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加速入场 它是鲶鱼还是虎狼?

  叨姐看市,事事无常!

  就在A股持续震荡调整中,今日一篇《四大外资私募巨头:A股具有独特吸引力 看好大消费》成为今日叨姐朋友圈一篇最受关注的文章。看了朋友们的留言,叨姐再次回想起2014年一篇超火的帖子这样写道:”全球游资备战A股,因为只剩下A股最后一块肥肉,国人不珍惜,外人捡了大便宜!“

  外资抄底A股的时点,向来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多家外资机构认为,当前市场的悲观氛围容易让人忽视正面信息。伴随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以及A股估值进入合理区间,短期出现的市场调整已为长线投资者提供了逢低吸纳的良机。

  据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和股市相关性较大的策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股票策略平均亏损7%,在所有策略中垫底。另有数据显示,国内18家百亿级私募6月共备案新产品46只,相较上月减少11只。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私募正经历“寒冬”的同时,外资巨头却加速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全球最大的CTA对冲基金元胜,均在6月底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而于去年年底登记的贝莱德也基本完成了其首只私募基金的募集。刚刚过去的7月,外资私募管理人又增添了世邦魏理仕股权投资和新加坡毕盛资产两家公司。

  外资私募巨头眼中的“肥肉

  有专家调侃,A股确实是块明符其实的肥肉,能够供给人体更高的热量,而且老外喜欢。

  回归正题,谈及A股受外资欢迎的主要因素,专家认为:

  第一,对比海外市场,A股市场已经提前调整到位,横纵向对比估值均严重低估。因此,虽然市场情绪低迷,但机构对于长期发展前景并不悲观;

  第二,近年来中国对金融服务加快对外开放,从制度设计上也为海外机构提供了入场渠道。

  叨姐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球知名私募巨头加速布局A股市场,而这些外资私募巨头在接受中国国内媒体采访时多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本土化策略,准备推出新产品。尽管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股票型私募产品普遍出现较大亏损,百亿级私募产品的备案数量也连月下降,但在近期落子中国市场的外资私募看来,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从发展阶段、样本多元化、估值水平以及转型趋势等方面而言,A股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谈及看好的板块,多家外资私募表示,短期内A股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中长期而言,仍持乐观态度,且普遍看好大消费板块。

  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安中、桥水、元胜、世邦魏理仕和毕盛等15家知名外资机构,先后在中国拿到了私募管理人牌照。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信息,在这15家外资私募中,已有10家发行了产品,且大多以投资A股市场为主。

  具体观点来看:

  施罗德投资:A股市场的吸引力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中国A股市场与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其他全球主要股市的关联性较低,从而带来多元化优势。二是A股市场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有超过3500只股票可供选择,带来众多的主动选股机会。三是拥有众多创新及快速增长的公司,能够受益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及高增长率。随着中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某些科技类制造商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四是A股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效率相对低于其他成熟市场,而这为主动型基金经理带来更多获取超额回报的潜力。五是经过近期调整后,A股估值已回到了具备吸引力的水平。

  谈及看好行业,他们也坦陈:“目前我们仍超配消费板块,包括旅游、出行、家用电器、家居装修及家具等行业。同时,我们对精选的科技及高附加值制造业公司维持超配,如自动化和电动汽车零件制造公司。此外,我们仍对医疗保健板块维持超配。”

  景顺纵横:今年以来的政策支持也是A股市场的吸引力之一。随着对海外投资者投资渠道的放宽,外资可通过沪深港通和QFII投资A股,投资的便利性较以往大幅提高。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关信息显示,施罗德投资与景顺纵横分别于2017年12月、2017年9月完成备案登记。其中,施罗德投资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是英国老牌知名资管机构,截至2017年6月,施罗德集团的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达5433亿美元;景顺纵横成立于1935年,在20多个国家有经营业务,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管理资产总规模达8500亿美元。

