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佬“奔私”强力吸粉 杨东首只产品悄悄卖了22亿

  从2007年开始,一批又一批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据小编粗略统计数据,目前“公募派”出身的私募基金约管理资产规模5000亿元左右,占整个证券类私募总规模的22%,已然成为私募江湖的中流砥柱。

  回顾近一年公奔私的重磅消息,莫过于兴全基金原总经理杨东成立上海宁泉资产。今日据媒体报道,宁泉资产首只产品宁泉致远已悄然开售,目前总规模超过22亿,其中,兴业证券代销规模总规模达到16.25亿,这之中不乏多个千万级大单“下注”,创下了兴业证券同类销售记录。

  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显示,杨东掌舵的宁泉资产全称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1月9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3月27日刚刚进行备案。大股东杨东持股70%,任执行董事,李智峰和张优勤分别持股28%和2%。杨东任职宁泉资产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李智峰、傅树钊分别任职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

  天眼查数据,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黄浦区,第一大股东杨东出资14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该公司将主要进行二级市场的投资,而并不是一级市场的PE股权投资。

  

  对于宁泉资产的产品,目前尚无可查询的备案信息(以下截图来自中国基金业协会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息公示数据)。

  杨东--兴全基金创始总裁 连续任职超13年

  公开资料显示,1970年出生的杨东,毕业于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其资管生涯与兴业证券息息相关。从福建兴业证券公司上海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做起,直至后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投资总监。

  2002年,公募基金行业方兴未艾。时年三十多岁的杨东,已经奋斗至兴业证券自营部总经理要职,其投资能力也在那时得到了证明。在老东家兴业证券的委托下,杨东在2002年承担起筹建兴业基金的重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兴业基金在2003年9月30日正式成立。

  创业之初的兴全基金汇集了王晓明、陈扬帆、董承非、傅鹏博、杨云、杜昌勇等知名基金经理,公司也打造了高度重视投研的公司文化。

  2008年,杨东带领公司引入外方股东——全国人寿保险国际公司,公司也随之改名为“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兴业银行成立了控股基金公司——兴业基金。由此,这家由兴业证券控股的基金公司,也正式改名为“兴全基金”。

  自2003年9月公司成立,至2017年1月杨东正式离职,杨东在兴全整整工作了13年。从2004年发行成立公司的第一只基金——兴全可转债后,兴全保持着平均每年发行成立1-2只产品的节奏,每只产品都在行业里积累起一定的口碑。

  奔私:为了“心中的远方”

  如今,距离2007年第一波“公奔私”潮已有10年时间。回首第一波“公奔私”热潮,当时约有16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下海”奔向私募,包括肖华、江晖等重量级人物,引发业内关注。10年之后,这些曾经第一波“吃螃蟹”的公募基金经理们,绝大多数已成为私募行业大佬级的人物,他们所创立的私募机构也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奔私这些年,苦过累过也笑过,2015年、2016年初大跌给我带来深刻的记忆,2017年算是给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公募派一点回报。”深圳某“公奔私”的业内人士吐露了这些年的辛酸苦辣。当初为了“心中的远方”,他毅然离开了待遇优渥的公募基金。可奔向私募的他,仅仅管投资是不够了,团队建设、募资、投研以及搭建公司等都需要亲力亲为,“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管起来。他坦言,做私募比公募累多了。

  不过,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成了这些公募派私募基金的丰收之年。从不同背景私募机构的业绩来看,公募派成大赢家。格上研究中心统计,在股票型私募基金中,2017年公募派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平均获得16.6%的收益,领先券商派等其他背景的私募;回撤方面,公募派私募也控制得最佳,平均最大回撤低于8%,而其他背景的私募机构平均回撤在10%左右。

  中基协最新私募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末,我国私募基金的总规模首次突破12万亿元。已登记的有管理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 19923 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 6.03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规模在 100 亿元之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有210 家之多,数十家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监管层对私募基金监管的加强,此前疯狂生长的私募基金或面临分化。朱雀投资、淡水泉投资等百亿级私募在行业具备高知名度,而多数公募沦为泛泛之辈。

  多位业内人士向金融界表达了对杨东的肯定。“过往业绩是私募基金开疆拓土的最佳法宝,杨东转做私募,过去的行业成就和经历也能帮其迅速打开局面。”

关键词阅读:公奔私 杨东 兴全基金

责任编辑:仇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