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最近三次扩内需最强板块

  下半年政策转向稳增长已经没有多大疑问,问题是,哪些板块最为受益,在历史上类似的政策驱动中,市场各板块表现又有何差异。

  目前,扩内需稳增长的政策已经最先开始在铁路领域体现出来,有媒体报道,2018年全年铁路投资可能从年初的7320亿修正至8000亿以上。财政政策的转向已经是进行时,货币政策方面,年初以来央行已经三次定向降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5%,虽然还没有降息,但货币政策转向实际宽松也是毫无争议。

  据数据统计,最近10年的三次扩内需政策发现,扩内需政策若适逢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股表现最好,若流动性相对不足,又适逢周期性行业自身的产能压制,扩内需政策未必会刺激该类股票大涨。

  2008年:双宽松成就小牛市

  2008年美国的次贷违约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出口呈现断崖式下跌。固定投资增速方面,虽然200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在25%的水平,但一方面这是从2007、2007年30%的高水平下降而来,另一方面,2008年扩内需政策出台前,固投增速有过两次剧烈下滑。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固投水平迅速拉升,在2009年6月达到33.6%的峰值。同时,期间内降息5次,降准3次,货币政策也全面宽松。

  市场对于扩内需的政策,刚开始的时候一度谨慎,普遍怀疑扩内需的政策能否完全对冲出口的下滑。但火热的投资,迅速打消了市场疑虑。铁路基建、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板块全面暴涨,成为2009年小牛市的中坚力量。

  据华泰证券监测:在估值水平上,非银金融板块领先反弹,建筑、交通运输、电力设备与钢铁估值随业绩提升。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加码,市场对非银金融板块盈利改善预期先于周期板块反映,非银金融和银行业估值提升领先于周期股,且非银金融板块涨幅更高。

  2012年:周期类未能全面表现

  2011年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中国经济再次面临考验。此时,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由上一年度的25%下降为20%区间内,宏观经济再次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2011年11月,央行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2012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此后基建领域的利好政策不断放出。在2013年2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到21.2%的阶段高点。

  由于本轮扩内需政策期间,货币政策相对收敛,在相对较长的事件内降息2次降准3次。证券市场整体没有大幅上涨,整体仍然处在熊市的氛围中。不过由于受到扩内需政策的影响,相关板块任然表现抢眼,机械设备上涨89%、房地产上涨34%、银行上涨20%。值得关注的是,本轮扩内需期间,其他周期类板块表现不佳,有色金属整体下跌12%,钢铁下跌17%,背后的原因是,本轮扩内需政策力度相对较小,周期类产业又处在08、09年急剧扩张的衰退期,产能过剩严重。

  2015-2016年:PPP板块表现最为明显

  在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连续6个季度下滑,Gdp从7.2%下降至6.7%。期间的原因包括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等因素。2015 年2 月起,经过多次降准降息,并有多个“十三五”规划披露出台,固定资产投资经过4年的下滑后,开始小幅回升。与2008 年通过中央财政主导的铁路投资、2012 年地方财政主导的公路投资不同, 2016年的基建宽松主要是通过投融资方式的变革来实现,涵盖的基建领域众多。期间,园林板块受益于PPP,业绩呈现高速增长,蒙草生态、美晨生态、东方园林等民企园林龙头2016 年归母净利润翻番,区间涨幅也翻番。国际工程及大建筑板块受PPP订单集中度提升,涨幅靠前。

关键词阅读:内需 金融板块 估值水平 货币政策 2008年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