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12月28日消息 今日,由金融界主办的“第十一届领航中国基金行业年会” 开幕,专家学者、基金行业公私募机构代表等16位嘉宾与会,围绕“权益投资大时代”中基金市场定位、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个人养老、基民陪伴、2023投资机遇等热点话题深度分享。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以《稳增长预期下的资本市场》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回看2022这一年,太不容易!在应对今年资本市场发展的三大挑战中,我国监管机构积极作为,特别是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入外资和完善社保养老金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具体有哪三大挑战?张晓燕表示,第一,新冠疫情的反复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第二,俄乌冲突带来的商品价格上升;第三,全球性通胀,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所致,而为了应对通胀,全球各大央行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导致利率上升,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这些挑战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长受到压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变高。
面对这么多挑战,这么多不确定性,中国身处其中却依旧能保持稳定增长,我们的政府、监管又做了什么呢?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资本市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张晓燕看来,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我们早已做了长期布局。比如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壮大社保养老金等投资力量等等。
谈及未来发展新机遇,张晓燕保持谨慎乐观,重点提到了“零碳金融”和“数字经济”,将会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两大亮点。特别是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据更是升格被纳入五大生产要素之一。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人民币,占到GDP总量的40%。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据要素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将会创造巨大价值。
2023年,资本市场依然会面临内外环境的极大不确定性,有新的机遇和挑战。张晓燕直言,要稳住!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





- 今日十大热股:电力、稳定币“高烧不退”,华银电力4天3板热度爆棚,章盟主大手笔介入京北方
- 央行就CIPS业务公开征求意见 跨境支付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 北京市发布首个6G产业专项政策,产业商业化有望提速
- 游戏版号审核加速,出海+AI两大逻辑成催化剂
- 央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新规,CIPS银行、服务商估值修复
- 环氧氯丙烷价格连日上涨,目前市场低价货源难寻
- 光伏行业召开重磅座谈会,硅片厂减产力度明显增强
- 三大EDA巨头恢复供应,“芯片之母”成焦点!国产EDA软件加速崛起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