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系公募“浮沉录”

  短短8个春秋,个人系公募已走过一个轮回。从萌芽过渡到成熟,再升级至分化,最后“尾部”选手沦落至淘汰边缘,26家个人系公募正在上演一场属于公募江湖的“浮沉录”。

  2022年,是个人系公募基金启航的第8个年头。

  从2015年泓德基金“破冰”到泉果基金成立,个人系公募已达26家,成为“掘金”资管大军中的新生力量。

  面对银行系、保险系、券商系等强敌,这股新生力量稍显孱弱并逐渐分化,这点从其规模和产品布局可窥知一二。

  从规模来看,个人系公募目前没有一家管理资产超过千亿;从产品布局来看,个人系公募创始团队的履历往往决定公司的方向,比如鹏扬基金、汇安基金等以债券基金为主;泓德基金、睿远基金、朱雀基金则以权益类基金为主。

  分化之外,“尾部”选手正在上演一场悄无声息的淘汰战。

  

  泓德基金打开了个人系公募的门扉。

  1998年,华夏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国内公募行业迎来“正规军”。耳后,公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的公募也有着鲜明的股东特色,绝大部分背靠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在股东渠道、资金的庇护下,这些公募很快成为资管行业的中流砥柱。

  它们在壮大的同时也附带生产了“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王茹远、任泽松等一众公募冠军皆成名于彼时,他们在业绩的光环加持下享受着投资者的热捧。

  转折出现在2012年,那一年,有着“公募一哥”之称的王亚伟宣布奔私,整个基金界为之一振。在坊间看来,王亚伟的奔私是从给别人打工转变成给自己打工。

  彼时,奔私大致是公募基金经理给自己打工的最好去处,毕竟个人系公募在当时还只存在于文件当中。

  不过很快,尘封的文件开启。2013年12月,自然人可作为主要股东申请设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得到上层首肯。6个月后,《中国证监会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放宽了行业准入,明确提到“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各类主体设立基金公司”。

  趁热打铁,泓德基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3月,首家个人系公募泓德基金正式成立。创始人王德晓具有险资背景,曾任阳光资管董事长,其主创团队同样拥有保险背景。

  泓德基金的成立为个人系公募提供了一个描摹样本,大佬们纷纷“组团”下海,将一纸牌照揽入手中为自己打工。

  

  每一轮牛市,都是造星的好时刻,对于成立公募而言,同样适用。

  2015年-2022年,每年成立的个人系公募数量分别为:2家、2家、6家、8家、2家、4家、1家、1家。

  这些公募基金成立的时间,大都遵循着私募基金的创业规律——在一轮牛市行情后,不少公募基金经理拿着傲人的业绩奔向私募,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并进行募资。

  2015年熊市过后,2016/2017连续两年迎来价值股行情,以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为代表价值股大放异彩,白酒股龙头茅台更是笑傲两市,2016/2017年茅台的涨幅分别为100.30%、151.8%。

  个人系公募“浮沉录”

  在牛市氛围的烘托下,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创业潮此起彼伏。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睿远基金陈光明。

  2018年3月,陈光明阔别了陪伴他二十年职业生涯的东方红资管,其长期管理的东方红4号基金,八年收益率超过700%。而他离开之后,创办了睿远基金。

  睿远基金的股权结构以核心管理层为主,其中陈光明持股53%、傅鹏博持股12%、刘桂芳持股7.2%、林敏持股4.99%、赵枫持股4.99%、其余皆为员工持股平台。

  牌照只是一张入场券,牌照之外的软实力才是考验个人系公募的底色。对于个人系公募而言,其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比其成立早十多年的老牌公募,这些老牌公募不仅有股东优势,同时在资金、渠道、投研等方面均碾压初生牛犊个人系公募。

  事后从发展、规模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个人系公募都有鹏扬基金杨爱斌、博道基金莫泰山、睿远基金陈光明、泉果基金王国斌他们这样的资源禀赋。他们自带的业绩、渠道光环已然让其它同台选手黯然失色。

  

