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基金有啥“吸粉力”?

  近几年Smart Beta在基金圈里火起来,相关产品成为“香饽饽”。Wind数据,今年来成立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基金已超过30只。

  除了国内,国外不少机构也是Smart Beta策略的忠实“粉丝”。根据晨星数据统计,全球 Smart Beta的资金管理规模由 2012 年的 2800 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9990 亿美元。

  很多投资人不仅疑问:“吸粉”能力这么刚,Smart Beta到底有何魅力,产品如何选呢?

  建信基金经理龚佳佳近日围绕“红利因子在指数投资中的价值”主题,进一步深度解读Smart Beta。  

  指数2.0时代,“智慧”投资方式  

  长期以来,投资者对指数投资的认识多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指数上,这也是指数1.0时代。

  比如沪深300、中证500,这类传统宽基指数在加权时,通常按照成份股的自由流通市值来分配权重,在一个强有效的市场时,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令指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另一方面给大公司分配大权重、小公司分配小权重,也能降低指数基金的跟踪难度,提高产品的资金容量。

  不过,大多数的市场都是非完全有效的,如何给指数基金加点“智慧”?

  咱们可以把传统指数的收益称为市场的Beta(贝塔),而这些应用了能够获取超额收益因子的指数称为Smart Beta(聪明的贝塔),Smart Beta开启了指数2.0时代。它具有以下特点:

  Smart Beta基金采用被动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依据选定的指数构建投资组合,收费标准往往参照指数基金,费率低、持仓透明。

  Smart Beta基金介于被动投资基金和主动投资基金之间,通过投资特定的目标或者领域来捕捉风险溢价,以期获得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是被动投资的“智慧版”。

  Smart Beta:有三种“聪明”法  

  其实Smart Beta基金种类有很多,按照与宽基指数编制方式的区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选成份股的方法不变,仅对指数的加权方式进行改造

  举个例子,沪深300指数,每个成份股的权重都是以各自的自由流通市值为依据进行加权的,而等权重Smart Beta基金看好小市值组合,则对市值较小的公司赋予了相对较高的权重。

  对指数成份股的选样方法进行改造

  比如说从估值、股息率、现金流等指标选择价值股编制成的价值指数,从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选择成长股编制成的成长指数。

  对样本股和权重都进行改造的指数

  比如股息率指数、基本面指数、多因子指数等。

  红利因子指数,把握“核心资产” 

  smart beta基金如何选呢?

  类比国外成熟的市场,美国前十大Smart Beta策略基金来看,有4只是红利因子的投资,它们总规模达到900亿美元,市场前景稳定且广阔。  

  

  (数据来源:ETF.com,截至2019-5-31)

  从国内存量因子投资策略产品中,多因子策略的规模占比最大,其次为单因子的红利、价值、基本面类。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12-31)

  其中占比较大的红利策略指数在市场中被称为“高分红”指数,选取的是股息率较高的成份股,高股息率股票组合相当于市场“减震器”,当市场位于下行通道时,投资者通过股利再投资积累更多股份,有望对投资组合的下跌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市场恢复后,这些增量股份将提高组合收益率。

  目前A股市场上的红利指数有很多,常见的就有沪深300红利指数、上证红利指数、深证红利指数等等。

  以沪深300红利指数为例:

  沪深300红利指数在编制时,在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中按照过去2年的平均税后现金股息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在前 50位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堪称优中选优。

  同时,沪深300红利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较均匀,银行、汽车、房地产总权重近50%。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08-02)

  从过往指数表现看,沪深300红利指数过去5年上涨95.73%,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60.88%。(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08-02)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08-02)

  风险提示:指数的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根据建信基金官方微信号建信小V内容综合整理

关键词阅读:聪明的基金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