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二十年变迁与发展 七位行业大咖现身分享

  金融界基金讯 3月29日 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发起主办的“2018 第十三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今日在北京广电国际酒店召开,年会主题为“启航新时代”。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就公募基金20周年的变迁与发展发表了看法。

  以下是文字实录。

  公募基金二十周年论坛:变迁与发展

  肖雯: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主持接下来的环节,我是盈米财富的肖雯,我曾经在公募基金工作过11年,在广发基金工作过11年,所以接下来跟几位嘉宾经历过公募基金的发展。

  回眸二十年,公募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我们坚守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初心,坚持严格监管制度的优势,而且我们整个行业坚持了组合投资、信息披露这么一套运作优势,使得我们成为普惠金融行业的典范。

  接下来主办方给大家邀请到了在公募基金行业代表性重量级的嘉宾,接下来请这些嘉宾上场,首先有请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光裕先生、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一梅女士、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吴增涛先生、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肖婉如女士、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副总经理曹伟先生、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彦祝先生。

  今天很有幸在这里跟大家回眸一下基金行业的变迁和发展,我问各位嘉宾第一个问题,因为我们都是跟这个行业一起成长起来,请大家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各位在这个行业共同成长的经历或者各位所在的公司与行业共同成长的经历。

  杨光裕:非常高兴受组委会的邀请在这里做一个发言,就像刚才肖总讲的那样,公募基金二十年从无到有经历了很多,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日子,大家知道有不少重要的法规、重要的讲话在最近出来。

  其实对我们从事大资管行业的人来说非常振奋,也是很有信心的。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公募基金为什么这二十年来能够走的这么平稳,这么健康。公募基金这二十年来为什么能够赢得机构投资者和投资人的信任,现在我们是12万亿的规模,与保险、信托、银行理财等其他资管,我们跟人家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但是我们走的非常稳,稳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募基金在公司治理中有制度设计的优势,透明、规范的制度设计是其中的关键;

  另一个重要的制度是托管制度。今天在座有几位托管的领导,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正因为有了这种托管制度,才让公募基金避免了挪用客户资金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托管机构在管理投资人资金的时候发挥了重大作用,重大作用起在什么地方呢?对资金的安全性、清算、估值、契约精神的遵守等方面都发生作用,所以我觉得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制度的顶层设计功不可没。

  这几年来那么多P2P公司,由于制度缺失、管理缺失、不遵守契约合同,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让投资人蒙受损失,最后他们自己甚至在不明不白中犯罪。我为什么说是不明不白呢?我曾经问过互联网公司的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呢?他告诉我说,他们最初只想做10个亿的规模,对应也只有10个亿的项目,但没有想到互联网的厉害,来了几百亿,由于缺乏投资去向,最后还要刚性兑付。所以,很多事情的发生起初并不是本意,而是制度监管的缺失。

  再一个是投资管理制度,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以配置理论为基础的,也把这作为原则,配置理论的设计,在《证券法》起草时已经充分吸收了经验和教训,有双十的限制,基金最高的持仓比例不能超过10%,假设没有双十限制,基金公司极有可能利用资金优势对某只看好的股票集中持有,最后要么出现流动性问题,要么公司发生问题,甚至容易引发变相做庄的行为。

  其实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不知道,公司经营跟公司投资运作是严格分开的,我是董事长,不能介入任何投资运作。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投委会会议,可能公司总经理有时会作为投委会主任,但投委会主任只有否决权利,没有决策权利,这样就保证了基金公司严格按照契约的投资组合来做,这点也许是基金公司在投资中能够稳定不发生流动性风险,并且给投资人提供持续盈利的核心原因之一。

