书,这样就不容易被假象给糊弄了。另外你得把每个人的激励机制搞清楚,不要问理发师自己是否该理发了,你得到的只有肯定的答复。不要向经纪人询问是否该买卖股票了,这正中他们的下怀,他正愁没交易量呢。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个税种是可交可不交的,千万别去问税局,自己是交了好,还是不交好……送到嘴边的肥肉,税局会放过么?

  对于我们上善若水基金来说,芒格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你得跨学科的掌握多门知识。说来真是个悖论,读书读到博士的人,学科是越学越狭窄的,反而是本科生博览群书,多点开花。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哪个才是更好的教育模式呢?很难下定论。当然,我们觉得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芒格先生是理工科出身的,但是后来搞投资,这个跨度很大,但是思维逻辑是相通的,只要你够勤奋,具体的知识可以很快获取。

  1,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担心得太多。成功需要非常平静耐心,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也要足够进取。

  2,根据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我们认为只有两种风险:一,血本无归;二,回报不足。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动性很大的,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两个季度都是亏钱的。反倒是有些烂透了的公司生意业绩很稳定。

  3,所谓的“息税折摊前利润”就是狗屎。

  4,巴菲特有时会提到“折现现金流”,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算这个。(巴菲特答曰“没错,如果还要算才能得出的价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5,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6,我们买过一个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和一个加州的存贷行(Wesco),这俩后来都带来了灾难。但是我们买的时候,价格都比清算价值打折还低。

  7,互联网对于社会是极为美好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纯属祸害。互联网能提高效率,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提高效率却降低利润的。互联网会让美国的企业少赚钱而不是多赚钱。

  8,市面上对每个投资专家的评价都是高于平均的,不管有多少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9,同第5条。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10,巴菲特每个礼拜有70个小时花在思考投资上。

  11,人们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12,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13,税法决定了,还是买个伟大公司傻等它飞起来最划算。

  14,如果你买的股票每年复利回报15%,持续30年,而你最后一次性卖掉的时候交35%的税,那你的年回报还有13.3%。反之,对于同一支股票,如果你每年都卖一次交一次税,那你的年回报就只有9.75%。这个3.5%的差距放大到30年是让人大开眼界的(博主注:30年后前者回报42.35倍,后者只有16.3倍,相差26.05倍)。

  15,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16,人们破产的常见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纠结。你花了这么多心血、这么多金钱,花的越多,就越容易这么想:“估计快成了,再多花一点儿,就能成了……” 人们就是这么破产的----因为他们不肯停下来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没了呗,我承受得起,我还可以重新振作。我不需要为这件事情沉迷不误,这可能会毁了我的。”

  17,说到我这辈子在生意中见过的错误,过度追求避税是一个常见的让人做傻事儿的原因。我看到有人为了避税干很大的错事。巴菲特和我虽然不是挖石油的,但是我们该交的税都交,我们现在也过得挺好的。要是有人向你兜售避税套餐,别买。

  18,我认为我们(美国)正处于或者接近我们文明的顶点……如果50或者100年后,我们(美国)只比得上亚洲某国家的的三分之一,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如果要赌,这世界上将来干得最棒的应该是亚洲。

  19,某些程度上,股票就像是伦勃朗的画。它们的价格基于过去成交的价格。债券要理性得多。没有人会认为债券的价格会高到天上去。想象一下如果美国的所有退休基金都去买伦勃朗的油画,它们都会升值并且引来一帮追随者。

  20,有人认为阿根廷和日本发生的事情在咱们这里(美国)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想法是很疯狂的。

  21,比起机构投资者,房产投资信托(REIT)更适合个人投资者。巴菲特还留着一些烟头性格(意指其早期偏重格雷厄姆式的投资价值低估企业的风格),这让他愿意在人们不喜欢房产投资信托并且市价跌出八折以内的时候,用自己的私房钱买点儿REIT。这种行为能让他回忆起当年捡烟头的快乐,所以他自己有点儿闲钱鼓捣这事儿也挺好的。

  22,聪明人也不免遭受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们就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23,“庄家优势”是个在现代理财学里很有意思的概念。那些机构的基金经理看上去很像是赌场里的总管,只是规模更大。

