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需求端发生巨变 四位基金行业大咖分享应对之道

  由金融界主办的第三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18“领航中国”年度盛典12月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百位监管者、研究者、实践者和500家金融机构共话中国金融 “改革、进化、突围”。论坛特辟基金专场,围绕“价值传承”,在公募基金20年之际对话基金行业奠基人、基金公司掌舵者,倾听基金经理畅谈穿越“牛熊”。

  金融界副总裁兼智能金融研究中心总经理何剑波主持尖端对话《公募基金昨天,今天,明天》,本环节围绕“改革•进化•突围”主线,以时间线索回忆公募20年发展历程,热话资管新规实施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影响,通过观察财富管理需求端发生的巨变,深刻思考供给端的应对。

  认识何剑波

  清华大学工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金融界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博士后企业导师。他拥有十多年金融数据研究经验,在金融数据建模、智能资产配置、量化投资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

金融界副总裁兼智能金融研究中心总经理何剑波

  对话嘉宾:中融基金总裁杨凯、浙商基金总经理聂挺进、富荣基金总经理郭容辰

从左到右:何剑波、杨凯、聂挺进、郭容辰

  【以下为尖端对话||公募基金昨天,今天,明天实录全文】

  主持人何剑波:大家好我是金融界的何剑波,欢迎大家的到来,请允许我介绍参与本场互动公募基金佼佼者

  中融基金总裁杨凯,曾任宝盈基金市场开发部总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部总监、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9月加入中融基金,现任公司总裁。任职以来带领中融基金打造了固收投资、权益投资、量化投资、FOF投资、国际投资五大业务条线。截止2018年三季度,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800亿元,非货币管理规模增长幅度跻身前20,发展速度和质量均引人瞩目。

  浙商基金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聂挺进,13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博时基金股票投资总监、研究部总经理,长期执掌社保/年金/专户/公募,管理规模超500亿。在他的带领下,浙商基金致力成为一家AI驱动的资产管理公司,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数据的快速发掘和价值重构,实现人机互动、智能投资,打造资产管理新的生产方式和投资收益护城。

  富荣基金总经理郭容辰,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拥有近20年金融从业经历。历任金鹰基金副总经理、华夏银行深圳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零售信贷部总经理、交通银行深圳福田支行行长等。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多个领域均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具有独到的综合金融战略视野。

  今天论坛主题是公募基金“昨天,今天,明天”,我们以时间轴的顺序首先来回顾一下公募基金这20年的变化。在这20年里,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非常迅猛,管理规模从40亿现在已经发展到13万亿,它已成为中国整个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诚如王老(王连洲)所言,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遇到各种问题,比如2000年的基金黑幕,2008年的老鼠仓等等,这些都是一定程度影响公募基金的发展。

  我的第一个问题,请各位老总从自身实践出发总结20年基金行业这么多年,有哪些值得称道的成绩,还有哪些未来面临的问题?

  杨凯:谢谢各位!谢谢主持人!在这里分享我的认识,谈一个层级和一个问题。20年的公募基金,我认为是一场非常成功的金融实践,这句话很重要。过去20年公募基金发展是持续稳定和不断壮大的,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根基在哪儿?三个词:规范、透明和监管。1998年公募基金是在比较完善的《基金法》包括公募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明确法律法规上面建立起来的;第二点大量信息披露,对投资人保证最大可能的透明度;第三点严格监管,中间出现的老鼠仓等事件是在发展中逐步要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基金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借鉴,这是非常成功的金融实践。关于问题我想谈一点,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规模是13万亿,我认为这是具有很大脆弱性的业务结果,这个脆弱性也许不知道哪天就要变化,我们知道这13万亿里货币基金占67%(即8.9万亿),股票基金大概6900亿,混合基金1.6万亿。2007年我们权益性基金比这还多,十年过去权益性基金加上混合基金变少了,刚才提到权益性基金资产的管理,面临很大的压力。银行子公司成立对我们是很大的压力,问题展开讲比较复杂,基于我们自己的产品既跟第三方交易机构有关系,也跟投资者有关系,要改变要做很多事情。

  主持人何剑波:刚才杨总提到公募基金发展如此迅猛,一个原因是公募基金在阳光下成长,一开始有比较严格的监管,使得它整个的成长不至于太走偏路,这是它成长值得称道的经验。当然问题也提到,目前整个基金的结构还出现不太合理的地方,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占的比重过大,权益类基金占的比重比较小,这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请聂总。