  此外,尽职管理和信披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在整个大资管行业,基金公司做到了,投资人按照基金净值进行申购和赎回。基金管理人以管理费的收入作为营业收入,市场上很多人不明白,我们给投资人做出的收益就是投资人的收益,并不是基金公司的,这是严格分开的。公开透明的信披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这点来看,我觉得作为公募基金行业,不仅以前要这么做,未来还必须要坚守,这就是我们生存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公募基金未来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压力,也承载着很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说普惠金融、社保、年金。我想治理结构合理、投资管理能力超强,而且注重内控的公司,会在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基金公司在这一点上是非常优秀的,同样也非常看好未来的银行资管子公司,包括保险、信托都会走到这一步来。我想最后竞争的实力就看投资管理能力和内控的能力。

  今天是公募基金二十周年,我们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而且利益了近6亿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机构跟个人资金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我们会共同面临一个非常辉煌和美好的未来,谢谢。

  肖雯:谢谢杨总,他非常深刻剖析了公募基金的制度优势,的确因为公募基金巨大的制度优势,使得公募基金行业最彻底的落实了信托关系的资产管理行业,我觉得这是我们的骄傲,苏总是创金合信的总经理,他们成长非常快,但是他本人是行业的老人,所以请苏总给我们分享一下。

  苏彦祝:我是在基金行业里面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是2000年进入南方基金,当时研究生刚毕业。但是我是学工科的,是学机械工程的,应该说对这个行业完全是小白。去南方基金之前专门查了一下什么是基金,我以为是青少年基金会之类的,后来发现不是,发现跟股票有点关系,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看了一下什么叫做股票,这是我机缘巧合进入了南方基金,我从2000年到2010年在南方基金呆了十年,那几年南方基金做的非常好,基本上我都是在做投研。先做行业研究员,后做金融工程研究员,后来管理中国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后来也管理过中国第一批企业年金,最后管理当时南方最大的股票型基金,首发100多亿,后来到了300多亿规模。

  2008年我做了南方基金投资部总监,2010年离开了南方基金,去了第一创业证券做资产管理业务,虽然不在公募基金,但还是在资产管理行业。当时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要用机制来解决公募基金的问题,我觉得公募基金人才流动太大了,在人才流动非常大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稳健发展不太有利,对行业发展也不太有利。所以一直想用合伙制看看能不能解决行业的问题。所以新《基金法》出来允许基金专业人士持股,我们2014年就申请成立了创金合信。

  应该说在过去这十八年里,我从毕业开始大部分时间是跟公募相关,见证了公募的投资研究方面的许多变化。这几年思考公募的商业模式多一些,所以对公募行业感情很深厚,也希望公募行业能够迎来新的二十年,我先说这么多。

  肖雯:谢谢苏总,华夏基金是大名鼎鼎的,华夏基金的李一梅副总经理跟大家分享一下华夏这十年的过程和发展历程。

  李一梅:今天非常激动,也非常忐忑能够作为公募基金的代表坐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在座的也有很多老领导、老朋友。我是2001年加入华夏基金,在华夏基金一直工作到现在十七年,一方面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里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同时也非常自豪,因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真正在行业的二十年写下了非常浓重而成功的一笔。

  我加入华夏基金的时候,公司管理规模只有50亿,到现在规模已超过万亿,我觉得华夏基金是整个基金行业发展的缩影。其实大家都知道华夏基金的企业宗旨是“为信任奉献回报”,这个凝结了投资人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一定要尽我们所能,给投资人最大可能的回报。

  我的感受是,华夏基金文化的八个字,第一个是诚信,刚才杨总也讲了制度上的优势,我觉得这是基金行业的核心,每一个新员工到华夏基金的第一课讲的都是诚信,就是所谓的受人之托,我们该如何理解我们与投资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第二个是责任,忠人之事,我觉得“责任”在基金行业深刻贯彻了我们在受人之托之后一定要忠实。

