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战疫”]美联储史无前例大招!贝莱德:这一次和2008年不一样 冷静看待全球市场震荡

摘要
贝莱德中国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分析,虽然我们认为这段时间金融市场的动荡不会马上结束,但是也不会触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按照这次疫情中中国市场的经验,金融市场经历一段时间的动荡之后会逐步恢复。

  昨晚美国国会再度谈崩,即使美联储放出史无前例的大招,亦未能阻止美股再度杀跌。截至目前,道指三月跌幅达26.83%,已经超过1987年10月,成为继1931年9月之后,表现最差的一个月份,当时道指跌幅近31%。

  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上演“过山车式”行情,大涨大跌下又被连续重创。美股在两周之内熔断4次,加拿大、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墨西哥、巴西等股市也均发生熔断,欧洲主要股市的跌幅也足以登上头条,全球金融市场可谓风声鹤唳。面对市场如此巨幅的震荡,我们是否应继续坚持早前对市场前景的展望,投资组合又是否要迅速调整?金融界基金整理国外资管大咖分享,为您解析投资“战疫”。

  贝莱德中国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分析,虽然我们认为这段时间金融市场的动荡不会马上结束,但是也不会触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按照这次疫情中中国市场的经验,金融市场经历一段时间的动荡之后会逐步恢复。

  陆文杰称,现在除了现金和美国国债以外,所有的资产都是有可能下跌的,包括黄金。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大家应该清仓离场,在当钱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并继续配置资产。

  “从疫情发展角度看,中国股票和中国债券具有一定的韧性。但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风险,一是疫情在中国有没有二次爆发的可能,特别是在目前境外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二是全球产业链受疫情影响下需求的恢复具有不确定性。” 陆文杰还表示,“经过这次疫情后,投资者更加应该进行全球资产配置,要把资产充分地反映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体量的变化、相对的经济增速以及行业的变化上去,才能保证长期投资的稳定性。”

  以下为精彩观点分享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不会马上结束

  但也较难转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当前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让人不禁想起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次的动荡是否可能会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陆文杰:虽然用“动荡”一词形容当前的金融市场可能过于轻描淡写,但是我们还是认为这并不会演变为经济危机。为什么?一般来说,金融市场的动荡蔓延为经济危机有三条路径。

  第一种类似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系统崩溃,也就是出现流动性的危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美国股市出现熔断,但隔夜拆借利率和BBB级以下信用债的信用利差仍处于正常水平,且大部分投资者仍使用ETF作为短期交易工具,并没有从一级市场上赎回部分以增持现金,这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还算稳定,并没有出现流动性的危机,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也并未上升,因此由这条路径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是很大。

  第二条可能的路径是通缩。1920年美国的大萧条就是典型的通缩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目前其实并没有太强的通缩迹象,油价虽然下跌,但是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并未跟随,因此由通缩导致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最后一条路径是需求紧缩。在疫情当中,需求紧缩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大家想象一下一个美国的家庭,原本可能打算买房子,但现在股票下跌亏了一大堆钱,今年的奖金也可能指望不上,那他们可能会决定接下来几年都不买房。这种需求的紧缩确实是一个实际的风险,但会否变成经济危机现在定论还为时过早,因为现在的消费能力还没有像2008年一样完全消失。

  因此,总体而言,虽然我们认为这段时间金融市场的动荡不会马上结束,但是也不会触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按照这次疫情中中国市场的经验,金融市场经历一段时间的动荡之后会逐步恢复。

  市场转危为安至少需要三种协调整政策出台

  在市场动荡之后,我们需要看到怎样的迹象或政策反应,才会比较有信心说市场已经转危为安?

