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价值股的折价都是一个机会 投资大咖热议美股和A股机会

  在全球股市折价的窗口期,如何押注真正的价值股?中美股市的价值股逻辑又有何不同?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宗合看来,强劲的全球刺激政策,一方面正在挽救全球经济于水火之中,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次生性问题——货币贬值持续加速。

  从疫情危机到金融危机的传导路径

  陈奥林(国泰君安金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疫情全面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从疫情危机到金融危机,整个传导链条,或者说扩散路径是怎样的?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哪里?

  王宗合(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权益投资二部总经理)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框架去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首先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是停工,二是消费断崖

  停工和消费断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短期现金流消失。现金流消失,有可能传导成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断裂。

  那么对民众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短期的失业,这个失业也带来消费者的一个现金流断裂。

  而对政府意味着什么?经济断崖式的下滑,首先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出现问题,其次对于汇率也会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鹏华基金内部分享资料

  那么,假设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让疫情的影响持续发酵,会进一步产生什么?

  1、企业。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违约率可能会上升。这就是我们看到疫情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信用债利率急剧上升。这从企业端的债务可能会带来一些危机性的影响。

  2、民众。

  民众的背后是什么?是按揭贷款、是车贷、是信用卡贷款。

  3、政府。

  对于政府而言,一旦民众和企业的现金流断裂,带来的就是社会性的系统性违约问题。

  系统性违约意味着现金为王,风险资产将被大量抛售。风险资产的抛售,还会带来美元短期的稀缺和美元指数的上行,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国家的货币开始贬值。

  所以你会看到从年初以来,很多国家货币的贬值都在10%到20%之间。

  货币贬值,又会带来一个政府外债违约的影响。因为很多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外债杠杆可能也比较高,这样传导回来又可能导致政府违约。前段时间我们看到阿根廷政府的100亿美元需要延迟支付,情况可能就是这样。

  所以如果没有政策进行强干预,疫情本身会带来各个经济主体的债务出现问题,债务危机会逐渐传导成为流动性危机,进而演变成经济的衰退。

  陈奥林:要切断这个传染链条,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王宗合: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政府的政策干预,这也是我们看到美联储政策来的又快又急的原因。

  如果政策干预到位,民众和企业的现金流不会断,系统性违约不会发生,事情就会简单的很多。

  就停工和消费断崖这两件事情,对于企业和民众来说,只是消失了几个月的现金流。而疫情,无论是一个月还是三个月,五个月,总会过去。

  如果我们把美国所有的政策拆解开来,都是点对点。政策都是在对那些容易出现债务问题、债务危机问题、流动性问题的点去做支撑,让经济即使按下了暂停键,但是这些毛细血管——民众和企业代表的经济活力不会冻死,不让这个市场出现系统性的债务违约,一直撑到疫情过去。

  

  资料来源:鹏华基金内部分享资料

  所有价值股的折价都是一个机会

  陈奥林:了解这个过程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宗合:三个关键点。

  1、疫情演变成金融危机的概率正在变小。

  我们目前看到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颁布对冲政策,而且政策出的都很猛。假设这些对冲政策都起效了,企业和民众的现金流没有断,系统性金融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在逐渐变小。

  2、优良资产正在打折卖。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下跌了30%的股票,尤其是一些价值成长类的优质股票,就成为我们千载难逢的黄金买点。

  为什么?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业绩上他们只是损失了几个月的现金流,但是他们的股价却直接却直接折掉了30%,甚至40%、50%,这种情况下把股票卖给你,你要不要?当然要。这些是我们看到一些机构在逐渐加仓布局的原因。

  3、未来最不值钱的,就是钱。

  过多的货币政策,还会带来一个次生性的问题——货币贬值。

  本来08年之后,全球的趋势都是宽货币、低利率、加杠杆,现在又由于疫情的因素,像美国出了一个可以无限放水的政策,货币泛滥,大家都都在慢慢地察觉到。

  未来最不值钱的就是钱。即便没有这次疫情,这个趋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比现金更优质的资产是非常难找的。A股总共就3700多家,真正值得我们持续持仓3年以上的资产是很稀缺的。

  李少君(国泰君安研究所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

  刚才王总的发言,其实让我感受到了和很多海外机构交流时候的感觉。看的很长,平静地去在大的经济周期底部进行布局,然后在周期的顶部进行调整和兑现。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思维框架。

  我们其实在三周前也做了一个测算,把现在所有行业龙头的股价位置做了比较,如果拉长时间来看,现在底部的位置应该很清楚了。但是还有很多的客户,更愿意去看我下个月能不能赚钱。

  所以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第一,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很好的打折的位置,第二,从龙头股的安全边际来看的也很高。第三,市场反弹正在路上。

  从北上资金的流动情况来看,和我们的预估是一致的。从疫情爆发到反弹,我们看到,北上资金开始增持一些高确定的板块。

  从绝对规模来看,像食品、饮料、医药、家电、银行这些板块的流入资金都是超过千亿。

  美股和A股机会在哪里?

  陈奥林:谢谢王总和君总,解释的非常清晰。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在大方向上都是非常一致的,长期来看我们都非常乐观,就价值投资而言,现在是一个绝佳的买点,而非卖点。

  那下一步,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我们看到美股和A股目前都出现了明显的折价现象,但是A股是从低位跌下来的,跌幅小,但底部更坚挺一些。美股是从高位跌下来的,跌幅大,但反弹空间也会比较大。

  A股和美股,王总更看好哪边?