  第三个是创新,华夏基金是整个基金行业发展的缩影,同时是也是加速的版本,创新一直是贯穿基金行业和华夏基金发展的主题。

  第四个是共享,我觉得基金行业和别的行业不太一样,首先基金行业不是排他的,基金公司坐在一起非常和谐,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行业,每一个公司,每一个成员或者每一个角色的扮演者,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大家都以成就整个行业作为每一个公司和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职责。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每一个角色都发挥了非常成功的作用,才有今天整个基金行业的发展,也才有了今天华夏基金小小的成就。

  肖雯:谢谢李总,刚刚李总说了华夏的口号就是为信任奉献回报,我在基金公司的时候一直在想这句话讲的多么好,它代表了我们整个行业的精神或者是一种想法。刚才李总讲到公募基金行业的生态,接下来有请南方首席市场官吴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想法。

  吴增涛:很高兴参加基金年鉴的年会,回顾公募基金近二十年的发展。南方基金成立于20年前3月6号,我们刚刚举办了南方基金致敬公募基金20周年高峰论坛,庆祝南方基金20岁生日。今天也很巧,两天前,20年前的3月27号正是第一支基金开元成立的日子。到今天为止,公司的规模已从最初的20亿元发展到了当前突破万亿元的管理规模(含子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需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感谢整个社会居民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二是感谢公募基金良好的制度安排以及监管层的悉心呵护。很多场合领导都讲到了公募基金是先立法、再试点、再发展。行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地借鉴海外经验制定了这一制度,确保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尽管在过程中出现了小的波折,但监管层与社会各界均给了这个行业很多的呵护;三是要感谢合作伙伴,包括托管银行和销售机构等,也要感谢同行与伟大的竞争对手,大家才能一起去进步,这个行业是具有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的;四是积极把握各个阶段的发展机遇,过去的二十年行业仍处在初创和布局的阶段,产品在不断地拓展,业务在不断的创新,机构在不断地国际化,南方基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抓住各个阶段的发展机遇,产品和业绩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肖雯:谢谢吴总,接下来我们隆重推出的是工商银行托管部的肖总,他们从普通公众角度来讲,大家对明星基金经理、明星基金公司,但是对托管行业在公募基金整个成长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是那么了解,刚刚杨总讲了一点,我记得托管部李总的一句话,他说托管行业是公募基金发展的守业员和守门人。你们每一天看到公募基金的净值,表面上是公募基金发布的,公司发布的,但是每一天的净值都需要托管部盖章确认,所以整个托管行业的发展为我们公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今天肖总的感慨肯定也很多。

  肖婉如:谢谢主持人,今天非常激动,也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作为托管人的代表来讲一讲二十年托管的成就和我们的感想。

  基金二十年,实际上也是托管二十年,刚才休息的时候我们在外面图片墙参观了一下,一下子把我拉回到过去的时光。大家知道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托管银行,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托管银行,同时我们也是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托管银行,目前托管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6万亿,但我们起家是从公募基金托管开始。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图片上有很多时点,因为是回顾就有时间,所以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二十年前,我们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是1998年2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托管部成立,这是我们标志性的时间点。

  第二个时间点是1998年2月24日,我们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的批复,获得了托管人资格。

  第三个时间点是1998年3月27日,我们同时作为两只第一批封闭式基金托管人,开启了中国托管的时间。

  因为我本人是1998年2月24日,我们获得资格这一天,从工商银行的个人金融部(当时叫储蓄部)到托管部报到,应该说我是整个托管行业二十年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一个坚守者,所以今天特别激动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感受。

  这二十年来,应该说中国工商银行之所以能够从基金托管发展到现在大资管的托管,从工商银行发展的轨迹来讲,我们能看到中国托管行业的缩影。我非常欣赏杨总和各位对托管人的肯定,因为从我们行业来说,《基金法》的出台,暂行规定的出台是1997年11月份证券投资基金暂行办法,2003年的《基金法》和2013年新修订的《基金法》,这是我们行业大家都要牢记的几个法规。