  24,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先做跟随者。

  25,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你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你要强迫自己去考虑对立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对手更好地说服对方,那说明你的理解还不够。

  26,我以前那个年代,汉堡包5美分一个、最低时薪是40美分,所以我算是见证了巨大的通胀了。但它摧毁了投资环境吗?我不这么认为。

  27,大部分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来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东西:早死、错误的婚姻、等等。

  28,有两种错误:一,什么都不做(看到了机会却束之高阁),巴菲特说这个叫做“吮指之错”;二,本来该一堆一堆地买的东西,我们却只买了一眼药水瓶的量。

  29,经常对照一下清单可以避免错误。你们应该掌握这些基础的智慧。对照清单之前还要过一遍心理清单(意指平常心),这个方法是无可替代的。

  30,打官司是出了名的费时、费力、低效、以及难料结果。

  31,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现实世界中,你得寻找机会,然后和其他机会对比,最后只找最吸引人的机会投资进去。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你大一经济课上就学到的。游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所谓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非常愚蠢。

  32,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我们有些成功是早就预言的,有些是意外获得的。

  33,一般认为,最好的情形就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然后美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接一个地被送到你的面前 ---- 直到几年之前,风投界的人们就是这样享受的。但是我们完全不是这样 ---- 我们就跟要饭的似的到处寻找好公司来买。20年来,我们每年最多投资一到两个公司……说我们已经挖地三尺了都不夸张。(好机会)是没有专业推销员的。如果你坐在那里等待好机会来临,那你的座儿很危险。

  34,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该做的没做、该买的没买。

  35,你只有学会怎么学习你才会进步。

  36,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37,BRK的过去业绩简直辉煌得离谱。如果我们也用杠杆,哪怕比默多克用的少一半,也会比现在的规模大五倍。

  38,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我们花了几个月才攒了10亿美元的股票 --- 是可口可乐总市值的7%。要攒成主要股东是很难的。

  39,所有的大资本最终都会发现很难扩大,于是去寻找一些回报率更低的途径。

  40,如果今天你的资本较少并且年轻,你的机会比我们那时候要少。我们年轻的时候刚走出大萧条,资本主义那时候是一个贬义词,在20年代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是肆虐。那时候流行一个笑话:有个人说“我买股票是为老了的时候考虑,没想到六个月就用上了!我现在已经觉得自己是老人了。”你们的环境更加艰难,但并不意味着你们做不好 --- 只是要多花些时间。但是去他娘的,你们还可能活的更长呢。

  41,关于所谓“婴儿潮(美国5、60年代出生)”的人口学现象,其影响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小很多。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倍。这不是婴儿潮导致的,而是由美国资本主义的成功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这两样东西的影响太利好,婴儿潮问题相比之下就是一个小波动。只要美国的GNP每年增长3%,就能保持社会和平--- 足以覆盖政客们的花销。如果美国的发展停滞了,我敢保证,你们将会见证真切的代沟,不同代的人之间关系会很紧张。婴儿潮是这种紧张的催化剂,但是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不增长。

  42,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把可以量化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他们想“发扬”自己在学校里面学的统计技巧,于是忽略了那些虽然无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一生都致力于避免这种错误,我觉得我这么干挺不错的。

  43,你应该对各种学科的各种思维都有所理解,并且经常使用它们 --- 它们的全部,而不是某几个。大部分人都熟练于使用某一个单一的模型,比如经济学模型,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应了一句老话:“拿锤子的木匠,看书上的字儿就觉着像钉子。” 这是一种很白痴的做事方法。

  44,对于我而言,把股票分成“价值股”和“成长股”就是瞎搞。这种分法可以让基金经理们借以夸夸其谈、也可以让分析师们给自己贴个标签,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谱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45,我这一辈子认识的所有智者,没有不爱看书的。我和巴菲特看书之多都能吓着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说我就是一本伸出两条腿的书。

  46,我们都爱大量阅读,聪明人都这样,但这还不够,你还应该有一种批判接受、合理应用的态度。大部分人看书都没有抓到正确的重点,看完了又不会学以致用。

  47,我们经常从那些上进的孩子们那儿听到这些问题。这是个很“聪明”的问题,你对着一个有钱老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你呢?怎么才能迅速地成为你呢?”

