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组团抄底”!稳预期效果将如何?16家公募同天出手自购超10亿,统计显示超七成自购产品获利

  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近日,全球市场出现了一轮“由强转弱”的过程。连日来,A股也接连失守3500点、3400点的整数关口,悲观情绪升温。上述背景下,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经理的大额自购,成为了弱市下的风景线。

  先是1月26日,中欧基金和华安基金发布了自购旗下基金的相关计划。1月27日,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睿远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兴证全球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纷纷发出公告自购旗下基金,用实际行动来提高投资者对市场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6家基金公司宣布了自购计划。其中汇添富宣布出资2亿元用于自购,目前居于自购金额榜首。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自购潮”是引导市场的重要力量,一批带着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而来的资金,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力量。与此同时,也坚定投资者的信心,从稳定资本市场人气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容忽视的“风向标”意义。

  多家基金公司火速跟进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6日发布公告,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合计50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基金经理葛兰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合计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中欧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公司和基金经理做出自购并长期持有相关基金的决定。

  继中欧基金公告宣布自购后,同日,华安基金也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自1月26日起至2月25日,将使用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5000万元。后续公司将持续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

  今天是公募特别是头部公募集中发布自购公告的一天,包括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睿远基金、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兴证全球等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发出公告,自购旗下基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时,自1月26日中欧基金宣布自购计划起,已有16家基金公司宣布了自购计划,从净申购金额来看,汇添富基金以2亿元居首,超过1亿元的还有睿远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自购行为一般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对后市盘面和自家产品有信心;二则是为了产品顺利发行,开展的营销举措。从本次基金公司推出自购计划的缘起来看,其主要还是站在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市场的角度出发。

  集体自购显现风向标意义

  在短期扰动加剧背景下,近期市场走势较为极端,本周以来,投资者悲观情绪集中释放。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自购计划也纷纷出炉。

  针对后市,华夏基金表示,经过节前市场风险的快速释放和恐慌情绪宣泄,指数在节后大概率会降低波动性,随着风险偏好的修复有望逐步展开反弹。

  首先,美联储进一步确认了宽松周期结束,将较为确定性在3月份开始加息,在中美货币政策背离的早期阶段,货币政策有更加积极加力的空间,对风险偏好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稳增长政策将会逐步见到效果,市场反弹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对基本面信心的重塑,而目前指数尚未充分反映国内稳增长政策效力;

  最后,从行业层面来看,部分热门品种经过估值消化后,仍然保持较好的竞争格局和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已经逐步进入可投资区间。

  可以肯定的是,中长期而言,股价最终是企业长期价值的反映,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济和经济预期将出现边际好转,市场表现也会有所好转,而这或许正是当下基金公司纷纷进行大手笔自购的首要考量。

  此外,当前基金公司自购的另一项重要原因就是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针对此次自购,不少基金公司表示,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

  德邦基金首席市场分析师认为,从年初以来,A股震荡下滑,本月基金销售首发整体大幅低于预期。这跟市场的投资情绪波动有直接关系,目前基金公司的自掏腰包申购,可以说是为了提升渠道及基民的信心。

  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也表示,此举是为了增强持有人信心,机构过去也有这样的操作。他还认为,从投资角度来看,年初也是比较不错的投资时点,多家基金公司在用行动表态。

  超七成被自购产品获利

  近年来,基金公司自购次数在持续增长。2015年首次突破100次,总金额突破20亿元。2018年,市场低迷之际,基金公司纷纷自掏腰包力挺市场,全年自购次数突破200次,金额首次突破30亿元。2021年,基金公司自购热情达到高峰,自购次数及规模均打破历史纪录,分别达到461次及58.98亿元。

  事实上,从投资时点的选择来看,此前中信证券的研报就显示,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往往出于推荐自己产品或者在市场低迷时表示对产品信心的目的。

  历史数据显示,每年的12月份和次年的1月份是基金公司自购较为频繁的时点。而2015年年中及 2020年3月市场剧烈波动时也出现了基金公司购买自己产品的现象。

  再来看其业绩表现,仅2021年,就有461只(A/C份额分别计算)各类基金被自购,而其中超过63%的基金区间内收益率为正。拉长时间来看,2015年以来,超过1700只(A/C份额分别计算)各类基金被自购,超过77%的基金区间内收益率为正。

  其中,不乏大家所熟知的明星基金,如胡昕炜的汇添富消费行业,区间收益率最高,翻了4.2倍,谢治宇的兴全合润,翻了3倍多,周应波的中欧时代先锋翻了接近3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基金公司自购产品赚了钱,但这并不意味着跟着基金公司“抄作业”可以百试百灵。仅从2021年各家基金公司的自购成绩来看,也仍然有154只基金的区间收益为负,占比约为36%。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自购的确能表达一些积极信号,但投资者也不可盲目跟风。基金自购行为背后有基金公司的综合考量,而投资者则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因此,投资者若要选择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还是应当根据基金经理投资研究能力的高低进行选择,而不能只看基金公司是否有自购行为。

关键词阅读:公募 自购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