  这几个法规的出台,特别是一开始《暂行办法》出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突破,确定了托管人在投资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刚才杨总的阐述非常到位。实际上这段时间都在开基金二十年的庆祝会和各种论坛。

  几天前证监会李超副主席,包括基金业协会前会长孙杰主任,包括现任的托管部总经理李勇,他们在各种场合强调了托管人在这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了基金价值的公允性,又比如说我们要通过托管人为基金开设独立的账户,对这个账户要进行安全的把关,这样避免了基金挪用和跑路的现象,也就是说消除了投资者资金安全隐患。比如说我们每天要做的是清算核算,对每天基金购买投资品金额的交收,我们要承担交收的责任,这样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等等,实际上托管人在每一天日常运作中,每一天的工作当中都在履行《基金法》赋予我们的责任,基金合同对于我们的责任,基金投资管理人对于我们的信任。

  所以说基金托管人的作用和基金托管人坚守职责,为整个基金正常运作保驾护航。从我本人的工作经历来讲,也体现了基金几个不同纬度的变化。

  我觉得第一个变化是我们通过二十年的努力,整个行业的托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工商银行自己来讲,我们从四十亿规模起家,大家知道我们开始托管的基金开元、基金金泰,我们还托管了基金安信,到1998年年底我们托管的公募基金一共是三只,份额是60亿份,净值规模是64亿,当年挣了4亿。2007年的时候我们托管净值规模已经接近1万亿了,大家知道2007年有一个高峰,2015年我们托管公募基金的净值规模接近2万亿,到现在我们已经突破了2万亿。

  所以这样一个发展的进程,从规模来看,我们的发展是中国整个托管行的缩影,从规模上看,说它快,不是太快,说它不快,它确实有很大的进步。

  从产品上看,我们从最早的封闭式基金到现在基金几千只,超越了股票的数量,我们各类品种非常丰富,我们所托管的品种涵盖了5000只产品中的所有类型,封闭式、开放式、FOF、养老金产品、全球产品、跨境ETF,我们第一只ETF就是跟华夏一起合作的,我们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是跟南方合作的,我们有很多的第一是和基金公司一起创新,满足市场的要求,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

  从我们的技术来看,实际上当时是工商银行主要开发的,委托给一家公司,后来我们公司非常有市场观念独立出来,到现在二十年,我们的系统经过了六次大的升级改造,大家知道托管银行实际上是个高科技银行,全球的托管银行单独拿出来,从科技方面单独上市都会有很高的估值,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有专门的团队,我们从2000年开始推出第一代到现在,有六次大的升级,在自动化方面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力的成本,而且风险防控达到了极高的成本。

  从团队来讲,我们最初创业的时候只有13位同志,现在还在托管岗的只剩下我自己了,有的转到基金公司,有的老同志已经退休了。在这二十年当中,我们一共由7位行长分管过,有四位总经理,我们的人员目前跟团队的员工和总行的员工达到了230多位,全行做托管行业的有650多位,所以,从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团队的成长上面、来看,也预示着我们整个托管行业的发展。

  我们从制度上、风控上等等,刚才我看外面照片上还有工商银行在2004年第一次备份的图片。所以,我们也是风险管控最严格的银行代表。

  谢谢大家。

  肖雯:谢谢肖从另外一个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公募基金的发展,在公募基金生态里面,其实基金公司是产品供应商,在产品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公募基金的销售渠道。在我们国内的制度安排里面,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都是基金公司的销售渠道,今天我们请来了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的曹总,请他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过去二十年里面销售渠道怎么跟基金经理一起把五千只产品带向千家万户。

