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汪崇阳:财富管理视角下个人基金客户行为分析

  11月22日,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主办的“2018第九届基金营销拓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基金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等上百位行业人士齐聚北京,围绕“初心与未来”主题,对资管新规下公募基金的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养老投资的新场景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招商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基金研究团队负责人汪崇阳分享

  从数据看,近十年个人基金客户的持有份额和占比是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募基金难以满足个人的投资目标,个人获得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并不理想,但在硬币的另一面是公募基金的长期绩效非常突出。

  行业陷入“基金业赚钱,投资者亏钱”的怪圈,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客户的持有期限偏短,投资者平均投资期限大约在一年左右;二是个人客户风险偏好波动很大,理论上而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由人生阶段决定的,但实际情况是市场亢奋时客户风险偏好会高于自身原有风险偏好,市场低迷时,客户风险偏好会低于自身风险偏好,呈现典型的追涨杀跌的现象,客户的风险偏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怎么去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结构化、制度化的设计。比如设计长期封闭式产品,通过产品结构锁定个人客户持有期限,解决持有期限偏短的问题,规避客户风险偏好大幅波动;另外,通过制度化设计,建立公募基金与个人养老目标的连接,比如借鉴美国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立的默认基金、自动加入计划、自动提升比例等方式,同时也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成长。

  二是持续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在制度设计外,在遇到市场波动时,持续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是非常必要的,避免客户在市场波动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将通过产品结构化、制度化设计,并通过持续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帮助个人客户培育长期、理性投资公募基金的行为和习惯,并达到投资者教育和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的目的。

责任编辑:仇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