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基民什么样?权威画像:八成认为养老要国家兜底

  近期,中基协发布“2017年度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数亿基民画像如何?他们的资产配置、投资心理、交易行为等又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样本范围

  111家基金公司、13家基金销售机构,样本数量共计56630份。剔除错误等样本后,最终使用问卷样本数量为54,814份。

  基民15大特征

  特征一:8成基民在45岁以下 5成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基金个人投资者以45岁以下(80.8%)、本科以上学历(51.7%),税后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89.4%)为主,男性和女性投资基本相当(51.6%和48.4%)。

  基金投资者总体的年龄、性别结构与去年报告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可能在于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手机端成为基金公司越来越重要的获客渠道,与第三方APP的合作给基金公司带来了大量新的年轻客户。

  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由于不同年龄的基金投资者在一些问题上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投资金额、投资品种、金融知识等),因此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与去年表现出明显差异。

  特征二:9成基民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50%以下

  金融资产规模5万元以下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居多(32.2%),89.2%的投资者年度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低于50%。基金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相对均衡,除基金外,关注程度最高的产品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

  特征三:7成基民会买2家以上基金公司产品

  50.9%的投资者投资经验在3年以上,投资经验低于1年的投资者占21.2%。43%的投资者持有超过三家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

  特征四2017年75%基民盈利

  2017年,75.5%基金投资者在金融资产投资中获得盈利。其中14.8%的投资者盈利超过30%。

  

  特征五:36%基民亏3成就焦虑

  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风格相对稳健,根据收益率、风险以及自身的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产品。在追求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的同时,重视通过基金分散投资风险和进行养老储蓄。28.6%的投资者出现焦虑的最低亏损比例在30-50%之间,36.7%的投资者在亏损达到10-30%时即会出现焦虑。

  特征六:7成基民通过手机买基金

  理财经理和互联网是基金个人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主要方式。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交易媒介,68.8%的基金个人投资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交易,较2016年增加28个百分点。个人电脑作为交易媒介的使用程度有所下降,使用个人电脑作为主要交易方式的投资者占基金个人投资者的18.6%,较2016年下降14.3个百分点。“移动”买基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个人投资者交易基金时主要的交易方式。

  特征七:77%的基民选基金最看重业绩

  基金业绩是基金个人投资者选择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约77%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赞同)。投资者依旧重视基金管理公司的声誉,61%的投资者表示会回避近期有负面新闻的基金公司。

  特征八:基民对基金公司评分刚及格!

  2017年,基金个人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平均满意度为3.35分(满分5分),较2016年下降0.2分。基金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管理费用满意度和投资回报满意的明显下降,对基金行业其他方面的满意度略有下降。

  特征九:近半数投资者不知道股市的核心功能

  我国基金个人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较高。在回答14道金融知识测试问卷时,基金个人投资者的平均答对9.5道题,正确率超过60%的投资者占总人数的68%。在所有题目中,基金个人投资者对涉及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股票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关系、以及基金基本知识的三道题目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5.7%、51.1%、55.5%。

  特征十:4成基民希望深度了解新发基金

  59.1%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有进一步了解证券、基金、期货等方面投资知识的需求,并有43.1%的投资者希望了解新基金产品的深度介绍信息。投资者的最偏好的教育形式是网络、书籍和现场交流。

  特征十一:6成基民认可适当性管理

  60.8%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认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有重要意义,四成左右的投资者认为该制度在投资者分层管理和金融产品分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关于落实该制度的后续工作,60.4%的投资者认为首要工作是及时更新并跟踪投资人的信息变化。

  特征十二半数基民愿意“出海”投资

  63%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愿意考虑购买境内发售的海外基金产品,50.4%的投资者表示会考虑投资于海外市场。2017年,参与了P2P产品、比特币以及海外保险产品的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比例分别为35.2%,7.5%和4.4%。

  特征十三3成基民首选偏股基金

  偏股型基金是30.6%的基金个人投资者2018年投资首选的基金品种。

  特征十四8成基民认为养老金主要来源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77.7%的投资者会在50岁以前考虑养老金问题。养老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80%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赞同)。