  靠着创始人搭建的公募平台,个人系公募意图凭借着他们自身的资源禀赋以求在众多大公募中寻得一片栖身之所。

  老虎财经发现,26家个人系公募中,有近一半公募的核心创始人来自于知名公募的营销/销售岗。这些公募中,有些是投研+营销/销售的创始团队组合,有些是纯营销/销售的创始人。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其面对的客户是全市场的投资者,营销和销售对于一家刚成立的个人系公募而言非常重要。

  从数据来看,这些营销/销售背景的个人系公募中,做的比较好的有:中庚基金、汇安基金、博道基金、惠升基金、淳厚基金5家公司,它们的基金管理规模都达到了百亿以上,分别是:343亿、443亿、192亿、426亿、369亿。

  在所有个人系公募中,百亿规模以上的基金只有11家,营销/销售背景创始人的基金有5家,占据半壁江山。

  上述5家百亿个人系公募中,博道基金属于“投研+销售”的组合——公司总经理沈斌曾经担任过交银施罗德销售总监、重阳投资市场总监,公司大股东莫泰山曾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重阳投资总裁。

  规模最大的汇安基金则属于典型的“销售型”,大股东何斌曾在建信基金任副总经理,分管市场、后台运营和产品创新等业务,而总经理刘强之前担任过霍尼韦尔、阿特维斯(中国)的CFO。

  而惠升基金的张金锋,此前在华夏基金担任互联网金融部执行总监、行政负责人;淳厚基金的邢媛,曾在华泰柏瑞基金、财通基金两家公司担任渠道/营销等部门的副总监、总监;中庚基金的孟辉,之前曾在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分别做过区域销售总监、销售副总监,后来到海富通担任过副总经理。

  规模之外,个人系公募在产品线上的分化同样具有创始人特色。

  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保险/银行系创始人债券、货币等固收管理规模较大,公募系创始人的权益产品管理规模较大。

  在26家个人系公募核心创始人中,有2家创始人有保险背景、2家创始人有银行背景,银行、保险资金风险偏好低,擅长固收投资。

  例如泓德基金创始人王德晓和主创团队,拥有多年的保险从业经历,因此泓德基金在管基金中债券型、货币基金占有一定的比例。截至6月30日,泓德基金的债券型、货币基金规模分别为102亿、12亿;权益类产品规模为630亿。

  相对于泓德基金,鹏扬基金的特征更为明显,以债券基金为主打。

  鹏扬基金的总经理杨爱斌则曾经在浦发银行做过信贷员,后至平安保险担任债券研究员、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后进入华夏基金担任过固定收益总监。截至9月1日,鹏扬基金的债券型、货币基金规模分别为507亿、34亿;权益类产品规模为344亿。

  比鹏扬基金更为“激进”的是蜂巢基金。蜂巢基金创始人唐煌曾任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创始人陈世涌曾先后从业过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在兴业银行时,一度担任过金融市场总部副总裁、资金营运中心总经理、同业业务部总经理。截至6月30日,蜂巢基金的债券型为401亿;权益类产品规模仅3亿。

  而以投资股票著名的陈光明,其创办的睿远基金则主打权益产品。截至6月30日,睿远基金管理总规模为593亿,均为混合型基金。

  个人系公募“浮沉录”

  

  对基金公司来说,规模是王道,有规模才有管理费。

  而现实的残酷在于,除去新成立的泉果基金,25家个人系公募中,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只有12家,管理规模10-100亿的有6家,管理规模10亿以下的有7家。(未统计专户)

  有意思的是,26家个人系公募中没有一家管理规模超千亿,只有泓德基金,在2020年末管理规模首次超过一千亿,达1169亿。这也仅是昙花一现,随后便回落至千亿规模之下。

  如今,个人系公募的头把交椅已经易主到以债券为主的鹏扬基金头上。细看之下,鹏扬基金888亿规模中,总经理杨爱斌一人管理规模达329亿,占总规模的37%,靠一人撑起了公司规模半壁江山。

  鹏扬基金不是个例,其它个人系公募均是如此,靠一两位基金经理撑起整个公司规模。

  泓德基金主要靠邬传雁、秦毅两位权益基金经理,其中邬传雁管理规模226亿;秦毅管理规模223亿,两人合计管理规模占泓德基金权益规模超70%。此外,两人均在泓德基金成立之时加入,并且同在阳光保险任职。

