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指出,国内的封控措施不但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大,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也非常大,这是当前影响A股走势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抗疫形势的逐渐明朗和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A股会走出反弹行情。
4月的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市场呈现分化的行情。4月28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58%,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23%、1.83%,沪深两市成交总额8405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超6亿元。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面对五天小长假,到底是持币过节还是持基过节又成为了“基民”纠结的问题。
这一次,A股能否在节后迎来反弹?基民是不是应该暂时赎回权益类基金?对于5月的来临,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持基or 持币
往年数据统计显示,五一节前节后沪指表现较弱,主要是震荡市的结构性行情。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沪指在五一前后表现均较弱。节前两周(10个交易日)、前一周(5个交易日)各有8年下跌,4年上涨。
五一节后表现相比节前较强一些,节后一周、后两周均有5年上涨,7年下跌,上涨概率达41.67%。
具体来看,只有2020年和2021年五一节前、节后的沪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那么,过往“五一”前后的历史行情表现能当做今年的参考依据吗?
“历史数据仅有概率上的参考意义,每年市场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建议今年五一假期持股或持基过节。本周三市场已见底,经历昨日的暴力反弹后,市场或仍将有反复,但针对2019-2021年上涨的大幅调整已结束,预计五一后行情将日渐明朗,呈现较好的做多窗口。”鸿风资产投资总监黄易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
圆融投资股票部总经理王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从历史数据来看,在节假日期间发生重大基本面变化,会导致节后出现转折性走势,除此之外,节假日对市场原有趋势没有影响,节后大概率延续市场原有的走势。今天是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市场在近期企稳反弹,短期来看,反弹的窗口期仍在,中期来看需要宏观基本面好转,因此暂时以反弹看待。
“像五一、国庆、春节这样的假日,时间较长,期间会发生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特别是今年,俄乌冲突、疫情管控、人民币汇率变数都很大。游资、对波动敏感的短线资金和有资金需求的长线资金都会在长假前选择撤离,造成长假前行情惨淡的现象。”冬拓投资基金经理王春秀对记者说,在经过惨烈的杀跌之后,当前指数不到3000点,各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较低,向下空间有限,我们认为持基过节是更明智之选。
节后市场行情如何演绎
今年以来,市场震荡磨底,投资难度相较增大。截至4月28日,年内沪指累计跌超18.25%、深证成指跌幅28.46%、创业板指跌幅达32.96%。行业板块上,年内煤炭表现较好,电子、国防军工板块跌幅较大。
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陆续披露,5月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
王将认为,一季报的披露会给全年的景气方向提供一些指引,同时本次一季报窗口期正值宏观不确定期而不是宏观稳定期,本期一季报受到了疫情等宏观因素的冲击,其业绩表现的延续性在部分行业是不成立的,因此除了参考一季报,也可以重点考虑未来宏观环境出现边际向好后,业绩向上空间较大的行业,比如场景消费。
“国内的封控措施不但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大,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也非常大,这是当前影响A股走势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抗疫形势的逐渐明朗和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A股会走出反弹行情。我们认为以煤炭板块为代表的能源板块兼具高分红、低估值特点,是很好的防守标的。经过大幅度调整后的锂电池产业链,当前估值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适合长线布局。”王春秀表示。
从过去历次市场见底后的行业表现看,黄易指出,进攻型行业如成长板块中的电力设备新能源、电子、国防军工以及偏进攻型的周期行业,如农林牧渔、消费建材、基础化工以及可选消费都将绝对跑赢市场。而过去几个月表现较好的防御型品种如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及银行将会表现不佳。
黄易进一步指出,同时结合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与稳增长相关的基建板块仍需特别重视。综合以上,建议配置方向上可重点关注新老基建、消费、农业、光伏、新能源车、半导体电子、国防军工等。
关键词阅读:持基还是持币过节





- “牛市旗手”业绩炸裂!国联民生、华西证券预增超10倍,“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 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 京东进军短剧市场,行业高景气下海外短剧及AI短剧等细分方向发展望超预期
- 北方稀土中报预增逾20倍,机构:国内稀土磁材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启幕,全球AI治理合作路径加快推进
- 不止是硅片硅料!光伏组件含税含运均价也迎来上调
- 国家邮政局“反内卷” ,完善制度规则、推动邮政快递健康发展
- 批量公司预告中期业绩,6家公司业绩增速或超10倍!这些板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 比特币继续刷新历史新高!美股比特矿业暴涨155.69%,上海国资委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开展学习
- 比亚迪推L4级智能泊车保障,自动驾驶商业化再迈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