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沪深两市成交4.25万亿元,其中沪市周成交2.1万亿元。截至收盘,沪指报收于3258.08点,全周下跌0.57%,深证成指收于12358.54点,全周下跌0.49%。医药医疗板块再度下挫,中证医疗指数上周收跌4.53%,与此同时,场内医疗医药类ETF继续维持资金持续涌入。
根据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两市规模最大医疗ETF(512170)上周份额净增长达15亿份,资金流入7.77亿元,此前10日合计净申购超11.6亿元,资金逢跌持续爆买医疗板块。
截至目前,医疗ETF(512170)最新基金份额升至299.77亿份, 2022年以来份额净申购超91.8亿份,居主题类ETF第一位!行情数据显示,医疗ETF(512170)最新规模153亿元,稳居规模最大医疗ETF。
截至8月19日,医疗ETF(512170)跟踪标的中证医疗指数2022年以来下跌25%,已经超过2016年熊市下跌幅度。
两融方面,昨日医疗ETF(512170)融资买入额4680万元,最新融资余额为4.41亿元,杠杆资金持续增加,维持上市以来高位。
消息面上,国金证券最新周报观点表示:
CXO行业高景气,订单与业绩持续超预期,低估值、确定性成长,看好三季度 CXO 配置提升机遇。
8月19日,医疗龙头迈瑞医疗发布半年度报告,22年H1实现收入153.56亿元(+20%),归母净利润52.88亿元(+22%),扣非归母净利润52.47亿元,中金公司表示,迈瑞医疗业绩符合预期,疫情波动不改稳健发展预期。
中信证券医药团队在《见微知著,由22H1海外数据看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需求的持续活跃》中提出,根据动脉网数据,2022H1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总金额达到427亿美元,相比 2020H1两年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6% ,仍处于近十年的高位水平;同期授作权合作/ 交易非常活跃,且明显更倾向于早期阶段,我们判断市场逐渐进入“活跃且理性”状态。
当前国内CXO板块估值水平处于近三年底部位置,部分龙头企业2023年PE估值已不到30倍或接近30倍水平。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仍处于近十年的高位水平,同期授权合作/交易非常活跃,且明显更倾向于早期阶段;而海外疫情的恢复并不会改变全球创新药外包行业外包率提升和需求逐渐转移到国内的大趋势,叠加相关公司重磅小分子药物订单的签订,短期国内CXO企业经营上有望维持强劲态势,业绩/订单增张确定性强;
兴业证券最新《创新药ADC再现进展,消费医疗板块短期震荡积蓄向上动能》研报观点表示:近期消费医疗板块出现震荡,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市场对疫情影响和复苏进度的担忧。我们认为基于当前已趋成熟的防控措施,疫情反复的影响较为可控,且核心立足长期,行业需求和相关公司行业地位可持续提升更为重要。
【医疗上市公司相继回购股份、推行股权激励】
面对股价持续下行,医疗龙头公司动作频频,
昭衍新药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草案,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40.06万股限制性股票,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为人民币A股普通股;
药明康德也公告拟以回购H股形式推出股权激励;中信建投表示,本次推出2022年H股奖励信托计划(草案),实现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全方位股票激励计划覆盖,CXO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人才,公司两项激励计划将大部分员工利益、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进行了深度绑定,有助于实现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博腾股份4月份披露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714万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价格为41.5元/股。
另外,还有推出大额回购计划的CXO一众企业,如凯莱英(回购4-8亿元),价格上限溢价近70%、泰格医药(回购2.5-5亿元)、博腾股份(0.5-1亿元),以及器械板块主营一次性橡胶手套的英科医疗(回购2.5-5亿元)。
【中证医疗指数估值跌至历史极限低位】
截至8月18日,中证医疗指数估值(市盈率)收缩至26.46倍,历史分位数为0,历史首次跌至破27倍,刷新历史最低水平,已经比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还要低近20%。
数据统计显示,在上一轮估值新低后,中证医疗指数在此后2年多时间内,收获了一轮接近240%的大级别行情。
【医药医疗基金持仓跌至近13年来底部】
根据海通证券的最新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医药生物的基金持股市值占比降至9.4%,为2011Q3以来最低水平,相对沪深300的超配比例降至1.5个百分点,为2009Q3以来最低水平,刷新近13年来新低。
机构认为,公募持仓新低,一旦医药行情企稳回升,意味着增量资金进来的空间更大。
医药医疗板块作为牛股辈出的传统长坡厚雪赛道,在投资者中具备较强的价值信仰,伴随此轮整个医药板块的深度回调,板块各项指标出现极致低值,长期投资性价比持续凸显,二级市场资金继续借道热门ETF进行加仓布局~
医疗ETF(512170)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399989)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医疗器械直接受益于疫情防护、医疗物资出口等需求,抗疫概念股合计18只,权重近4成,新冠肺炎检测概念12只;医疗服务概念则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高成长领域,具备长期国民级需求增长。




- 供应链调整与需求反弹共振,半导体材料产业迎增长新动能
- 特斯拉在国内申请人形机器人商标,关税缓和下产业链公司迎机遇
- 苹果AI眼镜发布时间或提前,AI眼镜相关技术望加速迭代
- 多部门联合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小金属行业格局将重塑
- 松延动力发布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近乎真人的面部表情
- 本周多场技术大会即将召开,电池龙头齐聚
- 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爆单,王兴兴透露行业现状及趋势!端到端AI成为焦点
- 重磅,军工板块爆发,多股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超45亿,机构看好后市表现!
- A股避雷针: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立案调查,3连板成飞集成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多股公告股东拟减持
- 华为哈勃入股千寻智能,进入机器人赛道 或推动行业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