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教授:公募20年“由封到开”经历六个阶段

  【编者按:二十年筚路蓝缕,二十年风雨兼程,俯仰之间,公募基金已步入弱冠之年。值此公募诞生20周年之际(1998-2018),金融界发起“见证者说-我的20年征文”,诚邀您分享在公募基金陪伴日子里的难忘经历。】

  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公募基金20年征程风雨录

  1998年3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南方基金公司、国泰基金公司分别发起设立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正式公募发行。3月27日,基金开元与基金金泰同时宣告成立,设立规模均为20亿份。这标志着我国首批“新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诞生,这也是我国首部基金法颁布后推出的首批公募基金,至今整整20周年。

  在这20年中,公募基金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一)新基金诞生

  1997年11月,中国首次颁布证券投资基金大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开始步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通道。1998年到1999年,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嘉实、长盛、大成、富国等基金公司先后成立,这是立法后我国最早成立的十家老牌公募基金公司。

  1998年3月23日,首批“新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元、金泰正式公募发行,同年4月7日,“基金开元”与“基金金泰”分别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挂牌。截止1998年底,我国共成立了5只“新基金”(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

  新基金与老基金是市场与业界的一种形象称呼。1997年11月立法前设立的各类“投资基金”,俗称“老基金”;1997年11月立法后推出的“证券投资基金”,俗称为“新基金”。新基金的诞生,意味着我国公募基金终于有了全国性立法及统一名称,并从此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通道。

  (二)旧基金改制重组

  事实上,早在1991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各类“投资基金”开始萌芽。1991年7月珠信基金成立,同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相继成立,这被公认为为中国第一批公募性质的投资基金。

  1992年共有37家投资基金经各级人民银行或其他机构批准发行,其中“淄博乡镇企业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3年年初,建业、金龙、宝鼎3只教育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上海发行,共募集资金3亿元,并于当年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截止至1997年底,上交所和深交所共有78只投资基金挂牌,它们全为封闭式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仅为76亿元左右。这批“老基金”全部设立在1997年11月公募基金立法之前,其主要特点是:基金公司少,管理资产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健全,股民将“老基金”当股票炒作。1997年11月正式立法前,我国尚处于公募基金的摸索试点期,甚至就连基金名称都还没有统一规范。

  1997年11月公募基金立法后,我国对原有的“老基金”进行了清理和规范,从1999年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老基金合并,最终实现了新老基金的过渡。这一时期,我国公募基金仍然以封闭式基金为主,1999-2000年是我国封闭式基金发展的黄金时期。与老基金相比,虽然“新基金”单只规模较大,但由于新基金数量少,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从1998年到2000年期间,我国公募基金总份额分别只有108亿、500亿及610亿。

  (三)开放式基金逆势起航

  2000年10月,证监会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6月A股牛市终结,开始向下调整。201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美股带动全球股市暴跌,A股市场也加速下跌。然而,2001年9月21日,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设立、逆势发行,首发规模约为50亿份基金单位,这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步入了开放式基金新时代。

  但在2001年6月A股牛市终结后,封闭式基金出现了上市即跌破发行价的情形,高折价交易使封闭式基金市场陷入低迷。上证综指从2001年6月14日2245点一路阴跌至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大关,其间封闭式基金快速萎缩,而开放式基金却在顽强地逆势生长。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基金份额达到了809亿。2002年至2003年,开放式基金规模快速增长,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增至17只,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达1205亿。2003年底公募基金份额达到了1633亿,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开放式基金最初扩张速度并不快,但各种类型的开放式基金新品种却不断涌现,仅2002年就首次推出了债券型基金、纯债券基金、180指数增强型基金、“安全型”概念价值增长基金、180指数(标准化指数)基金等。

  (四)传统封闭式基金纷纷实施“封转开”

  自2001年开始,随着开放式基金后来居上,封闭式基金开始陷入停滞期。截止2002年底,封闭式基金达到峰值54只,2003年之后,封闭式基金暂停发行,封闭式基金数量与规模开始不断萎缩。

  2006年11月,首只改制“老基金”——基金兴安存续期满,并成功转制为开放式基金(俗称“封转开”)。2007年又有19只封闭式基金实施“封转非”,封闭式基金仅剩34只。2009年封闭式基金进一步减少至28只,但从2010年开始出现少量新设封闭式基金。截止2011年底,封闭式基金缓慢增至39只。

