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发行失败后 嘉合睿金转型发起式

  近日,嘉合基金发布一则公告,宣布旗下“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已在2017年7月31日获准变更注册为“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并在2018年1月25日至3月5日重新开始募集。

  此前,嘉合睿金因未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钱全部退回给投资者,新发基金募集合同未生效,成为国内基金业19年来首例新发基金募集合同未生效。

  首募失败后转型

  根据嘉合基金公司于1月22日发布的基金招募说明书,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经2016年11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准予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的批复》(证监会许可[2016]2544号)注册,2017年7月31日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准予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变更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17]1408号)变更注册为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嘉合睿金”)。

  为什么嘉合睿金未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时隔半年又出来进行二次募集?

  基金资深专业研究人士王群航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嘉合睿金的前身其实是我国第一只首次募集不成功的基金,它这次再发行或许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已获批的产品必须发掉。”

  无独有偶,除了嘉合睿金去年宣布募集失败外,诺德天利、大摩安享18个月开放债券、北信瑞丰弘盛、国金鑫金、九泰锐兴定增、九泰锐信定增、东兴量化优享、兴银瑞景也都未能募集成功。并且在这9只募集失败的基金中,目前也只有嘉合睿金进行了二次募集。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行失败的公募基金与发行几百亿的爆款基金并存,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说明公募基金行业的市场会进一步向业绩优良的管理公司集中,仅仅依赖一张公募牌照已经很难打开市场,中小基金公司切忌只看短期利益,需要在踏踏实实做好长期业绩的基础上,结合产品创新赢得市场认可。”

  该合同因何未能生效

  对于嘉合睿金在去年4月底宣布募集失败,引起业内众多人士猜测,是因为没有凑够人?还是没有凑够钱?

  按照基金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募基金要发行成立,必须达到2亿元发行规模和认购户数200户的基本门槛。

  虽然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嘉合睿金此次募集失败提出相关质疑,但《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到嘉合睿金相关负责人,对方明确表示,此前嘉合睿金产品并非是募集失败,而是未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基金合同暂不生效,原因为当时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那么,嘉合睿金此前究竟未达到什么条件,导致该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记者在梳理时发现,此前,监管层为更好地监管委外资金,在2017年3月15日出台了基金发行新规,其中提到,基金产品中单一客户持有占比需低于50%,且这一新规以3月17日为新老划断界限。在3月17日之前成立的产品为老产品,在3月17日之后开始募集的产品为新产品。

  记者进一步核实,当时嘉合睿金这只基金的发行日期恰好在3月17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3月20日当天。

  对此,有基金行业知情人士指出,“可能是该基金产品中,存在单一客户持有占比高于50%,又碰上市场资金太紧张,导致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找到另一笔资金量与之匹配的资金。”因此导致嘉合睿金的募集受到了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嘉合基金目前任职基金经理有3名,平均任职年限为一年,是一个创新型基金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类似于嘉合睿金这样的创新型基金,市场规模已近7700亿元。

  嘉合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基金公司已有3只公募产品,分别为嘉合货币基金、嘉合磐石混合型基金、嘉合磐通债券型基金。”根据嘉合基金2017年度中报显示,嘉合货币B、嘉合磐石C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8%。”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嘉合睿金的二次募集转型,表明该基金将转变为机构定制的产品,即本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公开销售”。

  记者在嘉合睿金于1月22日发布的招募说明书中看到,“本基金允许单一投资者或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个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可达到或超过50%,且本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公开销售。”

  关于嘉合睿金此次首例,其他基金公司该如何借鉴?行业内还会再发生吗?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称,“基金公司应该多从自身关系找原因,而不是寄托于市场环境变化,要正视本身基金产品的设计和打磨,寻找一些有资历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

  资深基金研究人士王群航表示,嘉合的故事,给市场提了一个醒:以后设计新产品的时候,别再那么激情澎湃、随性任意了。从今往后,市场上应该不再会出现发行失败的基金了。

关键词阅读:嘉合 弘盛 鑫金 认购户数 锐信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