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景辉:经济仍在良性修复轨道上,对债市保持谨慎
宏观层面看,2021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国内经济整体仍处在良性修复的轨道上,并呈现出生产强于需求、出口好于内需的特征,其中制造业供需景气度相当高,服务业则重回复苏轨道,地产投资韧性依旧较强。往后看,全球长期通胀预期上行趋势相对明晰,而国内PPI可能会阶段性加速上升;随着欧美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升,全球经济复苏进度可能会超市场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元走强、美债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走高、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冷热不均”,新兴市场或将面临较高的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压力,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将可能会加大。
今年1-2月,国内工业恢复甚至超出了疫情前,而服务业基本回到了疫情前正常增长轨道上,除了餐饮类消费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好于市场预期,总体看生产端、消费端需求复苏均好于预期。考虑到2月企业经营活动预期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都较好,预计后续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长动能将增强。3月PMI更是强势回升,需求牵引生产走强,经济动能明显改善,随着海外生产秩序恢复、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外需复苏背景下国内出口形势依然乐观。
着眼海外,目前美英两国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超过40%,服务业加速重启。美国政府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落地,进一步推升已在快速回升的总需求,同时也推升了市场通胀预期,导致美元长债收益率易上难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冷热不均”,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重启可能存在着错位风险。全球总需求回升或将拉动全球工业和贸易周期回升,包括中国、欧美在内的制造业出口国将明显受益,但有进口依赖度高、疫情防控不力、债务负担等特征的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压力。实际上,面对通胀压力骤增与资本外流冲击,巴西、土耳其、俄罗斯三大新兴市场国家近日不得不选择紧急加息。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可能会进入通胀上行、共振复苏的节奏,金融市场波动可能会加大,国内经济政策稳中偏紧,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欧美央行,在操作上也可能类似2020年第三、四季度中国央行的“不急转弯”货币政策态度。投资策略来看,对债市仍保持谨慎,可关注地方债发行供给放量、央行货币政策OMO操作等对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债市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