  [广告:养老真的能靠国家基本养老金兜底吗?新浪财经于4月23日在北京举办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已有养老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女士,华安基金总经理童威先生,农银汇理基金副总经理施卫先生,国泰基金副总经理李辉先生,银河基金董事长刘立达先生,融通基金总经理张帆先生,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先生,九泰基金总经理卢伟忠先生等嘉宾确认参会,敬请持续关注。可在新浪基金微博、新浪挖掘基公众号留言报名。]

  特征十五:36%基民最希望了解养老理财产品知识

  基金个人投资者养老金投资首选“养老”或“生命周期”为主题的基金(71.6%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赞同)。基金个人投资者最希望了解的信息是关于养老理财产品的知识(36.3%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赞同),以及如何进行养老规划(29.5%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赞同)。

  报告正文:

  一、投资者个人情况

  (一)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以青年投资者和男性投资者为主。

  2017年基金投资者中16(含)-30岁年龄段的投资者占比最高,达到41.6%,其次是30(含)-45岁年龄段的投资者,占比达到39.2%。女性投资者占比达到48.4%,男性投资者占比51.6%。

  

  

  (二)受教育程度:51.7%的投资者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个人投资者占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达到51.7%。其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投资者总数的8.5%,拥有本科学历的占比为43.2%,有20.7%的投资者为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学历,与2016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三)税后年收入:税后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达到89.4%

  89.4%的个人投资者的税后年收入低于人民币15万元。其中,税后年收入5万以下的投资者占比33.2%,5-10万的投资者占比38.1%,年收入10-15万元的投资者占比为18.1%。年收入高于15万元的投资者占比为10.6%,略低于2016年。

  

  (四)接受金融教育情况: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者在学校中接受过相关金融教育

  35.8%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在学校中接受过与金融相关的教育,比2015、2016年的比例有所下降。此外,通过自学金融教材和书籍的方式获得金融知识的个人投资者占25.2%。值得注意的是,34.7%的投资者没有接受过,或者自学过任何金融相关的教育,这一数据在2015年和2016年约为20%。

  

  (五)从事投资的年限:约半数投资者有三年以上投资经验

  投资年限在三年以上的基金投资者约占49.2%,其中28%的投资者投资年限在5年以上。29.7%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时间在1-3年之间,占比最大。

  

  (六)金融业从业经历:超过七成的投资者从未从事金融工作

  25.3%的基金个人投资者从事或者曾经从事过金融领域相关工作,其余74.7%的基金个人投资者从未从事过金融领域相关工作。

  

  (七)金融知识水平:八成投资者认为高于或者处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本年度调研了投资者个人对自己金融知识水平的判断。有32.5%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远)高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50.0%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大约处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整体来看,有82.5%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者处于同龄人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的自信。

  

  (八)投资者父母的金融知识水平:近六成投资者父母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者处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本年度调研了投资者父母的金融知识水平。有40.9%的投资者父母的金融知识水平大约处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15.4%的投资者父母的金融知识水平(远)高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43.7%的投资者父母的金融知识水平(远)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九)小结

  基金个人投资者以青年投资者为主,男女比例趋于均衡。投资群体较2016年趋于年轻化。过半数投资者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大部分投资者的税后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三成左右的投资者接受过金融知识教育,然而超过七成投资者从未从事与金融有关的工作。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处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二、投资者金融资产配置情况

  (一)金融资产总规模:小于5万元居多

  金融资产总规模小于5万元的投资者占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达到32.2%,所占比重最高,而在2016年的调查结果,金融资产总规模在10-50万元的投资者占比最高。金融资产总规模5-10万和10万-50万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分别为23.7%和28.6%。金融资产规模50万以上的投资者比例占比达到15.5%,84.5%的投资者金融资产规模低于50万元。

  

  (二)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89.2%的投资者占比在50%以下,与2016年相比小幅提升

  2017年,31.9%的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低于10%,37.2%的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10%-30%,20.1%的投资者的投资额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30%-50%之间,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低于50%的投资者合计占总人数的89.2%。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50%以下。

  

  (三)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数量:57.8%的投资者投资2-3类金融产品

  本年度调研了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的金融产品的种类,这些种类包括: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股票、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等专户或集合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其他私募基金、其他。调查结果显示,有57.8%的投资者投资了2-3(含)类金融产品,另有19.0%投资者投资3-5类金融产品,4.4%的投资者投资5类以上金融产品。但仍有18.8%的投资者仅投资1类金融产品。整体来看,基金个人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金融资产多样化配置。