  2007年6月底,首批两类创新型封闭式基金诞生,其中一类就是分级基金。

  2012年11月1日,国内首只“新基金”——基金金泰“封转开”方案在持有人大会上获得高票表决通过。2013年3月26日,该基金存续期将结束。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11月基金兴安到期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后,6年间(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先后共有29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到期转型为开放式基金。截止2012年底,沪深市场还有25只封闭式基金。2013年又有5只封闭式基金到期。2017年8月,随着基金银丰到期,并顺利实施“封转开”,传统封闭式基金正式谢幕。这里所说的传统封闭式基金是指1997年11月立法后发行的“新基金”,以及“老基金”改制后的封闭式基金。

  (五)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再出发

  2007年6月底,针对传统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及规模萎缩,一种全新的封闭式基金正在悄悄创设之中。2007年9月7日,大成优选基金登陆深交所,这标志着我国首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正式诞生,这意味着停发长达5年之久的封闭式基金将转型升级、再出发。

  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不同于传统封闭式基金,在期限上不得超过五年;在规模上,目前申报的基金公司大多将规模限制在40亿份左右;在交易方式上,将具有半封闭半开放的特点,当持续折价率达到一定幅度,例如超过10%时,创新封闭基金持有人可以选择赎回。

  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产品设计主要交由基金公司自行研发,监管部门不会主动参与,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产品设计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结构化分级基金,另一类是增加了救生艇条款的封闭式基金。

  2013年底,创新型封闭式基金首次突破100只,净值超过2000亿元。2016年底创新型封闭式基金逼近200只,净值超过6000亿元。2017年底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增至480只,净值仍为6000亿元。不过,从公募基金数量及净值规模来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只数及净值规模分别仅为公募基金的10%及5%。

  (六)开放式基金迅猛扩张

  2004年6月1日,新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始生效实施,开放式基金加速扩张。2004年底,开放式基金首次突破100只,并且开放式基金净值首次超过封闭式基金净值。2005年共有57只开放式基金募集设立,募集规模为1002.79亿元。2006年开放式基金净值首破5000亿元,2007年开放式基金净值随大牛市迅猛扩张,其净值规模首次超过封闭式基金。截止2007年第一季度末,54家基金公司旗下313只公募基金净值为10533.93亿元,资产净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07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净值再破2万亿元大关。2007年9月21日,59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8家,所有基金公司管理基金341只,基金总规模为18962亿份,基金净值首破3万亿元大关,达30228亿元,随后公募基金净值最高增至3.2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但在2007年10月后,A股牛市终结,股市不断下跌,长期低迷,基金净值不断被蒸发。2008年开放式基金净值跌破2万亿元大关。2009年小牛市,公募基金净值再上2.5万亿元,随后股市一路向下调整,2011年公募基金净值再次逼近2万亿元。

  2013年底开放式基金增至1415只,净值达2.8万亿元;2014年底开放式基金增至1763只,净值高达4.4万亿元;2015年底开放式基金增至2558只,净值猛增至8.2万亿元;2016年底开放式基金增至3564只,净值为8.5万亿元;2017年底开放式基金增至4361只,净值增至10.99万亿元。

  开放式基金占据公募基金统治地位,符合国际惯例,封闭式基金只是公募基金中较小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作者介绍]: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著作及论文] 主编:《现代财政与金融》、《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和《货币银行学》;副主编:《实用统计学》、《县域经济发展与规划》;专著《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研究》。

  [科研项目]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YJA840002)(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2013——2014年。

  (本文参加金融界网站“见证者说-我的20年征文”活动。也许您曾经追涨杀跌,套牢割肉,也曾经小有收获,满载而归。然而,铅华洗尽,始见真情,感谢您一路走来,不离不弃。来吧!说出您的20年,我们有“ 酒”,只等您讲述基金投资那些难忘的事儿。来稿主题“见证者说-我的20年征文”,可发送文章至fund@jrj.com.cn邮箱,参加征文投稿。文内请注明参选者姓名、电话、通讯地址等。)

点击此处查看活动详情

  投稿展示

  基金投资路上 有一招百战百胜

  一位基层公务员11年的买基感悟:君心似我心 我定不负心

  小白从股票到基金的成长之路:峰回路转 便是刚刚好

  忆基情燃烧的岁月:那些银行排队买基金的日子

  杨德龙:公募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10年仍将领跑大资管

  郭施亮:我们期盼的机构化时代到底何时到来?

  董登新:养老目标基金有四大战略意义 公募20岁的贺礼

  从屈指可数到数量泛滥 从宝宝出生到下折腰斩

  定投虽然不能停 高潮来了要止盈

关键词阅读:封闭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 武汉科技大学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已关注
圈子封面
热聊中:
进入投顾圈子进入投顾圈子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