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深类基金历史首现募集失败 多家老牌公募尴尬权益类产品发行垫底

  虽然是权益大年也依然有权益新品“夭折”。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年,内地公募基金募集失败的只数达到18只,这一数字与2017年持平,不过却少于2018年的21只。具体来看,去年募集失败的大多数都是债基,权益类基金有5只,分别是两只普通股基、一只偏股混基、两只灵活配置型混基,来自于长城、中融、中航、信达澳银等。

  其中,最近的一例是长城沪港深行业龙头精选,该基金也成为内地沪港深基金史上首例发行失败的产品。来自公司网站的信息显示(截图、并插图),该基金自2019年9月9日起开始募集,通常一只新基金产品的募集期限是三个月,但截至12月6日,产品仍然未能满足成立条件,因此宣告募集失败。实际上,尽管2019年港股市场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波动较大,下半年出现负增长,但全年的涨幅还是定格在9.07%。

  除去单只募集失败的基金外,2019年也并非所有基金公司深度参与权益新品发行盛宴,根据《红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未发行过权益类基金的公司约30家,其中甚至包括东吴、中海这类传统重视权益类产品的老牌公司;此外,新华、申万菱信等几家老牌公司所发的唯一权益类产品也为被动型,光大保德信也仅发行一只主动权益。

  就以光大保德信为例,《红周刊》记者了解到,该公司遇到了权益团队后继乏人的情况;“例如因为2018年重仓地产股迅速蹿红的何奇近两年表现一般,在2019年也进行了较大幅度仓位调整,逐渐从地产、家电等地产产业链上的个股直接转换成电子、传媒、计算机等板块的成长股,短期成长板块占优基金业绩大幅回升,但这背后其实也暴露出基金经理调仓大开大合的问题。”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指出。

  记者采访获悉,纵观光大保德信权益类产品去年的表现,除了光大行业轮动和光大银发商机主题业绩可圈可点之外,其他产品表现都相对中庸。单从业绩上看,当前权益投资团队出现瓶颈,这可能也是发行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公司去年唯一发行的权益类基金则是光大保德信景气先锋,该基金成立于去年的11月12日,首发成立的募集规模约为16.79亿;但是基金从成立至今近两个月的时间,基金最新的净值仅为1.0550元,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涨幅。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2019年唯一发行的权益类产品,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是董伟炜,但是他目前管理的公募产品数量达到五只,其中还包括安和债券和安泽债券两只债基,两只债基均为混合型二级债基,由董伟炜与另一位基金经理周华搭档管理,如是判断董伟炜应该是负责二级债的股票投资部分。但是,一人参与管理多只基金难免分散精力。不过,业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光大保德信去年仅发一只产品,可能更多反映公司是想将业绩做好,再做规模的考虑。

  除去光大保德信外,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也指出:“新华基金权益产品去年一基未发,甚至有两只基金清盘,或许更多反映了高管基金经理离职、人才团队存在断档的情况。”此外,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综合采访,部分基金公司或许是因为股权变更、高管团队换届、陈年旧事遭受监管部门处罚等多重缘故,某种程度上耽误了去年权益类基金新品的发行,例如东吴基金。

关键词阅读:沪港深 基金

责任编辑:郭艳艳 RF125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