  (四)主要投资产品:存款、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受关注

  39.4%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将最大比例的金融资产投资于银行存款,20.6%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最大的投资比例是银行理财产品,19.9%的基金投资者主要投资货币基金。除了“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之外,另分别有6.7%和6.8%的投资者主要投资的金融产品是“非货币公募基金”和“股票”,与2015、2016年的情况相似。

  (五)选择投资品种时最看重的因素:收益率和便利度最重要

  本年度调研了基金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品种时看重的因素。有50.4%的投资者最看重收益率,其次有26.1%的投资者最看重买卖的便利度。还有16.7%的投资者最看重投资的风险程度。说明整体来看,投资者能够认识到风险在选择金融产品投资品种时的重要性,对于收益率和投资便利度的需求较2016年相比有所提高。与2015年比,收益率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便利度的重要性上升显著。

  

  (六)投资相关费用:93.4%的投资者会关注,这一数据在2015、2016年约为89%,基金投资者对于费用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只有6.6%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认为费用在整体配置中的影响微小,基本不在乎。近一半的投资者(57.3%)认为重要程度适中,有时会看一下。而36.1%的投资者认为投资相关的费用在整体配置中的影响“重要”、“会很关注”。

  

  (七)是否需要投资顾问提供必要的资产配置服务:74.3%的基金投资者对投资建议有需求

  25.7%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认为可自行进行投资决策、无需投资顾问提供服务,而54.4%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认为投资顾问只需要提供建议即可,还有19.9%的投资者表示很需要投资顾问提供必要的资产配置服务,与2016年基本一致。

  

  (八)持有公募基金的家数:投资者在基金公司的分散化程度与2016年类似

  有28.5%的基金投资者持有一家公司的基金产品,28.4%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两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23.3%的投资者持有三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6.7%投资者持有四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13%的投资者持有五家或五家以上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而2016年的对应调查结果分别是30.4%、25.7%、21.4%、9.5%和13.0%,分散化程度与2016年类似。

  

  (九)历史盈亏:盈利的投资者的比例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自投资基金以来有盈利的投资者占比为36.5%,这一比例在2016年底为30.9%,上升5.6个百分点。此外有30.8%的投资者盈亏不大。到调查为止有亏损的投资者达到32.8%,2016年底这一数据为45.3%。

  

  (十)小结

  通过分析基金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行为,我们发现:金融资产规模小于5万元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居多,84.5%的投资者的金融资产规模低于50万元。89.2%的投资者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低于50%。除了基金之外,多数基金个人投资者关注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这几类投资产品。93.4%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时会关注与投资相关的费用。19.9%的个人基金投资者表示需要投资顾问,而54.4%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投资顾问只需提供投资建议即可。基金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产品之间的分散化程度与2016年相似,总体盈利情况优于2016年。

  三、投资行为及基金认知

  (一)愿意承担的风险:稳健型投资者占比70.9%

  本年度调查了基金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有70.9%的投资者愿意承担适中风险、稳健收益,还有9.8%的投资者愿意承担高风险、高收益,14.9%的投资者只愿意承担低风险、低收益,有4.5%的基金个人投资者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与2016年相比,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选择适中风险、稳健收益的投资产品的投资者占比提升约15个百分点。

  

  (二)投资人配偶愿意承担的风险:超五成投资人的配偶投资较稳健

  52.8%的基金投资者的配偶愿意承担适中风险、稳健收益,20.4%的基金投资者的配偶希望承担低风险、低收益。而愿意承担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人的配偶占比仅为7.0%。

  

  (三)投资产品与自身风险态度匹配:90.0%的投资者有考虑,与2016年相比大幅提升

  本年度调研了基金个人投资者购买金融产品时是否考虑产品风险与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问题。结果显示,有90.0%的投资者会考虑这一问题,其余10.0%的投资者没有考虑。这一比例与2016年相比大幅提升13.7个百分点,原因之一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颁布后起到了一定效果。

  

  (四)出现焦虑的最低投资亏损比例:81.1%的投资者低于50%

  2017年,81.1%投资者出现焦虑的最低亏损比率低于50%,比2016年有所上升,说明投资者感到焦虑的亏损阈值有所下降。其中,15.9%的投资者出现焦虑的最低损失比率低于10%,36.7%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在亏损比例达到10%-30%时会有明显的焦虑,而28.6%的基金个人投资者在亏损比例达到30-50%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与之相反,有6.3%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表示不会因为投资损失而出现情绪焦虑。

