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笔信]泓德基金王克玉:发现价值 坚守成长

  编前语:做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弄潮儿,“基金经理”在20年投资生涯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经历过价值投资理念的冲突、频繁的“黑天鹅”事件、2006-2007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08年史无前例的大熊市、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海啸...他们始终秉承“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初心,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根本使命。值此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金融界诚邀百位基金经理撰写亲笔信,与广大投资人分享他们的投资经历和投资故事。

  发现价值 坚守成长

  -----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泓德基金投研总监、基金经理王克玉给投资人的一封信

  在结束七年的理工科生涯后,我开始踏足基金行业,迄今已有十五年的从业时间。我很荣幸能够站在中国基金行业2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点,来和投资者分享自己多年从业经历中的一些感受,并且谈谈我个人对于投资的理解和看法。我认为,做投资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它没有捷径,重在积累,所有过去的经历,都会在你的投资行为中得到印证。

  投射到我自己的身上,因为我是理工科背景出身,一直觉得理科是用来认识世界的,工科则更强调技术与应用,这样的背景使得我在做调研时更易于理解生产技术;也使我在如何挑选个股的问题上,可以进行纯粹的理性判断;当然也使我在投资风格上,更加偏好于新兴、成长相关的领域,尤其是“低估值保护下的成长股”。

  我们知道,“成长性”往往是隐性的,它隐含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内外部环境,行业变化、市场格局、管理团队都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企业的时候,需要特别重视对这些因素的考察,通过深入调研筛选出团队经营管理能力强、成长性较好的公司。“成长性”的另一层含义是生命力,好的成长股投资往往是最具生命力的投资,在投资工作中,我们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新的方向、发现新的投资标的,从而保持了整个组合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年来,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充分演绎,不论是2016年以来泡沫的退去,还是去年的价值白马行情,都让“真成长“变得弥足珍贵。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买市面上最热的主题是非常危险的,不论公司的基本面如何,很多时候它的价格都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发展,作为一个个体公司,这完全有可能实现,但是如果组合中全是这样的标的,那就是极其危险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投资,与其所处的位置紧密相关,选择“低估值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低估值保护”需要关注盈利增值和估值的匹配,对此,在挑选股票时,我们坚持两个主要的标准:一是市场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和透彻,二是市场的误判或误解。估值不仅仅是市盈率的概念,在企业经营初期,一般市盈率都会比较高,但是优秀的企业经过几年经营,它的利润会充分释放出来,企业的市盈率也会快速下降。而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经营周期会拉得比较长,这就需要在投资的过程中仔细甄别。

  放眼当前市场,我们看到,内外部环境的诸多变化对于A股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长期的去杠杆,当前去杠杆政策的重心已由“金融去杠杆”切换至“实体去杠杆”,重点清理房地产企业和僵实企业的债务。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调整方向会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那些基本面良好,有盈利支撑且长期成长空间较大的企业也将从中获益。

  从外部环境来看,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短期内给中国经济提出了挑战,但这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转型的思路已非常明显,贸易战的打响反而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机会,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已成题中应有之意。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制定了2018年重要的战略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鼓励创新和研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长期的发展方向,而这,也在人工智能、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得到了清晰的体现。特别是在最近一轮调整当中,一部分代表未来技术方向且企业盈利状况较好的企业已经明显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其实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庞大的市场机会、显著的人力资源和综合成本优势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大量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上市为投资者贡献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面向智能制造的装备领域、新材料、汽车电子和无人驾驶、医药和医疗服务等,这些领域的上市公司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其经营质量不断改善,企业创新不断发生,产业的突破发展也将为投资者带来十分可观的投资机会。

  从业多年,应该说这些年的感受尤为强烈。A股市场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包括金融去杠杆,也包括大量业绩不好,市值小的公司逐渐开始失去流动性,以及估值不断下移……很多甚至是连在这个市场奋战多年、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未曾经历的。而令人高兴的是,所有的这些变化都在向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断推进,而A股也势必走入一个价值投资的最好时代。

  你们的基金经理:

  王克玉,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证券从业经验15年。现任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研总监。曾任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及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国都证券有限公司分析师,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元大京华证券上海代表处研究员。

