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碳中和如何实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名词。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捕捉,指的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等安全的地下场所。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测算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首先扣除碳汇值,之后由节能减排,碳捕捉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的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简称“双碳”。绿色溢价则指的是零碳排放成本和传统能源成本的差,而碳中和的关键在于降低绿色溢价,即降低零碳排放成本或增加传统能源的使用成本。
降低零碳排放成本的关键措施即技术进步,如使用光伏、风力发电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增加传统能源成本依靠碳定价,其主流做法包括碳税以及碳市场定价措施。碳税主要应用在建材、交通运输、化工等行业,而碳市场旨在提升效率,可应用在电力、钢铁行业,以求降低可分配的免费额度,从而给予负向激励。但无论是碳税、碳交易形成碳价,亦或是行政监管、绿色金融等措施,其促进碳减排的根本依旧是提升化石能源的价格和降低清洁能源的价格。
分行业来看,建材行业的绿色溢价相对较高,现阶段水泥等产品的生产工艺存在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需要借助氢能、碳捕捉等技术来实现碳中和目标。而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受益于规模效应和材料替换,非化石能源技术进步迅速,以风能和光伏为代表的发电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即便考虑电网的消纳成本,清洁能源发电成本短期有望低于化石能源,促使电力能源的零碳排放具备可行性,这也是近期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绿色电力交易等题材持续受到市场追捧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就在上周,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市场主体便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直接交易,完成了79.3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交易,通过市场化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体现了绿电的环境价值,而交易产生的收益也能更好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落实“双碳”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多资产投资部 施东臻)
关键词阅读:碳中和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
- 重磅利好再袭,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超亿元订单激发万亿级市场潜力!
- A股再迎重磅利好!财政部新规撬动万亿险资入市,高股息资产成“香饽饽”!银行股年内9次被举牌
- 国产减重新药在深圳开出首张处方,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顽固性肥胖患者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召开,国产开源芯片生态加速成型
- “反内卷”,刷屏!过去一周券商发布176篇主题研报、召开79场主题路演
- 线下市场销售额增长超800%!东北地区空调需求爆棚,新轮国补资金将陆续到位有望接力刺激国内需求释放
- 三星正建苹果折叠屏专用产线,设备更换等工作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已批复2220亿!最高或增加3.15万亿资金,险资调研超8000次积极“布局”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