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风险测评问卷”那些事儿!买基金前为什么填?往“高”了填好吗?

  我们知道,投资者第一次买基金等理财产品之前,都需要填写风险测评问卷,用来评估投资者适合购买什么风险等级的产品。

  这其中包括了“期望多少投资回报”、“家庭可支配年收入”、“过往有过几年投资经验”、“能承受多大亏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填这个问卷?怎么填才是对的呢?本期百答君邀请诺安基金与《新基民入市百问百答》投资人详细聊一聊“风险测评问卷”那些事儿。

百问百答之实战指南篇

  为啥买基金前要填问卷?

  为什么不能想买什么基金就买什么基金,还要用一个问卷来限制呢?

  诺安基金提示,对于第一次参与基金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进行了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很容易带来“惨痛”的后果。

  为了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了要对投资者进行适当性管理。

  简单地说,就是要把适当的产品或服务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序提供给适当的人。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评估投资者,经营机构需要对投资者有全方面的了解,明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评估投资产品的风险,经营机构理解其提供的产品、服务,尤其是产品、服务潜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产品或服务分级制度。

  三是经营机构在对投资者及提供的产品、服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合适的产品、服务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

  所以咱们填写的这个“风险测评问卷”,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走过场”,而是法律为了保护咱们投资者的利益,专门制定的一条金融类经营机构必须要遵守的法规。

  那如果风险测评出来的结果不满足要求,但是投资者本人就是非常看好某只基金,自愿购买,也不行吗?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中国证监会、自律组织在针对特定市场、产品或者服务制定规则时,可以考虑风险性、复杂性以及投资者的认知难度等因素,从资产规模、收入水平、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认购最低金额等方面,规定投资者准入要求。

  另外,经营机构是有权,并且也应当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分类,对照适当性匹配的底线要求、特定市场产品或服务的准入要求,对投资者适合购买的产品或者适合接受的服务作出判断,提出适当性匹配意见,供投资者参考的。

  不过,如果在基金公司对投资人进行风险警示告知后,投资人仍坚持购买,那也是可以购买的,不过从风险匹配来看,不建议这么做。

  听说风险问卷往“高”了填好?

  我们注意到,在填问卷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客户吐槽:“太难做了。”

  这就奇怪了,明明都是针对一些自己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的问题,何来“难做”一说呢?

  原来,一般如果想买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测评至少要达到平衡型(R3)以上才有可能,QDII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需要的风险等级往往更高。

  有些客户如果如实按照自身真实情况谨慎填写,测评出来的结果,有可能达不到他们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

  于是为了买到心仪的理财产品,这些客户会在做测评时会故意往“高”了填选;甚至在网络上还有不少投资者会询问“风险问卷评估多少分通过”、“怎么通过”,有些不靠谱的回答居然建议道:“填最疯狂的选项”, 还强调说“这不是申请信用卡,不牵扯虚假资料”,“不买那么高风险的就没事”。

  【理财狮talk秀】警惕!远离那些跟你说风险问卷往“高”了填的人

  看似随意填写风险测评问卷好像无伤大雅,还给了我们在买基金时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但是这背后的风险隐患可是非常大的,一旦测评结果超过投资者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就很容易造成投资者无法承受的损失。

  咱们投资者确实通过基金享受到了相对专业化的理财服务,但投资基金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基金产品净值也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同类型产品的预期风险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股票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主要受到其持有的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债券型基金净值主要受到持仓债券价格波动的影响,这些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有可能导致净值下跌,使得投资者可能出现短期亏损情况。

  因而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进行投资操作时,需知悉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并确认自身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风险拥有承担能力。

  所以,咱们普通投资者在参与基金投资之前,还是应当如实填写风险调查问卷,明确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以便于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或服务。

  对那些违反适当性的行为say no

  认真完成投资适当性要求其实不仅是为了保障咱们不要去承担高于自己承受能力的投资风险,也是为了保护咱们的合法权益——要知道,如果投资者未如实填写或随意填写风险测评,导致测评结果超过投资者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从而选择了自己不能承受的高风险理财产品,一旦发生投资损失,投资者会因此导致维权不利,最终可能要风险自担。

  这样的案例可是真实存在的:

  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显示,一位程先生自称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诱导下,购买了100万元理财产品,且没有进行风险评估,导致其本金损失47万余元。

  他称事后才知,这款产品实则是股票型基金,且为银行代销第三方发行。

  然而,法院审理查明,程先生曾通过该银行网银进行过风险评估,结果为A5激进型,且在评估有效期内。

  而涉案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为R5,属于其可承受的范围,而且程先生此前有过购买该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经验。

  最终,法院判决程先生风险自负,驳回其诉请。

  当然,如果投资者认真遵守了投资适当性原则,比如真实填写了风险测评问卷,如因被误导、被隐瞒相关情况的前提下,所购买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与其风险测评结果不匹配,并造成亏损,这个时候,普通投资者可以积极选择维权。

  因此,作为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当理财产品的第一道防线,咱们还是应当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真实情况如实填写风险测评,避免出现无法承受的损失、以及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

关键词阅读:风险测评问卷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