  如果说邬传雁、秦毅是泓德基金的顶梁柱。那丘栋荣几乎就是中庚基金权益产品的“代名词”。中庚基金管理规模343亿,总共5只基金,3位基金经理,其中丘栋荣管理规模292亿。直到2021年8月20日,中庚才有了第一只投资经理不是丘栋荣的基金--中庚价值先锋。

  将规模“押注”在一两个基金经理身上,这或许是个人系公募的无奈之举。数据显示,26家个人系公募中,只有三家基金经理超过10位,分别是鹏扬基金19位;汇安基金16位;泓德基金15位。

  甚至有多家基金公司只有1至2位基金经理。兴合基金、明亚基金、泉果基金仅有1位基金经理,它们的管理规模分别为7.09亿、0.4亿、0(新发基金,还未有数据);合煦智远、兴华基金、百嘉基金仅有2位基金经理,它们的管理规模分别为4.14亿、44.61亿、66.77亿。

  个人系公募“浮沉录”

  尽管规模不是评价一家基金公司的单一标准,但规模决定一家基金公司的“生死”。

  “低于100亿的债券型产品、低于50亿的权益型产品,再考虑尾佣的因素,产品中规模要达到150--200亿,基金公司才能盈亏平衡。”上海一位公募基金部门负责人表示。

  规模的直接体现便是管理费的多少。老虎财经统计了20家个人系公募2022年上半年管理费状况。

  个人系公募“浮沉录”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个人系公募管理费用超1亿的仅有7家,其余12家管理费低于1亿,甚至有7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低于1000万。其中泓德基金的管理费最高,上半年录得超5亿的管理费,睿远基金录得3.83亿的管理费;规模最大的鹏扬基金管理费仅为2.6亿,这与其管理规模多为债券型基金有关。

  显然,对于尾部选手来说,千万以下的管理费扣除托管、客户维护费用后所剩无几,甚至不能维持公司的固定开支,长此以往,更多个人系公募基金保持个位数基金产品或许只是为了“保壳”。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规模只是表观,表观的背后是业绩、投研、渠道。毕竟竞争对手是强大的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以及外资系。

  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数据显示,从3年期(2019年7月1日到2022年6月31日)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前50排名来看,鹏扬基金以163.86%的收益率排名第7/131;恒越基金以137.57%的收益率排名第10/131;和煦智远基金以112.07%的收益率排名第26/131;中庚基金以105.02%的收益率排名第36/131。

  从3年期(2019年7月1日到2022年6月31日)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前50排名看,泓德基金以18.34%的收益率排名第10/117;鹏扬基金以16.94%的收益率排名第14/117。

  无论是权益类还是固收类基金的收益率来看,个人系公募的整体实力偏弱,就连以权益基金著长的泓德基金、睿远基金也排在50名之外。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老将傅鹏博管理的睿远价值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30.35%,同类排名2475/2684;最近一年收益率-25.52%,同类排名1800/2372;最近两年收益率-20.79%,同类排名1133/1340;最近三年收益率34.15%,同类排名558/831。

  泓德基金老将邬传雁的收益与傅鹏博不相上下,截至9月30日,泓德邬传雁管理的泓德远见回报今年以来收益率-27.54%,同类排名1939/2182;最近一年收益率-23.11%,同类排名1728/2141;最近两年收益率-17.08%,同类排名1760/1991;最近三年收益率37.41%,同类排名879/1884。

  傅鹏博和邬传雁作为睿远基金和泓德基金的权益大将,两人的业绩不佳自然影响公司的排名。

  业绩不够出色,规模不够大,没有睿远陈光明、傅鹏博;泉果基金王国斌、赵诣这样的明星人物加持,也意味着绝大部分个人系公募将逐渐边缘化。

  “很多主流代销渠道在建立产品引入白名单的过程中,会把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产品线纳入考量维度,比如有些银行会对睿远这样的个人系公募进行特批,因为其管理能力、号召力能够受到投资者的认可。”一家国有大行渠道人士表示。

  睿远、泉果基金毕竟只是个例,其余多数个人系公募并不能享受到上述待遇,如果不能争取到银行、券商的渠道,会对首募基金的规模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今个人系公募基金已走过8个春秋,那些徘徊在“尾部”的选手,或许正面临“生死”考验。

关键词阅读:公募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