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菱信基金:消费降级只是制造出来的焦虑代名词吗

  消费是什么?在辞典里的意思是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人类自身带入了消费社会。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在其名作《消费社会》中将消费社会描述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就是以消费为中心,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不仅是物品,还包括人的身体、心理、观念。

  当然最近再提消费社会,已经无法绕开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这个今年以来非常火热的一对“社会热词”。

  曾几何时,我们还奔跑在因为经济发展能力提升而带来的消费升级的美好大道上,然而今年以来伴随着股市调整、各种投资暴雷、经贸问题以及经济数据等等传递出来的综合角力,似乎消费降级不知不觉间反而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消费降级只是制造出来的焦虑代名词吗

  尽管“消费降级”确实在网络语境下被当作是一个网络用语在使用,尤其是社交媒体中用于自嘲(选择买便宜货、由于债务生活带来的省吃俭用等)。但消费降级确实也有大量的例证。

  比如,当拥有3.4亿用户的低价竞卖平台一年捞进2000多亿元销售额;当酿造二锅头和制作榨菜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大增70%以上;西南财经大学调研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在中国约有55%的家庭的储蓄是0……诸此种种的数据和报道,看上去似乎消费降级已经实锤无疑了。

  毕竟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具有消费者的身份属性,是“消费升级”了还是“消费降级”了,其实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也就是说,所谓的“消费降级”确实不仅仅只是被制造出来的“焦虑代名词”,由于消费者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短期内消费降级的影子。

  消费升级,升的是什么?

  消费升级,升的是消费结构、消费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趋势。

  以消费结构来讲,通常指的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

  比如,中产消费群体在崛起的同时,消费新主力日趋年轻化,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消费领域不断涌现新业态以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反映到资本市场,大消费产业表现同样出色。根据天风证券研究,中国消费行业自从2000年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从2000年到2017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14%的水平,基本上每隔5年多就翻一倍。这些数据背后折射的是国家蓬勃发展的经济增长动力和社会进步。

  消费降级,降的是什么?

  消费降级,降的是不理性的消费理念、降的是“量变”。

  首先是消费态度。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消费经验逐渐丰富,消费结果的满足感提升,在物质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消费心态也更为淡定和成熟。控制不必要的消费支出,与其说是消费水平在降低,不如说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走向科学了。消费升级不是体现在购买更贵的商品和追求所谓“奢华体验”上,恰恰是体现在更合理的消费以及重视产品实用价值上。

  其次,“量变”非“质变”。部分群体的“消费降级”主要原因或在于,随着居住、汽车、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支出的增多,在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对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压缩,体现出的是消费结构的调整,其实质正在经历消费升级。

  投资视野中的“消费降级和升级”

  在已经过去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关于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辩论声不绝于耳,而且似乎短时间内有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但是对于有一类人群来说,因为既在关注或者参与股票或基金投资,又难免被“消费降级”风潮影响,因为他们对于“消费降级”又有着特别的关切:毕竟在股票市场的波动起伏中,“升级”还是“降级”有了更为确切的意志:赚了还是亏了。

  就像有人所说的:资本市场股票一波动,大家的“人心”开始波动了。股票价格一涨,大家觉得什么都好,股票市场连续震荡下跌,大家偏向悲观。换个角度来看,“消费降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家对待投资理财更加谨慎的态度,在投资理财上也更为慎重和理性。

  总结一下:

  因为每个人都具备消费者的社会属性,所以关于“消费降级”的体验非常碎片化,其背后折射的是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过程中“消费升级”在结构、表现形式上的变化。抛开是碎片化的“消费降级”还是趋势性的“消费升级”,关于基金投资这个选项,只要策略方法选择得当,“投资升级”永远在路上。

  比如选择指数基金:如果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分享中国经济发展中各优势主题行业的发展成果,那么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阅读:降级 消费升级 指数基金 消费社会 消费支出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