  曹伟:刚才基金公司和托管业务方面的代表都发言了,我是代表销售渠道参加会议的。主持人给了我一个题目就是回顾二十多年基金业的发展,从销售服务的角度来谈体会和经验。

  二十年整个公募基金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从股票型基金到混合混合,从FOF再到养老基金,可以说经历了多轮牛熊的变化,一直在不断前行。作为公募基金还是有它根本的特点,一个就是它是一种信托关系,第二是一个大众理财的工具。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公募基金最核心的本源,尽管我们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做专户,可以做社保等其他业务。但是我个人认为,公募基金还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核心,所以说这么多年公募基金从无到有,而且规模从几百亿到现在12.17万亿,走过这么一个历程,就是坚守了最根本的东西。

  回顾过去的历史,关键还是要认真来思考未来往哪里去。我们公募基金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确实把这么一个大众的理财产品,让千家万户都分享了我们公募基金的成长,目前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方向性的问题。

  从我们建设银行来说,我们也是最早代理公募基金销售的非常大的渠道,我们最早销售几百个亿,后来上千亿,到2017年我们认真盘了一下账,建行一共销售了大概9930亿的基金。

  我们感觉到今天二十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现在客户的很多行为,发生了一些很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光是在基金行业中发生,实际上在我们金融行业中也发生了很大的一些变化。

  作为我们原来金融行业,我们原来更多的是在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的问题与产品的问题,我们自己研发产品,然后把产品销售给客户。但没有更多从客户的角度和考虑出发,来看待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东西。目前金融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行业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是源于近期互联网金融一种巨大的冲击,整客户的感受,包括业务的出发点,对整个传统的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及示范效应。

  作为基金行业来说,我们也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过去来说,我们是销售机构,我们从基金公司拿来的产品,用一种推销的方式,不管营销、宣传、推广,反正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了,这是我们主要的职责。如果我们单纯从产品的角度、销售渠道的纬度来推销,我们走到今天,我觉得已经到了很重要的门槛做不下去了,客户现在有他的自主性,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了,我们发现很多方面客户都有自己个性化或者是群体化特殊的需求。我们还是用标准化无差别化的产品对所有的客户进行服务的话,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了,用单一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业不行了,客户需要综合化的解决方案和资产配置。

  我们在销售过程当中,我自己感觉到有一句话非常正确,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作为建设银行来说,上了新一代核心系统,我们把建设银行六个亿的客户进行了大数据的细分,把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打上了标签,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分析提炼客户真实的意愿,用这种意愿来主导我们产品的销售,来主导我们产品的定制与研发,这是在大数据时代提供的可能性。

  作为公募基金来说,它的本源是信托关系,是替客户理财一种大众工具,真正深入分析了解我们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与归属点。从这一个出发点的时候来重新看待我们的产品,看待我们的服务,从客户视角来分析这些事情,我相信会有更好的契机。

  事实上,近期来说,整个市场大的方向也发生了一种变化,中国的基金销售市场越来越向欧美的成熟市场靠近,我看了一些资料,在欧美成熟市场大部分都是以销售服务作为主导的市场。销售服务的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资产管理整个规模以及效益,这是成熟市场的情况。中国到二十年之后,未来正在往成熟市场走,现在各家公司实际上也跟我们建行进行密切的沟通,原来很多老总都在跟我们提,我们缺乏优秀的投资经理,但近期很多公司老总都是在看你有没有很优秀的销售团队,给客户进行资产配置的优秀服务人才,我们一直在谈这些问题。所以说我感觉到未来的基金业发展,原来主要是以产品为驱动,未来可能要转化到产品跟服务两个轮子同时旋转,才能真正推动基金业的发展,这是我的一个感受,我就说这些。

  肖雯:谢谢曹总,他用一线的经验和经历给我们公募基金生态行业里面,我们刚刚谈到了几类主体里面带来一个最重要的主体和参与者,就是我们的客户和投资人,这是公募行业很重要的话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我接下来的问题其实就跟客户的需求相关,我也非常认同曹总的观点,整个基金行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在这种转型里面,我们公募基金行业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其实是为了帮助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在这样一种框架下面,我们过去做了很多,但是未来二十年我们会有更大的空间。我想请在座的几位嘉宾,因为大家都是行业的老兵给我们公募基金行业提点建议,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真正最重要的行业的参与者,就是我们的客户,大家给我们行业提一些建议,希望对我们的客户服务的更好。