  48,我们如果要再开一家See's糖果几乎不用花费任何资本。我们的资本太多了都快淹死我们了,所以几乎是零成本。对于有些极度缺钱的煎饼店,增设特许经营店简直是疯狂的事情。我们喜欢搞直营店以便更好地控制服务品质。

  49,做空行为是很危险的。

  50,坐在空头位置,又看到股价遇到利好大涨,这是一件特别让人气愤的事情。人生苦短,遭受这种气愤太不值当了。

  51,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费尽力气发现了一个骗局(并且做空这个公司),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继续疯涨三倍,而且这些骗子们拿着你的钱弹冠相庆,而且你还要收到证券行的保证金追加通知。像这种郁闷的事情你哪能去碰呢?

  52,上市的代价已经变得非常高了。一个小公司谋求上市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很多小公司正在走私有化的路子以此摆脱上市公司的繁冗负担。

  53,公开叫价的竞价方式就是设计来让人的脑子变成一锅粥的:由于别人也在叫价,你觉得(你的竞价)得到了社会认同,你会有一种回馈倾向,会陷入一种“被剥夺超级反应综合症”,觉得(必须想方设法阻止)你的“心头好”离你而去……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这种方式就是设计来操纵人的心理的,让人们去做白痴的事情。

  54,暗标竞价的问题在于标的物常常被那些犯了技术错误的一方赢得,比如壳牌石油支付给贝利奇石油的价格是(另一方的)两倍。在公开叫价的竞标中,你就不可能比输掉的那一方多付一倍的价钱。

  55,我们偏爱把大量的金钱投放到那些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其他决策的地方。

  56,能理解投资的真髓也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反之亦然。

  57,有件事情很有意思:你可能拥有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可能连1亿美元都借不到。但是,由于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的大股东凭着手里的小纸片(股票)做担保却能借到好几十亿美元。但是如果公司不是上市的,它可能连那些大股东能借到的20分之一的钱都借不到。

  58,我经常见到一些并不聪明的人成功,他们甚至也并不十分勤奋。但是他们都是一些热爱学习的“学习机器”;他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智慧。伙计,如果你前面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话,这可是大有裨益的啊。

  59,不管是对于私有企业的企业主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买卖时参考的标准应该是企业内在价值而不是过往成交的纪录,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概念,而且我认为永远也不会过时。

  60,巴菲特和我不是因为成功预测了宏观经济并且依此下注才获得今天的成功的。

  61,提问者来自新加坡,新加坡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成绩最辉煌的发展中经济,所以这位提问者才会把15%的增长率称作“保守”。但其实这不是“保守”,这是很狂妄的。只有新加坡来的人才敢把15%称作“保守”。

  62,我不会花太多时间追悔过去,一旦吸取了教训,我就不会再陷在里面了。

  63,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我们的表现就显得非常平庸了。(游戏的重点)不是非常多的动作而是非常大的耐心。你要坚守你的原则,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大力出击。

  64,我们会把一些决策议题扔进名字叫做“太难了”的档案柜,然后去看其他的议题。

  65,如果想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忘记过去犯过的错误是坚决不行的。

  66,30年代的时候,靠房产抵押得到的贷款可以比房子的售价更多。这大概就是现在私募股权领域的情形。

  67,模仿一大堆人意味着接近他们的平均水平。

  68,生命中的很多机遇都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它们持续是因为(别人)暂时不便(攫取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你最好随时预备好行动并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69,有巨额佣金的地方常常就有骗局。

  70,承认自己不懂某样东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即将来临。

  71,即使你不喜欢现实,也要承认现实 --- 其实越是你不喜欢,你越应该承认现实。

  72,我们努力做到通过牢记常识而不是通过知晓尖端知识赚钱。

  73,长期而言,一个公司股票的盈利很难比这个公司的盈利多。如果公司每年赚6%持续40年,你最后的年化回报也就是6%左右,即使你买的时候股票有很大的折扣。但反过来如果公司每年资产收益率达18%并且持续二三十年,即使你买的时候看起来很贵,他还是会给你带来惊喜。

