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后工业化地区的新机遇——物理学家眼中的制造业升级

摘要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从不认为成为一个科学家就可以脱离熟练工人所具备的工程技术能力。

  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特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书”,诚邀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本期内容分享来自英国皇家学院院士、纳菲德基金会主席、英国物理学会候任主席基思·伯内特爵士( Keith Burnett) ,推荐阅读《智造中国》。

  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观察到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变化中。“一切事物都处在流变之中,”他说,“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变的。”

  做了近50年的科学研究,我确信赫拉克利特是对的。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看到太多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个体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1970年的我还是个年轻人,第一次搭飞机从故乡威尔士飞到巴黎,准确地说,是搭了好几次飞机。因为这一趟旅程我就换乘了三架飞机,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很多年以后,我飞到北京所花的时间比那次飞到巴黎要少得多。从飞机座位前的电子屏幕上,我还可以看到这趟旅程飞越了无数山脉和海洋。

  这几十年来,还发生了很多其他的技术飞跃。在我小的时候,计算机很庞大,如今经过一步步的小型化,出现了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分享更多的知识。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曾经见证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并且安全返回。通过电视这个新媒介,所有国家的人都从太空的角度看到了地球,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里。很多年后,我又见证了中国发射了自己的空间站,这代表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非凡的进步。

  但是我发现,有些变化在给我所熟悉的人们和社区的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

  我在威尔士的朗达山谷里长大。那里因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而闻名,这也为当地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我的岳父参与设计和建造了当地最大的钢铁厂,我的父亲曾为一家工业陶瓷厂工作。制造业就围绕在我的身边。

  后来,我离开了朗达山谷去牛津大学读书,而我的故乡也在经历着变化。工业逐渐衰退,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人失业和经济困难。原来很多适合当地年轻人的工作岗位逐渐消失,人们似乎只能去别的地方或别的行业中找工作了。

  但我从不认为成为一个科学家就可以脱离熟练工人所具备的工程技术能力。我的父亲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即使动脑过日子也不能离开动手的技巧。将理论与实践分离开来一定是错的。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深深地了解这一点。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可以得出重要的发现,无论是研究宇宙还是病毒,无论是设计大型粒子对撞机还是基因排序,都要依靠出色的动手能力。我们的通信依赖半导体技术,空间站依赖高质量的金属和加工这些金属的技能。

  因此,我意识到,在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把我现在所做的研究和我儿时就已熟悉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个时代把我们的最新技术突破与传统制造业中真正做实业的人和地区联系了起来。

  对于像我的故乡威尔士一样受锈带问题困扰的后工业化地区,这是一个新生的机会。发生同样问题的地区还有英格兰北部和中国的工业中心,这些地方也面临着来自海外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工作机会流失的挑战。

  让我尤其兴奋的是,这也意味着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重塑工人的尊严,他们可以在新工厂里使用数字技术,同时结合他们已经具有的工程技术来重新塑造未来。在曾经的旧工厂和矿区,新的研究机构给社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当地企业带来了订单。一度颓废的工业城市如今焕发了生机。

  能推动这种转变的人需要有远见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而回报将体现在愿意做出转变的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展更加绿色的工业技术,把一个充满更加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自然资源的地球留给后人。

  子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本书结合了我们已知的经验和最新的研究发现,来讲述在这一转变中我们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而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智造中国》旨在帮助中国的政府、工业界、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了解后工业化社会中的制造业升级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的。我在牛津大学的学生马兆远教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像他当年从事物理学研究一样富有热情。他相信这种转变会使中国和全球其他地方受益。因此,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它有益于我们为未来人类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和世界。

关键词阅读:制造中国 制造业升级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