  杨光裕:刚才曹总、肖总他们站在银行、站在客户的角度谈了很多。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公募意识到的问题,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人们对理财需求的增加,以及整个市场的宣传,投资机构不断增多,未来变化巨大。如何应对呢?景顺长城基金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任何一家基金公司可能人员不是很多,但是最突出的就是资产管理能力,我们采取了这种管理方法,一个是公司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打造公司投资能力的人力需求。再一个是市场销售,我们进行很多细分,进行市场调研,看看投资人需要什么。尤其是跟托管银行进行紧密合作,因为他们掌握了一线基础的需求和数据,所以我们跟客户的定位在相互的沟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未来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很多大的机构,对我们的要求很高。所以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多维度做好共享服务工作是基金公司,很重要的方面。

  我也借这个机会简单介绍一下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它是我国首家中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景顺集团目前管理近1万亿美金的资产,它们在投资研究体系中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本土化股东是长城证券公司,就要上市了,它有自己的特点。景顺长城基金在中外合资过程中合作的很愉快,一直注重以专业、卓越、规范、共享为理念,十五年来为投资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而且提供了很好的收益。

  如果我们用权益类来算,去年权益类的基金给投资人创造了27%的回报,如果用五年的时间来看,我们收益率也超过了25%,所以我们完全是可以大有可为的。

  苏彦祝:我觉得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发展有几个突破口:一是和财富管理如何更好地结合进行服务,所以我特别赞同曹总的看法,仅靠产品其实是不能够以客户为中心的,如何以客户的视角把产品和服务共同做好,来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我觉得这才能根本上改变我们公募基金行业面貌,这代表了我们公募的未来。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金对公募行业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养老金从这几个词已经确定了它是长期资金,而大家总说公募偏股型产品,过去这么多年年化收益率是不错的,统计年化收益率是16.5%,但实际上老百姓真正赚的钱是不多的,有一个数据是不到30%的人赚钱了,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准不准,主要是老百姓投资的短期性,以及天然的追涨杀跌,导致他很难在偏股型产品上赚钱。养老金的长期性特征与公募的特性非常匹配,所以我觉得养老金对公募是很关键的。

  再补充一点,在泛资管行业,因为大资产管理行业不仅仅是公募,还有银行资管,、信托、证券资管、私募,公募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我们公募有什么其他的资管行业不太具备的或者具有我们优势的,要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好,才能找准公募的定位,谢谢。

  肖雯:我以前经常讲一句话,我说投资业绩好不好是基金公司的事,但是客户挣没挣钱是销售渠道和财富管理公司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

  李一梅:我说件微观的事,我觉得刚才曹总说的公募基金回归本源,公募这两个字和为大众提供好的理财产品是公募基金的核心。我们年初跟建行合作发行了华夏回报系列产品,以华夏回报为例子跟大家讲一下,我觉得公募基金未来可以作为一个样本。

  刚才曹总讲了互联网金融推动了整个公募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体验。我们产品和销售怎么样结合才能改善投资人投资产品的体验,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买了基金就不要焦虑,不要一会儿跌,一会儿涨让投资基金的心情很差,我们华夏回报十五年换了12个基金经理,最后这个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9%,这个产品曾经有过260万的持有人,有一千亿的申购,我们给投资人分红分了81次,分红总额超过124亿元,最后这个产品能够在银行取得比较好的发行成绩,是因为这个产品有非常好的投资体验,它定位为追求绝对回报的产品,我们这个产品不跟任何其他的公司比排名,我们的策略就是实现收益只要达到了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就分红,所以投资人投资这个产品的体验就是波动性相对比较小,并且总能收到一点红包钱。所以这个产品过去十五年不是靠一个基金经理,我们12个基金经理坚持了投资价值,坚持了产品定位,坚持了我们追求回报给投资人创造长期收益的初心,我觉得我们的产品未来往前看,我们一定要提升投资人投资基金的体验,不管是我们替代银行理财的产品,还是养老金的产品。其实最后我们希望投资人体验好了,自然长期投资就可以实现了,体验不好你要求投资人长期持有,我觉得这个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希望用这么一个小的例子,希望能够跟所有的同行,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勉。我觉得公募基金往前走二十年,我们要着重能够真的让投资人投资基金有信心、体验好,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期投资。

