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刚:四个重要因素推动指数化投资蓬勃发展

  5月18日,由天弘基金主办的“与时代共振,话指数浪潮——致敬中国基金业20周年,指数基金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金融界基金受邀报道此次盛会。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副总监赵永刚参与《圆桌论坛:指数基金在中国》 讨论时,用指标、工具、资源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描述什么指数。

左到右嘉宾依次为:周晓明、赵永刚、顾林、胡立锋、肖雯、朱艳、张昊

  他认为,指数化投资能够蓬勃发展有四个重要因素:

  第一,美国市场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一波股指持续的温和上升,有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到1989年期间,只有1/3大盘主动基金经理才能够跑赢标普500。1994年到1997年这个比例下降不到20%,所以这波赚钱效益让大家开始关注指数基金;

  第二,指数产品拥有低成本、高度透明、分散化的优势。如果想获取市场β收益,这个产品是最好用的,没有其他产品能够替代;

  第三,金融业开始追求标准化的趋势。在标准化趋势下,它选择的产品一定是公开透明,规则特别明确,而且费率比较便宜,而指数符合这样一个标准化的趋势。美国12年到17年2018年在线销售增长将近40%,这个也是一个标准化的趋势。

  第四,美国的养老金制度给ETF产品提供很大的需求。

  以下为赵永刚问答实录: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今天我们请来的这几位嘉宾都是跟指数基金相关的领域,同时他们有不同的特点。首先我问赵永刚先生,您是专门研究指数的,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指数和指数投资的起源,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指数是什么?

  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副总监赵永刚:非常感谢周总的介绍,也非常荣幸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指数和指数化投资的理解。指数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平时看到的CPI、KPI都是一种指数的形式,反映一种价格变动的趋势。最早的证券指数发源于1896年,这个指数工业一个标识的功 能,就看市场价格的平均走势。

  指数变成投资产品得益于1952年以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投资组合理论给了我们一个结论,从长期趋势来看, 没有人能够持续战胜市场,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长期,一个是持续。这是我们在做指数投资或者说投资者选指数产品的时候,可能需要 着重关注的点。最早第一只指数型的产品,刚才嘉宾也提到了是1976年发行的。随后1982年股指期货到后面的股指齐全,1993年ETF,指数化相关 产品陆续登台历史舞台。

  指数化投资能够蓬勃的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美国市场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一波股指持续的温和上升,我们 有一个统计数据1983年到1989年期间,只有1/3大盘主动基金经理才能够跑赢标普500。1994年到1997年这个比例下降不到20%,所以这波赚钱效益 让大家开始关注指数基金。第二个指数产品固有的一些特点,低成本,高度透明,分散化,如果想获取市场β收益,这个产品是最好用的,没有 其他产品是能够替代。第三个是金融业开始追求标准化的趋势,在标准化的趋势下,他选择的产品一定是公开透明,规则特别明确,而且费率比 较便宜,而指数符合这样一个标准化的趋势。美国12年到17年2018年在线销售增长将近40%,这个也是一个标准化的趋势。最后一个原因,是美国的养老金制度给ETF产品提供很大的需求。

  如果简单的说指数是什么呢?可以用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指数是个指标,是我们的投资指标,你选任何一个基金投资都有一个需要对标的工具。指数就是这样的工具。现在的指数体系涵盖权益、债券、商品,甚至包括一些境外的资产 ,从指数类别上也有大盘的规模、行业、风格,甚至一些主题和策略,第一个关键词是指标。第二个是工具。现在全球ETF产品有4.8万亿美金, 从2007年到2016年被动产品资金流入是1.4万亿,主动产品流出1.1万亿,代表它是一个投资趋势。还有一个是指数现在把很多原来是α的收益, 慢慢变成普通大众投资者可以去购买的smartβ,原来我们认为收益是α和β,但是有些α可以用T来解释,这就是smartβ,普通大众可以拿到。 第三个指数是一种资源,用战略资源形容都不过分。全球将近1/3的衍生品交易量都是由指数衍生品来贡献。

  周晓明:现在是2018年,指数基金规模4900亿,到明年底估计指数基金的规模大概会是多少?

  赵永刚:确实出了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我们做指数基金的肯定是希望这个市场越来越好,但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我还真的很难给出,取决于一个市场整体的趋势和政策红利,现在最值得期待的是养老金的政策红利。如果公募基金甚至包括ETF能够进入养老金投资池子,这个数字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阅读:指数基金 指数化投资

责任编辑:仇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