  (五)投资目的:65.9%的基金个人投资者选择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较2016年相比有所提升

  65.9%的基金个人投资者都将“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作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其次有16.5%和10.2%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储备”与“养老储备”。

  

  (六)止损情况:69.3%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未能有效止损

  调查结果显示,43.5%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未设立止损,25.8%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虽然设立止损,但未严格执行,仅有30.7%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既设立了止损标准,又能严格按照止损标准执行。这一结果与2016年基本一致。

  

  (七)如何做出投资决策:60.8%的投资者自己分析决定

  本年度调研了基金个人投资者是如何做出投资决策。有60.8%的投资者自己分析决定,另外分别有15.0%、16.2%的投资者是根据网上和媒体的投资专家的推介、朋友推介或跟着朋友投资。还有5.1%的投资者接收专业投资顾问辅导。

  

  (八)获取金融投资信息方式:投资者主要通过银行理财经理和互联网获取信息

  根据调查结果,银行理财经理和互联网依旧是基金个人投资者获取金融投资信息的主要方式,分别有24.5%和23.3%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经理和互联网作为获取投资信息的首要渠道。其他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包括:报纸杂志(16.7%)、电视(12.9%)、手机媒体(9.2%)、亲友同事(7.5%),其中选择手机媒体的占比较2016年相比有小幅提升。

  

  (九)主要交易方式:手机等移动终端占比上升

  2017年,有68.8%的个人投资者以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作为主要交易方式,占比较2016年的40.8%明显上升。与之对应,2017年有18.6%基金个人投资者以个人电脑作为主要交易方式,占比比2016年下降14.3个百分点。“移动”买基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个人投资者交易基金时主要的交易方式。

  

  (十)购买基金平台:通过第三方电子平台购买基金的基金投资者占比三分之一,较2016年大幅上升

  2017年,通过银行(19.6%)、基金管理公司(34.1%)的占比均下降,但通过基金管理公司购买的比例仍为最高,基本占据基金购买平台的半壁江山。通过淘宝、百度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基金的比例为30.2%,比2016年的9.3%上升20.9个百分点。而独立销售机构(4.6%)、和证券公司购买基金(11.5)的占比下降。

  

  (十一)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购买基金产品的情况:91.8%的投资者认为使用互联网或手机购买更方便、用户体验好

  调查结果发现,有97.7%的投资者使用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购买基金产品。其中,91.8%的投资者认为互联网或移动终端渠道更方便、用户体验好。有3.0%的用户认为这些购买渠道的产品选择多、收益率高。

  

  (十二)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基金产品类型:66.1%的投资者以股票型基金为主

  调查结果发现,在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基金(除了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之外)中,66.1%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最主要的购买对象是股票型基金(不含指数基金),11.4%的投资者最主要的购买对象是指数基金。有2.4%的投资者不购买除了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外的其他任何产品。

  (十三)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44.8%的投资者认为是契约关系,较2016年有所上升

  有44.8%的投资者认为自身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契约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应按基金合同管理投资者的资产,而投资者则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并享有投资收益,这一比例相比2016年的35.2%上升了9.6个百分点。18.2%的投资者认为自身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经纪关系,基金管理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通道,比2016年下降了11.6个百分点。11.0%的投资者认为自身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保证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应当保证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和增值,这一比例比2016年略微下降。6.8%的投资者认为自身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储蓄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应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这一比例比2016年上升1.3个百分点。但仍有19.3%的投资者不清楚自身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比例比2016年的16.3%上升3个百分点。

  

  (十四)如何看待基金:四成左右投资者信赖基金

  2017年的调查数据表明,38.9%的投资者信赖基金,并将继续以基金投资为主,这一比例比2016年的41.9%下降了3个百分点。41.5%的投资者认为基金投资没有明显优势,比2016年的34.9%高出6.6个百分点,还有16.9%的投资者认为基金业绩不佳,2.6%的投资者明确表示不再相信基金投资。因此,相比于2016年,2017年度调研结果反映的是,更多的投资者选倾向于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式。

  

  报告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关键词阅读:基民画像 国家兜底养老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