  74,就像工人必须了解自己工具的局限性,用脑子吃饭的人也要知道自己脑子的局限性。

  75,许多市场最终会形成两到三个大竞争者 ---- 或者五到六个。其中有些市场里压根儿没有人能赚到什么钱。有些市场里每个竞争者都做得不错。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有些市场里竞争比较理性,股东们获得的回报都不错,而有些市场里的竞争则让股东血本无归。我们举航空公司的例子来说吧,咱们现在坐在这里,可以想到航空公司们为世界作出的各种贡献 --- 安全的旅行、更好的体验、能够随时飞向你的爱人,等等。但是,这个行业自从莱特兄弟的时代以来,给股东们回报的利润是负的,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负数。这个市场里的竞争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一旦放开监管,航空公司们就开始(大降价)来损害股东们的权益。然而,在另外一些行业里,比如麦片行业,几乎所有的竞争者都混得挺舒服。如果你是一家中型的麦片生产商,你大概能有15%的资产回报率。如果你的本事特别好,甚至能达到40%。但是为什么麦片这么挣钱呢?在我看来他们整天搞各种疯狂的营销、推广、优惠券来激烈竞争,竟然还这么挣钱。我不是很明白。显然,品牌效应的因素是麦片行业有而航空行业没有的。这可能是个主要因素。或者麦片生产商们有共识,认为谁都不可以那么疯狂地竞争 ---- 因为如果有一个二楞子视市场占有率如命根,比如说如果我是家乐氏的老板然后我决定要抢占60%的市场占有率,我想我可以把这个市场的大部分利润都给弄没了。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把家乐氏给毁掉。但是我想我还是可以做到(占据市场以及消灭行业利润)。你应该有信心去颠覆那些比你资深的人,条件是他们的认知被动机导致的偏见蒙蔽了、或者被类似的心理因素明显影响了。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你应该认识到你也许没有什么新意可想 --- 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相信这些领域中的专家。

  76,我们发现那些在生意中优胜的“系统”往往有些变量被近乎荒谬地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 比如Costco的打折仓储店。

  77,有些情况比坐拥大量现金无处可投更糟糕。我还记得当年缺钱的情景 --- 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78,如果你(在发出指令和诉求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你的原因,他们就会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并且觉得你的想法更重要,他们也就更愿意听你的。

  79,量入而出、时刻攒钱、把钱放到可以延期交税的账户里。时间长了,你就会攒出一笔财富了。这完全不需要动什么脑子。

  80,我尽量远离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81,我觉得先好好掌握别人已经整理好的知识才是靠谱的学习方法。我不认可那种闭门造车自己鼓捣出结果的方法。没人能那么聪明。

  82,我有个熟人,他们家旁边那个房子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但是竟然卖了1700万美元。房市价格有很极端的泡沫。

  83,经验告诉我们,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并且适时、果断、有魄力地做一些简单而合理的事情,就能奇迹般地让你致富。偶尔出现的这种机会往往赐予那些时刻准备着、一直搜寻着、并且愿意分析复杂事物的人。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使用你平时谨慎耐心攒下来的弹药、大手下注在那些胜算极大的赌局上。

  84,现在这个时代是以往的资本主义中没见过的。与以往相比,我们有史上最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在炒卖股票和投机倒把上。许多我所见到的事情让我联想起索多玛和蛾摩拉(堕落罪恶之城)。自私、妒忌、还有各种山寨货。以前也有过这些事情,它们导致了可怕的后果。

  85,我们的投资风格被称作焦点投资,意在持有十只股票、而不是一百个或者四百个。好投资不好找,所以应该集中在那些少数几个好的上,这对于我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投资界98%的人都不这么想。这对我们倒是挺好的。

  86,你要当心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观念。如果你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的话那是非常危险的。

  87,和巴菲特一样,我有很强的致富欲望。不是因为我喜欢法拉利什么的,而是我喜欢独立。我极度渴望独立。

  88,每一个有工程师思维的人看到会计准则都会想吐。

  89,你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能进步。

  90,多谈谈你的失败历程、少吹嘘你的成功经历,这样对你好。

关键词阅读:芒格 上善若水基金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