  聂挺进:成功的方面大体三点。第一点是规范,这个行业从建立之处,1998年之前已经做了大量调研跟海外对标,从行业建设之初吸收了很多非常好的公募基金的相关经验,发展到现在为止,虽然磕磕绊绊,这个领域应该是规范性、透明性最强的金融资产的行业。

  第二点谈规模,20年时间从40亿变成13万亿,这都是很惊人的成就毋庸讳言,而且给投资者创造了很好的回报。

  第三点从投资理念方面完成了比较好的投资者教育,使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行业问题也很多,刚才聊到行业的脆弱性,我认为这么多年,公募基金发展的差异化并不明显,这与背后治理结构等因素决定的。在海外各基金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像非洲大草原生态一样,有巨型生物、食草生物有草。国内无论大中小公司发展路径、投入资源发展方向都比较趋同,这个差异化显得并不明显。另外,公募基金这两年经常被大家垢病的客户导向并不明显,既有公司的问题,也有整个基金行业发展所面临客观基础设施缺失(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直接投资跟公募基金进行打通的基础设施)有关,使得公募基金到现在为止无论在客户积累还是在运营方面,都存在问题。

  郭荣辰:听到这个题目,公募基金20年,很感慨,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20年。公募基金在2001年发行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时,我正在交通银行,当年的盛况让她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在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体育馆,老百姓风起云涌般赶过来排长队购买,现场还有武警维持秩序。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时点是2006到2007年,正值牛市的顶点6000多点。第三个时点是2014年到2015年,又是一轮盛况空前的牛市。其他的时间点,对老百姓来说其实是比较难受的时点。但是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作为专业的代客理财的金融机构,其实应该做很多深入思考和分析,做更多的理性判断,反思操作中的不足,比如说非理性、非纪律性因素等。这些年,这些经历,其实也是公募基金从幼稚到走向成熟的历练。成长,即不断的历练,只有经历过痛,才能进入到良性。 

  回顾公募基金过去20年的发展,首先第一步,可喜的是,基金业在金融市场健康地成长了起来。随着开放度越来越大,大家欣喜地看到第二步,公募基金作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能力日渐提升。比如富荣基金是2016年初成立的,大股东控股股东广州基金,是广州市国资委的政府投融资平台,这预示着公募基金参与实体经济。第三步,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些私募基金转公募的案例非常多,个人也可以作为公募基金发起人,这证明公募基金行业在变得更加开放而专业。

  公募基金作为专业代客理财的金融机构,它的载体其实就是产品,核心能力就是产品设计以及做好产品的能力。从产品角度看,她认为,公募基金作为大资管行业参与者,手里的抓手越来越多。从法规的层面看,随着大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标准的明确,将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当下,她认为公募基金最重要的是,坚守初心,创造价值,专业、专心做好产品,做好业绩。

  主持人何剑波:谢谢郭总,郭总以具体的事例回顾了基金管理行业的变迁。这里提到一个词“专业”,正因为我们有一批专业从业人员才使得整个基金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刚才几位老总分别就过去我们回顾了整个基金行业发展的情况,接下来聊一聊现在。

  首先想问中融基金杨总,我了解到中融基金在三季度整个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800亿是吗?

  杨凯:差不多。

  主持人何剑波:这对刚刚成立5年左右的基金公司是难能可贵的,想问杨总你们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你们管理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能不能分享经验?

  杨凯:不敢夸自己的经验,我们也是一个小基金公司,我们是2013年5月16日成立,当时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中信信托、道富全球。一个公司发展少则是治理结构问题,别看这个问题很大,实际上是最关键的事情,治理结构不好同时怎么发展都难。治理结构发展分为几个方面非常重要,我在保银也待了13年,从2003年一直待到2016年,对治理结构更深有体会。我们刚成立时2013年,两个股东在公司发展理念、模式上是有差异的,导致内部发展战略模糊、定位不清楚。我们真正发展2015年开始,2014年底退出去。

  具体来看有三点,分别是股东的支持、队伍的稳定、机构的灵活,这三点是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三点再怎么样基金公司一定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人心涣散业绩很差。这几年充分体现出这几点,中信信托对我们日常管理授权很充分。