  王宗合:我先谈谈美国市场。美国过去20年的牛股只发生在特别重要的两个领域。

  一个是2C端。很多企业比如苹果、谷歌。它的2C,不仅仅是面向美国3亿人,而是跨越了全球市场,因而衍生出了大量牛股。

  第二个创新端。所谓科技也好,创新药也好,新材料也好,所有东西都和创新相关。

  假设一个产品,它既跨越了toC的服务和产品,又跨越了创新,这种公司过去在美国的市场中,它的表现就极为突出。

  比如说像苹果这种公司,他是toC的产品,但是又有toC的服务,还是一个科技上不断迭代自己,不断引领潮流的这么一家公司,所以说你会看到它是牛股中的牛股。

  其实总结下来,这两类为什么能产生牛股?它的核心背后的因子是两类:

  第一个容易形成的是优秀公司的成长,就是说它的价值都是成长出来的。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所有它的价值都是成长出来的,都是利润现金流成长出来的。

  第二个是壁垒。也就是说在创新和toC端服务上,它容易让企业形成一个长期的无法跨越的经营壁垒,伴随着壁垒都带有很大的成长性。

  核心价值只有两个:

  一个就是跌出来的价值,就是说他值一块钱跌到五毛钱的时候,你与众不同的去买了,然后回到一块钱,这叫价值回归的前端。

  第二个就是价值来自于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的成长。

  对于我来讲,第一部分不是我的重点,第二部分是我的重点,所以我说我是个价值成长型选择者。

  再谈谈中国市场。中国牛股的诞生逻辑,比美国多一个方面。

  1、2C端的服务和产品,比如茅台、五粮液、格力,有14亿人的消费能力去背书,都是牛股。互联网类也是如此,阿里、腾讯、美团,2C端的东西也衍生了很多。

  2、创新。说实在的,目前中国的原创创新确实不多,我们还处在学习曲线的中早期,比如创新药,我们很多领域都是在跟着美欧的创新企业在走的。

  我们跟在别人后面创新,为什么可以?日本为什么没有出现类似的格局?因为日本国内市场小,它走国际市场路线的时候,是直接和美国竞争的。

  而我们有14亿的巨大内需,这种仿创新也好,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空间。

  3、中国不同于美国的一些情况,我们在2B端的空间仍然很大。

  谁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最优的性价比为很大一批企业提供2B端的商品和服务,这样的一些企业也是牛股的一个集中营。

  美国科技股最近10年一直都是带着美股向上走,美国有很多优秀的创新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最近确实进入了一个增长瓶颈。

  如果一定要比较中美市场,我更看好中国市场。因为我们深入挖掘的是企业长期成长带来的价值,所以谈的可能比较偏长期视角,这是我们的投资方法。

  陈奥林:王总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也学习到了很多。

  刚刚您说到,第一要看价值成长,第二要看价格合理。这里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您如何去挖掘有价值的个股。

  我们知道选股,其实是机构投资者最核心的能力,不知道方不方便和我们做一个小的分享?

  王宗合:

  有几点我觉得可以一起讨论的。

  1、选股。

  这个企业有没有可能在所处的行业中,通过自己长期不断的经营,获取好的行业竞争地位,以及建立起强有力的竞争壁垒,这是判断一个好公司非常重要的标准。

  2、研究。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好公司?区别于你能选到而别人选不到的核心,仍然是研究。

  研究是区分投资能力好与坏最核心的一个因素,你一定要做到这个市场上对这个公司领先性的研究。

  所谓的领先性研究,你在这个市场对这个公司的理解,对这个板块的理解,对个股的理解,要远远超过于很多人,而且这种研究是持续的、长期的、不断的累加,一定要做到领先。

  3、估值。

  估值我们每个人好像都能说,20倍合理,十几倍合理,其实不是这样,估值是非常有壁垒的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企业定价。

  你面对一个企业,未来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怎么给企业定价,这是非常有壁垒的事情。

  这三个步骤是有机结合的。

  做投资其实很简单,就是集中持股——长期持股、换手率低、轻易不换。

  既然你想集中持股,既然你想拿那么长的时间,你想想你研究要是没做好,你做到领先的话,你怎么可能敢拿那么长时间?这是第一。

  第二,拿这么长的前提是你对他的价值评估,不是取决于现在市场上所给的估值。

  比如说今天给他20倍,明天给他25倍,如果你认为这公司20倍是合理的,25倍是高估的,你赚了20%就跑了,那你怎么才能谈得上说是长期持股、换手率低,然后赚公司涨几倍的钱?

  我们对它的价值评估是和市场情绪无关的,一定是长期的市场价格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你买的股票才不会因为涨了20%,你觉得赚钱就要跑,也不会因为一个利空消息跌了10%、15%你就慌。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格力电器我们16年12月份买的,去年上半年卖掉的,大概持有这段时间大概涨了两倍;五粮液16年5月份拿到现在,大概涨了接近4倍;茅台16年10月到现在大概涨了三倍多;爱尔眼科18年的1月份,我们买也是一直拿到,现在涨了150%。

  我们的风格不是看好一个公司,未来有20%的空间。我如果看好它,是看好这个公司在未来几年它的复合回报率能达到我的组合要求,我希望赚到至少几倍的钱,这是我们的风格。

关键词阅读:美股和A股机会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