  肖雯:谢谢李总她用精彩的案例给大家阐释了公募基金长期投资的价值。

  吴增涛:未来要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待公募的概念,目前大家所讲的公募,通常是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是相对较为狭义的概念,当前在大资管中所占的比例也并不高,只是大资管里的一类产品、一个分支机构。一方面,未来随着大资管的颁布实施,各类产品的标准会趋同,会给公募基金带来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各类机构也可以平等地进行市场准入,开展公募业务,因此未来大资管的观念会更加宽泛,公募基金有更加公平的环境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各个公司的人才和机制,取决于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公募基金如何能发展得更好。一是提升品质,就是不断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不光是业绩,还包括是否帮客户实现了目标、风险的大小等;二是改善服务,当前产品数量已有5000只,投资者选择较为困难,我们要为投资者精选产品,方便其进行选择。同时要为投资者提供各种各样的、面对教育、养老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型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让投资者使用便利。另外也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投资顾问服务,便于投资者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投资决策;三是要不断创新,海内外公募基金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创新既包括基金产品的创新,如投资范围的扩大、产品结构的改善、投资地域的拓展等,也包括客户服务方式的创新,如积极拥抱智能科技,不断挖掘客户需求和改善客户体验;四是打造品牌,从海外成熟基金公司的经验来看,销售能力和品牌在未来基金公司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举例:谈到手机,通常讲不出10个品牌,原因在于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而谈到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全球可能会说到50个品牌,都是非常有历史和声誉的公司,这说明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因为我们的产品比手机更加复杂,投资者的信赖和品牌会成为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很重要的因素。

  希望公募基金能成为大众最信赖、最值得托付的理财选择。

  肖婉如:作为基金行业20年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坚守者,今天参加论坛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公募基金一出生就建立了最规范透明的规则,《证券投资基金法》为基金奠定了最坚实基础以及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所以可以说:

  1、公募基金是大资管家族中的长子和模范!

  2、20年前公募基金迈出的一小步,象征着中国大资管行业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国际化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3、公募基金要有充分的法规制度自信和投资文化自信,继续引领资管新规下大资管向正确方向前行!

  4、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最佳投资理财工具,要让持有人有真实的获得感和因购买基金实现美好生活,必须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5、在监管统一指导下,在协会群策群力推动下,管理人、托管人、销售人等参与各方必须牢记使命,提高专业能力,忠诚尽责,与客户利益相向而行,为基金打造长期稳定的收益!

  肖雯:我们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展望一下公募,我们先从曹总开始!

  曹伟:作为销售机构,我希望能够把基金公司美丽的产品曲线变成客户实际的收益曲线。

  肖婉如:专业创造价值,信任成就梦想!希望未来20年,中国基金业成就一批世界一流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

  吴增涛:希望公募基金成为大众最信赖、最值得托福的理财渠道。

  李一梅:我们坚信研究可以创造价值,我们公募基金行业一定殚精竭虑的为信任奉献回报。

  苏彦祝: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坚信公募基金行业也会进入大时代。

  杨光裕:我坚信公募基金在未来二十年一定会成为大众理财最受欢迎的一流的资管公司。

  肖雯:到这里为止我们的论坛就结束了,让我们在座的各位一起来拥抱公募基金未来二十年的灿烂发展,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公募基金 二十周年论坛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