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遭受新冠病毒侵袭,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各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货币、财政一起发力,不同程度的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进程,其中美国扩张的较为厉害。在这样环境中,大宗商品价格迎来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从2020年4月份到现在,上游原材料涨幅最大,原油价格上涨2.5倍,铜价、铁矿石价格翻倍,煤炭价格接近翻倍,粮食价格也大幅上涨。那么原材料价格上涨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对经济影响又有多大呢?本文就此问题论证一二。
在上游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PPI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攀升,4月份已经触达6.8高点。工业企业,尤其是加工企业都感受到了成本压力,毛利率会受到影响,预计接下来不可避免的会向消费者传导。那么上游价格上涨何时是尽头呢?笔者认为目前还看不到迹象转向,第一,全球货币政策还没看到有明显转头迹象,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也在加大剂量进行货币宽松;第二,虽然我们2021年3、4月份社融规模同比增速为负,但是中长期贷款数据一直在持续高增长,说明实体经济需求旺盛,资金投放精准;第三,从库存来看,以钢材、煤炭为代表的原材料库存还处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离谱情况。
我国是控制疫情较好的国家,也是率先经济复苏的国家,从目前披露的经济数据来看,投资端、进出口经济恢复整体表现不错,但消费端迟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2021年五一长假出游人数来看已经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103%水平,但国内旅游收入只恢复到疫情前的77%水平。2020-2021年1-4月份限额以上的消费数据平均值7.4%,已经回到了疫情前很高的水平,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只恢复到5%,还和以前7-8%增速有一定差距。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数据和社会消费品数据之所以出现分歧,内在原因是疫情防控时期人流半径缩短,中小微的实体经济恢复缓慢,这同大中型企业恢复的较好形成对比。(数据来源:Wind)
在经济复苏时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2021年一季度以来中游企业显然感受到了成本压力,二季度这种压力将持续。接下来生产端成本上升压力将传导至消费者端,以特斯拉为首的汽车涨价、家电涨价、乃至饮料、食品涨价将可能成为常态。相对其他行业,消费行业的复苏相对缓慢,如果价格持续上涨,群众支付能力有限,可能会进一步拖延经济复苏。总之,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价格传导将延缓需求的复苏,同时给经济政策的尺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笔者认为这是今年股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阅读:诺德基金





- 盛宴来了!“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启动IPO,王兴兴频频发声营收已超10亿,A股机器人行情一触即发?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盛新锂能、北方稀土、中色股份涨停,三大利好共振:稀土价格乐观预期、“钕黄河矿”横空出世、国安机关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
- 【热点题材】人形机器人题材火爆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埃斯顿、深谋科技、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布局行业核心
- 【热点爆发】创新药、AI相关、人形机器人、科创债、券商板块全面提振,热点题材一把抓
- 监管竞赛打响!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密货币法案,稳定币合规化铺路,RWA爆发前夜?
- 跨境电商融合支付创新,稳定币助力贸易全球化提速
- 算力硬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PCB产业链景气度延续上行
- 碳纤维在多个关键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价格企稳头部厂商盈利情况将逐步好转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发布,商业化落地可期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竞价规则优化!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