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新动力净值新低+规模腰斩+回撤超60%

  中银新动力净值新低+规模腰斩+回撤超60% 基金经理一拖三抱团持股“豪赌”

  2017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重仓白酒、保险,2018年开年喜迎沪指11连阳,令投资者嗅到一丝结构性牛市的气息,但由于春节前后A股市场大幅震荡,市场风格快速“变脸”,以中小创为代表的成长股出现了强劲反弹,但之前备受追捧的蓝筹白马股却遇冷明显,从而带动了基金净值显著回落。尤其两会期间,12个交易日大盘总体上平稳运行,上证综指累计小涨1.11%;而创业板指则上涨5.23%,明显跑赢沪指,周期股则表现落后,其中最令市场瞩目的莫过于独角兽概念题材。

  随着一季度公募基金“季考”成绩即将放榜。万得数据显示,截止3月23日,普通股票型基金跌幅榜上共有176只基金为负,其中43只基金跌幅超过5%。业内关于“蓝筹为王”还是“成长制胜”争论再升温。

  从上表还可以看到多次登上黑榜的“老面孔”中银新动力(000996)。在今年的春季反弹行情中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截止3月23日已跌去13.49%,在同类排名里,今年来涨幅列倒数第一。

  此外,公布的最新净值下跌1.08%。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731元,累计净值为0.731元。已刷新历史新低。

  净值持续走低规模腰斩 最大回撤已超60%

  资料显示,中银新动力成立于2015年2月13日,在牛市效应下净值也快速上涨。但是自2015年6月30日开始三个月时间,值也从最高点的1.92元跌到了0.907元,盈利转身化为乌有。2015年末规模还有近40亿元,到2017年末其净资产已降至18.83亿,已腰斩再腰斩。

  不过净资产规模大幅萎缩,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却很稳定。史彬于2007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股票交易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2012年7月至今任中银主题策略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9月至今任中银新经济基金基金经理。具有8年证券从业年限。具备基金、证券、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从业资格。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基金经理为史彬,成立至今亏损26.9%,同类排名倒数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除了关注基金管理人的预期年化收益创造能力之外,也需关注风险控制能力,而最大回撤是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指标。最大回撤衡量基金净值曲线峰顶到谷底最大的幅度,该指标考验了基金经理对于风险和趋势的把握能力。截至3月23日回撤已超60%。

  一拖多 集中抱团持股引质疑

  目前史彬是一拖三。从2017年四季度末基金持股市值来看,从史彬管理的中银新动力股票、中银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中银主题策略混合三只基金的2017年四季报前十大重仓股看居然有八只股票重合,可见持股集中的风险“更胜一筹”。

  再回看2017年持股变动发现,三只产品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换仓。这样喜欢“换血”的基金经理,业绩究竟如何呢?截止2017四季度,史彬管理下的三只产品持股下前五全是白酒股和保险股2017年均有不错的涨幅。中国平安、五粮液、泸州老窖更是成功实现股价翻倍。本应该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中银新动力股票、中银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中银主题策略混合2017年回报率仅有5.23%、6.77%、15.68%,全部跑输沪深300指数。

  实际上,基金市场上存在着基金集中持股的现象。对于中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史彬将产品集中持股的模式可谓是一场“豪赌” 。

  “一拖多”早已成为基金行业的常态,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类型接近的基金,投资风格会逐渐趋同,不利于保持基金自身的投资特点,无法避免同质性;另外,同时管理多只基金必然会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

  中银股基业绩悬殊明显

  从基金公司看,2006年至2008年,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中银基金进行股权变动,引入银行股东,从而中国银行也拥有了自己旗下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和中银基金。作为成立时间最早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3624.89亿元,均排在15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第四名。2017年是公募基金的牛市,规模排名中,中银基金位列第九。(非货币)总排名中银基金排名均上升5个位次,较之2016年排名提升相对明显。

  根据万得数据显示,中银基金旗下共有96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有30位,平均年限 4.04年。其中股票型基金有7只,近三个月表现仅一只盈利。显然,这样的投研实力与其与自身规模排名形成鲜明对比。

  这对中银基金只见规模增长却不见业绩攀升,让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很难为投资者创造较好的回报。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关键词阅读:中银 股票型基金 基金净值 累计净值 基金基金经理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