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一年!首家外商独资公募有望在2020年问世

  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公募基金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这意味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有望在明年问世。

  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公募基金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这意味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有望在明年问世。

  对外开放提速

  对于加速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原因,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2018年中国宣布将合资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公司的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目前,外资股比放宽至51%的政策已落实落地,证监会于2018年发布实施了《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已先后核准设立4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不少外资机构对加大对华投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发展表达了积极的意愿,开放政策效果和各方反应良好,为加快推进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前于2020年内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是证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符合资本市场和行业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完善配套安排,扎实做好上述开放措施的落实落地,提升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有效防范风险,确保开放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外资期盼已久

  瞄准全资公募牌照的外资机构不在少数。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开放11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富达国际尤其关注的是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将富达国际在全球资管市场和养老金业务中的丰富经验带到中国,为中国投资者带来全球领先的养老投资解决方案。”

  “我们对于中国的基金市场一直抱有期待,并且很有信心获取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牌照。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先把基金业务的根基做扎实,然后再拓展其他业务。”李少杰进一步表示,“我们的公募基金筹备工作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启动,现在也要根据监管机构最新的时间表加快进度。富达对于中国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决心和力度很有信心,所以我们积极布局,长远投资。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们会继续扩充中国的团队,招聘最好的人才,为更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做最充分的准备。”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早已开始储备本土公募人才。今年4月17日,贝莱德宣布任命汤晓东为中国区主管,负责管理发展和执行贝莱德在中国的长期业务战略,汤晓东此前曾担任华夏基金总经理。

  此外,先锋领航和瑞银资管的中国区高管都曾公开表示,未来希望获得全持股的公募牌照。

  “整体来看,外商独资公募会给本土公募带来一定的挑战,但短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本土公募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德龙认为,外资机构在投资经验和管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对公募行业形成有效的补充,让投资者拥有更多样性的选择。同时,能产生“鲶鱼效应”,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两家公募在行动

  自去年外资股比放宽至51%后,部分合资公募已经有所行动。

  7月20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发布股权变更公告称,公司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持股比例从37.36%提升至44%,晋升为第一大股东。尽管并未实现控股权,这一变化仍意义重大,因为国内首次出现由外资机构担任公募基金第一大股东。

  上投摩根基金的股权变更也在进行中。7月1日,上投摩根基金2%的股权转让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转让底价相比于估值的溢价幅度达到33.89%。股权转让方正是持股51%的上海国际信托。如果持股49%的二股东摩根大通受让这2%的股权,上投摩根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

  自2002年首家中外合资公募——招商基金成立以来,这一队伍已经壮大至40余家。其中,有15家公募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分别是:鹏华、兴全、景顺长城、华宝、上投摩根、华泰柏瑞、中信保诚、国投瑞银、海富通、泰达宏利、国联安、国海富兰克林、汇丰晋信、圆信永丰、华润元大基金。

  一家合资公募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基金公司的外资股东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不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第二类是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战略投资者。在理念不合的情况下,中外股东容易发生冲突和内斗,不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对于“貌合神离”的合资公募而言,外资股东自立门户或为更好的选择。

关键词阅读:公募 基金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