  中融基金2015年队伍整体稳定,机制是留住人关键。留住后还要养,这也需要股东支持。

  刚才谈到资产的偏移,为什么持有人不喜欢甚至规模越来越少,原因很多。识别资产的能力,什么时候资产管理有机会?刚才谈到我们要做得更多,要告诉更多投资人,这个时候这个资产有机会,那个时候那个资产有机会。布局这么多团队,因为不同市场为不同投资者创造价值,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是单一的资产是综合的资产,能为不同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盈利,现在行业发了ETF,央视财经五年ETF,这时鼓励往全市场走,更多投资者关注全市场、布局全市场,一定比2014年、比2015年、比2017年那时买权益市场更有机会。我们权益市场越来越小,因为真正时点是有错误的,是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今年以来ETF规模也在增加,我们投资越来越成熟,识别资产的能力,并且有制造资产的能力,通过合适的产品让投资者挣钱,是我们一直不断提升、提高的地方。

  还有一点,为什么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收益这么小,投资者越来越少,资产收益率可能是很好的,但当有巨幅波动时投资者可能在错误时上车可能在错误时上车,不是他不想持有,因为波动太大导致他无法承受,这也是我们行业做的贡献。我们希望更长看基金经理的业绩,能够提供更多的波动更小的这类资产,社会投资者更长期持有,如果波动很大,没有遴选能力怎么持有你呢?这是我们想在实践中做的一些事情,这也需要人去考虑,这是基金公司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规模、不是利润,真正怎么样让持有人体验,我们一直谈体验,体验提升业绩、提升效率、提升客户服务,这是我们不断去实践的一些方面,在基金行业去发展,更好服务投资者去做,通过我们的团队、通过我们的产品、通过我们的运营、服务为投资者做更多事情,做好以后你的规模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利润也是随之而来的事情。不知道对不对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何剑波:谢谢杨总!四条,股东方面治理结构比较合理,另外所有事情都是团队干出来的,而且团队最好要养,而不是去人家那挖一个团队过来,这可能在磨合各方面都会产生问题。在产品布局时,根据市场状况,我们在不同市场时期适时推出不同的产品形态,能够更好发展。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从投资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投资者的体验和感受出发来考虑产品的设计、运营等等方面的问题,其实体验在做互联网产品大家提得多,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做金融服务也在考虑用户的体验,这是非常大的进步的表现。

  接下来想问一下聂总,聂总公司专长我特别感兴趣,AI驱动的资产管理公司,因为我本身做智能方面的研究,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方面也在推进,请问聂总AI方面近几年做了哪些工作?对生产方式或营销模式上都产生什么样的营销?

  聂挺进:2015年我的工作有转变,2016年到这家公司经历2017年大牛市,公募基金占流通市值70%,现在占比缩小到以前1/10,换句话说公募基金在权益市场定价权急剧下降,这件事情是比较悲哀的事情。另外,我也观察到公募基金发展20年,科技变化这么大,而且在2014年、2015年大家都流行炒科技股,以公募基金权益投资、固守投资,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小米加步枪还不算,更别说飞机大炮。

  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信息处理行业、信息输出行业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数据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前投资数据量处于公开的、结构化的金融数据,但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非结构化的金融数据,结构化的非金融数据、非结构化的非金融数据大量产生,这个数据对我们未来创造收益稳定输出意义巨大,另一类数据的大量产生对我们生产方式、生产利益,各方面都要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过程中必须要有所改变,我们肖董事长(浙商基金董事长肖风)正好是基金业金融科技的主席,他很支持我们在这方面做业务的探索。我到这个公司之后第一步是积累很多数据,包括联合数据平台做事情。第二步在我们公募基金公司开始,我逐步开始通过组织架构变化、人员配置的变化积累数据,之后要求数据化,数据进行模型化,以形成流畅的人机结合的闭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主动式的产品、被动式的产品输出,最后希望整个的业绩、整个的客户体验更好。

