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证券俞慧君:养老金与公募基金对接的最佳实践探索

  中国银河证券2018年中期策略会7月5日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举办,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俞慧君发表主题为《养老金与公募基金对接的最佳实践探索》的演讲。

  

  养老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不可小觑 国际运行平稳有序且收获颇丰。2017年OECD国家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资产规模相当于地区GDP的56%,增速超11%,真实收益表现不错,绝大多数国家获得正收益,预披露数据的国家中有14个国家真实收益超5%,出色的业绩表现源于高比例的权益配置。

  我国养老金市场正逐步改善且潜力巨大。我国养老金规模与GDP占比小,市场化程度正在提高,但仍与国际有较大差距。全国社保基金,凭借其明确的投资目标、清晰的投资框架,勤勉尽责的专业投资获得了位居世界前列的投资回报,而企业年金受限于投资行为短期化、同质化,业绩平平。我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但是结构不平衡亟需改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基金比缓慢下降,中央调剂制度明确“富帮穷”,但保值增值还需迫在眉睫的委托投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增速放缓,职业年金却应其强制缴纳及覆盖范围,增速不可低估。另外随着五部委的联合发文,第三支柱储蓄养老制度破冰。公募基金是养老金主要的投资标的 养老金成就了美国公募基金的发展。截止2017年底,美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18.7万亿美元,养老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47.24%。而在美国28.2万亿养老金资产中31%投资于公募基金。主要是DC计划和IRAs,其中DC计划将其59%,IRAs将其47%的资产投资于公募基金,投资呈多元化特点,股票基金占比大。另外,DC计划和IRAs是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及指数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投资占比自2006年美国《退休金保护法案》颁布以来,持续增加。

  积极的探索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企业年金投资后端集合的养老金产品自2014年开始试行,产品发行上固定收益为主,发行人以保险系为首。从实际运作的资产规模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高达80%,其中占比高的是普通固定收益型、信托型和存款,分别占比为38.78%,23.80%和14.83%。从收益来看,股票型收益率最高,部分成本计价类产品的收益亦不错。养老金产品规模增速快,但产品线布局不够丰富,差异化和创新不足,直投业务发展滞后,养老金产品显“孤岛效应”。而证监会发布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恰好是从产品端拉动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

  我国养老金与公募基金对接的路径探索

  养老金对接公募基金不仅在海外具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在我国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就目前企业年金的现状来看,业绩不理想,养老金产品的数据披露不充分、产品类型差异化小,第三方评级业务缺少等问题,都使得企业、职业年金有更多的意愿将公募基金作为成熟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除此之外,产品选择型将是个人储蓄养老、企业、职业年金的未来发展方向,公募基金自然是最理想的投资标的。面对如此机遇,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做出重大变革,一是要针对养老金市场需求,开发完善的产品体系,体现丰富化+工具化,二是FOF运作要为养老资产完成资产配置功能,但不可忽略的是成本问题。最后,为了更好的融合发展,相应的专业服务机构及业务亟需同步发展,养老金顾问业务、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业务可以更好地规范市场,促使良性竞争。而对于储蓄养老的个人来说,跨期资产的储备与投资需要专业的养老金顾问予与指导,独立、客观与公平的第三方评价将有助于培育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个人储蓄养老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阅读:银河证券 俞慧君 养老金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