  公募20年特别策划之100位基金经理亲笔信

  [亲笔信第一封]长盛基金经理赵宏宇:受托理财 任重道远

  [亲笔信第二封]建信基金梁洪昀:2018投资三大关键词

  [亲笔信第三封]招商基金经理付斌:相信真成长的力量

  [亲笔信第四封]博时基金王俊:投资最重要的事是坚守估值纪律

  [亲笔信第五封]泰康资产桂跃强:砥砺前进20年 开启基金新时代

  [亲笔信第六封]国联安基金邹新进:投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淀

  [亲笔信第七封]南方基金章晖:对公募基金行业的思考

  [亲笔信第八封]中信保诚基金吴昊:做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亲笔信第九封]民生加银基金柳世庆:乌云背后有银边

  [亲笔信第十封]长安基金陈立秋:稳中求进 坚守基本面

  [亲笔信第十一封]华商基金李双全:穿越牛熊 感恩信任 继续用心

  [亲笔信第十二封]融通基金付伟琦: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有前瞻性

  [亲笔信第十三封]泰达宏利基金庄腾飞:投资是时间的朋友

  [亲笔信第十四封]华泰柏瑞基金方伦煜:新时代、新机遇、新价值

  [亲笔信第十五封]汇丰晋信基金是星涛:离狂热要远 离真相要近

  [亲笔信第十六封]富国基金曹文俊:中小创的春天还遥远吗?

  [亲笔信第十七封]嘉实基金张金涛: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亲笔信第十八封]华安基金胡宜斌:价值发现的等待和守候

  [亲笔信第十九封]中信保诚王睿:选好投资兵器 斩获满意收益率

  [亲笔信第二十封]创金合信基金董梁:美股宽幅震荡 优选中性策略

  [亲笔信第二十一封]农银汇理基金史向明:做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

  [亲笔信第二十二封]平安大华基金黄维:制造业产业升级暗藏巨大机遇

  [亲笔信第二十三封]圆信永丰基金胡春霞:价值投资者最好的时节

  [亲笔信第二十四封]中海基金林翠萍:公募基金体现专业投资的价值

  [亲笔信第二十五封]德邦基金黎莹:回归本源 价值发现之旅

  [亲笔信第二十六封]国泰基金彭凌志:磨练心智 静候花开

  [亲笔信第二十七封]鹏华基金冀洪涛:风雨20年 透过波动看资本市场变迁

  [亲笔信第二十八封]前海联合基金王静:以工匠研究致敬价值投资新时代

  [亲笔信第二十九封]嘉实基金张琦:发掘新经济龙头发展机遇

  [亲笔信第三十篇]汇添富基金赵鹏飞:中国高端制造领域前景广阔

  [亲笔信第三十一篇]东吴基金程涛:资源有效配置指日可待

  [亲笔信第三十二封]天弘基金肖志刚:改革开放40年 适应投资新时代

  [亲笔信第三十三封]信达澳银基金李朝伟:迎接资管大时代

  [亲笔信第三十四封]华夏基金荣膺:期待指数投资蓬勃发展的下个二十年

  [亲笔信第三十五封]前海开源基金苏辛:我有一樽酒 欲以赠远人

  [亲笔信第三十六封]工银瑞信基金杜海涛:基金经理首先是风险管理者

  [亲笔信第三十七封]中欧基金曹名长:价值投资 稳健徐行

  [亲笔信第三十八封]易方达基金范冰:股票长期投资业绩靠什么?

  [亲笔信第三十九封]信达澳银基金唐弋迅:债券投资的长逻辑和短逻辑

  [亲笔信第四十封]东方红资管饶刚:长期坚守 赢得信任

  [亲笔信第四十一封]银华基金孙蓓琳: 应对大于预测 定投是更好的选择

  [亲笔信第四十二封]鹏华基金王宗合:拥抱“原则” 穿越惊涛骇浪

  [亲笔信第四十三封]恒生前海张勇:投资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学科

  [亲笔信第四十四封]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坚信“长锚” 享资产增值

  [亲笔信第四十五封]华夏基金陈斌:投资像看海 应顺应大势抱朴守拙

  [亲笔信第四十六封]新华基金姚秋:关于价值的再思考

  [亲笔信第四十七封]财通基金谈洁颖:相互理解 相伴花开
  

关键词阅读:泓德基金 亲笔信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