  到今年积累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有一些收获,今年市场这么差的情况下,把今年大部分基金排名都在10%左右,我初步感受到新的生产方式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只要往这个方向走一点,创造生产力是巨大的。当然这个里边还有一个我的感受,三年下来,虽然这个事情目标很明确、方向也很清楚,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刚才说股东的支持、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产品研发、销售方式,甚至到企业文化,必须跟新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的不一样。如果到我们公司去看,我们整个公司组织架构,包括生产方式跟别的公司都不太一样,我们公司还设置首席数据官,我们基金经理从百度语音实验室过来的,人员配置、组织架构、文化有巨大变化,基金公司120家牌照的情况下,在草原里会出现不同有特点的物种在自己领域做精做强,最后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主持人何剑波:刚才杨总提到应用AI技术在资产管理行业大有可为,我自己拥有切身体验,我们在2016年推出智能投顾的产品,我们做的不是基金,我们做的是基金配置,在座公司所发行的基金产品都是我们配置的对象。整个配置下来,发现不管从风险控制还是从相对收益都是表现相对不错的,所以我们采用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方式确实对资产管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接下来问一下郭总,富荣基金以前确实不太了解,我刚好在网上看了一段话,富荣基金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积蓄力量,贯彻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原则,专注于绝对收益,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我想问的是,您觉得富荣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在哪里?如何去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的需求?谢谢!

  郭荣辰:因为投资者获得感不强,我们公募基金使命是解决投资者的获得感。富荣基金专注于绝对收益,要打造几种能力。刚才听两位老总介绍时,对我都是学习很好的机会。

  第一,给投资者赚钱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投资+研究。投资+研究原来用的都是基金经理,原来一说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数一数手里有几个市场上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我深不以为然,所有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人才非常重要。比如在投资方面,投资支持的系统、信用评级系统,因为富荣基金是以绝对收益为主,所谓绝对收益肯定做好安全店再做增强收益,固收是主要项目,以信用评级为主要风险控制手段,信用评级系统我们看得非常重。

  第二块是投资支持系统。刚才聂总介绍浙商基金在做的特别棒,数据化、策略化支持投资,人脑+电脑。人脑为了实现到底什么样权重才是应该的,到底现在市场是什么,到底出发因素是什么,到底有什么润滑剂、有什么催化剂,这些活的因素是人定的,人定了以后一定形成因子、形成模型。

  第三块是风险控制系统。我在银行做了十几年,风控是银行核心,银行经营什么就是经营风险控制,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富荣基金也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主持人何剑波:郭总提到系统性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这方面也是比较有体会的,我们最近也是在跟银行和基金公司提智能财富管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发现科技、系统跟人的结合是最优的模式,有很多事情可能机器解决比人更加智能、更加高效,但有很多地方还是替代不了人,所以在有些方面必须跟人结合起来,才是用户体验最大化的模式。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未来大家知道有很多的关键词,请三位老总分享你们认为哪一个关键词最能代表未来?

  杨凯:融合是我认为重要的关键词。整体来讲公募基金占资产配置比例还是很小的,我认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会迎来更好、更大、更蓬勃的发展。谈到资产结构的规模,国外权益类基金占60%,货币基金占40%,货币基金像水一样,它是没有黏性的。 另外,是和科技的融和。我们也是做投资的,坦率地来讲,我一直在思考基金公司投资的稳定性、可持续性,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聂挺进:我们公司愿景是作受人尊敬AI驱动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选关键词责无旁贷就是金融科技。从人力上面来说,金融学专业很难进我们公司,我们重点招数学系、计算机系的人。我刚从美国学习回来,有些美国大的FOF或大的私行讲得更加极端,他觉得人是完全不稳定的。我们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为很多人赋能,AI+HI,人工智能加上人力智慧相结合,形成新时代的超人,但我们更希望去做这样一个探索,做了这样之后才进行产品输出。谈到市场机会,尽管我们面临压力很大,但我也相信也当中也存在着很多机会。

  在我看来机构化的过程中,无差异化的产品使得公募基金和基金套利的产品逐步被压缩,公募基金越来越准备好提前走差异化之路。深耕权益、深耕衍生品市场,以信誉定价为基础,把我们产品更有利地输出,获得更好的回报回馈投资者。

  郭荣辰:客户是支撑公募基金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公募基金发展,第一就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第二是优化客户体验,通过AI、金融科技等实现智能投顾的发展,让客户的投资理财变得更简单更幸福。 

  何剑波:谢谢郭总,您的结尾印证我们公司的一句话,“让投资更简单”。

  本场对话结束,谢谢各位!

关键词阅读:财富管理

责任编辑:仇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