  毕盛投资:股票的价值短期内难免会受到非理性的错估,尤其是A股投资者很难通过经济预测或模型有效地获得超额收益及避免损失。与此相对应的是,通过构建一套通过不同角度进行调研的投资策略组合,可以有效地管理并降低投资风险。谈及A股机会,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可以分享:一方面,相信中国经济能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从而保证经济长期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制造业升级及服务业占比将不断提升,会出现一批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长期回报的公司。

  毕盛投资旗下“APS CHINA A SHARE FUND”(毕盛中国A股基金)2018年一季报持仓报告显示,三大超配的A股板块依次为信息技术、日用消费品和非必需消费品,持仓占比分别为30.1%、22.6%和16.5%。其中,大消费板块的持仓比例最大,合计39%。

  全球最大的CTA公司元盛资本:2010年,我们进入中国市场时推出“中国多元化策略”产品。截至2017年底,该产品累计净回报130%。公司追求的是与风险匹配的长期稳健的资本增值。从成立至今,元盛资本一直坚守的信念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在投资领域是可以获利的,因此可以采用数据科技和先进的统计技术来寻找市场中的规律,并用领先的模拟和数据模型技术来协助掌握风险和投资组合中的不确定性。谈及当下面临的问题,他们提到要加强理解中国监管规则及其变化等方面的课题。目前,该公司正积极了解中国市场特性、监管和法律法规动态,并与合作伙伴不断磨合和沟通。

  外资私募也想扎根中国 它是鲶鱼还是虎狼?

  对于外资私募而言,本土化是扎根中国市场的必经之路。多家外资私募表示,十分注重研究中国投资者的偏好,积极推进本土化策略。然而,外资私募要完全实现本土化尚需时日,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

  景顺纵横面对的挑战主要与成立外商独资企业的运营事宜有关。因涉及调整当地运营操作和系统以配合公司的全球业务架构,需要各方协助解决。景顺纵横表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助消除本土与全球体系之间的差异。

  元盛资本则面临理解中国监管规则及其变化等方面的课题。目前,该公司正积极了解中国市场特性、监管和法律法规动态,并与合作伙伴不断磨合和沟通。

  基于不同的定位及资源优势,外资私募的本土化策略呈现多元化势头。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景顺纵横与毕盛投资均积累了一定的A股投资经验。据相关资料显示,景顺纵横早在1992年就发行了离岸中国股票基金,并于2003年在国内成立首家中美合资基金公司——景顺长城,借此管理中国在岸股票。景顺纵横的优势在于,在管理离岸和在岸中国股票方面分别积累了26年和15年的经验。毕盛投资的优势在于其本土化团队。早在2002年毕盛投资便在上海组建了A股研究团队,并从2004年起通过QFII参与A股投资,多年来已在国内建立起一支10人的成熟的本土化投研团队。毕盛中国CEO谢生十几年来一直在中国资管行业一线负责市场拓展。

  据悉,目前多家外资私募将研究A股投资者偏好作为推进本土化策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施罗德投资表示:“整体而言,A股投资者很看重下行风险,并通常会要求基金设定止损线,这在海外市场并不常见。我们的方法是在不影响基本投资理念的前提下,采纳客户更喜欢的本地市场惯例。”

  毕盛投资表示:“在产品发行费率上,将沿袭目前中国市场私募产品的费率标准,风控方面将按照监管要求以产品合同的相关限制来严格执行,在投资收益上以给投资者带来绝对收益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元盛资本表示,不追求规模或短期商业利益,更注重长远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既借鉴海外经验,也考虑中国市场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与合作伙伴和投资人的充分沟通,揭示产品的风险和特性,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力求为投资人提供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产品。

  叨姐整理资料发现,多家在中国的外资私募近期有发行产品的计划。其中,毕盛投资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支本土私募产品。元盛资本在6月29日取得资格后已着手准备发行产品,目前已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交了产品备案信息。此外,除了期货策略,元盛资本也在布局A股市场的量化策略。施罗德投资在5月推出首只产品之后,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更多的产品。

关键词阅读:外资私募

责任编辑:仇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