  陆文杰:这显然需要很多政策方面的积极调整。现在看来,要等疫情完全过去,需要的时间还是比较长,尤其美国。政策基本上可以分成三方面,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公共卫生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各国都已有所行动,例如美联储已经将利率降到零,英国央行也紧急降息,欧洲央行则加大了量化宽松力度。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并不是那么有用,一方面因为利率已非常接近零,政策空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在利率接近零之后,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往外借贷,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取资金。

  财政政策方面,各国也已纷纷出手,例如中国今年可能将财政赤字扩大GDP的两个百分点左右,韩国已经宣布扩大0.5个百分点,欧洲则大约为0.7个百分点。但是,大部分财政政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纾困,也就是会给一些企业或家庭减免税收,很难能够将需求提升起来。

  至于公共卫生政策,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些,但发达国家确实很难像中国一样采取强力的公共卫生政策。所以,单单靠以上所提及的任一单方面的政策以解决问题,只有靠三方面政策的协调,才能使投资者恢复信心。

  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协调的政策,包括至少下面三种:第一种是对家庭收入的补贴。举一个简单例子,美国很多低收入人群是按小时计薪,而且没有带薪病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财政政策补贴其收入,才有利于控制疫情。第二种是对企业流动性的支持,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现金流困难。中国之前已经对中小企业的房租、水电费、税费有很多减免,发达国家接下来也会出台类似政策。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很多减免政策面向的是私人部门,比如私营的发电厂,再次以美国为例,这需要联邦和州之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进行很强的协调。第三,金融市场也需要政策协调来解决可能出现违约的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联储最有力的一项救助政策就是大规模买入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资产。在这次金融市场动荡中,一些消费信贷或中小企业的贷款出现违约的风险会有所上升,因此也需要政府和央行之间的政策协调,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继续配置资产

  中国市场具有韧性但仍须警惕风险

  你对于接下来的全球资产配置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很多投资者都很好奇,在当前市况下,究竟哪类资产可以作为“避风港”?

  陆文杰:首先,现在除了现金和美国国债以外,所有的资产都是有可能下跌的,包括黄金。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大家应该清仓离场,在当钱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并继续配置资产。

  目前比较有利的资产包括亚太市场的债券、中资美元债和美国国债,这些债券的最终收益不会受到短期价格波动影响。由于我们相信这次金融市场的动荡并不会变成实体经济的危机,债券的偿债能力并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很多债券资产仍然值得投资,其中美国国债在为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方面仍能继续发挥较大作用。至于股票,由于本身波动性确实比较大,可以说没有什么股票是真正安全的,但有些行业相对来说跌幅会小很多,比如健康医疗行业,跌幅大概只有标普500指数的一半,另外就是电信行业。风格因子方面,我们建议增持质量和低波动因子。

  在国家方面,我们总体上更偏向一些公共医疗资源较多、政策执行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新加坡。其实美国本身公共资源也比较充分,如果接下来能看到一些较强的政策协调信号,也可以考虑。

  至于中国市场,从疫情发展角度看,中国股票和中国债券具有一定的韧性,毕竟现在已经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但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风险,一是疫情在中国有没有二次爆发的可能,特别是在目前境外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二是全球产业链受疫情影响下需求的恢复具有不确定性。

  积极配置海外资产保证长期投资的稳定性

  目前来看,你认为中国投资者还有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必要吗?

  陆文杰:海外资产配置是永远有必要的。一方面,中国在岸资产和海外资产的相关性还是比较低的,海外配置资产分散风险的作用一直存在。另一方面,投资者要考虑到这次疫情会有长远影响,尤其是对全球产业链。在这种大的格局变化下,光投资一个国家的资产显然对长期投资收益不利。

  我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后,更加应该进行全球资产配置,要把资产充分地反映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体量的变化、相对的经济增速以及行业的变化上去,才能保证长期投资的稳定性。

  目前全球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讨论未来经济复苏会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其中也包括“V”型和“U”型之争,你怎么看?

  陆文杰:我们认为经济增长会呈现类似“V”型,但上行会比较平缓,也就是非对称的“V”型。首先,疫情影响属于比较短期的冲击,所以经济反弹最终还是会到来,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的确比较大,消费者恢复信心以及企业重新开始投资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关键词阅读:贝莱德 投资战疫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