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演艺明星才有的待遇,如今落到了以严谨专业著称的基金经理身上。基金经理频频被送上热搜,正是过去一年基金牛市下年轻投资者跑步进场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2020年,投资者们蓦然发现,基金的投资收益和获得感远高于自己炒股票。据Wind数据,近一年回报超过100%的基金达134只,回报超过50%的基金更是高达1851只。粉上网红基金经理的新鲜基民们,能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梦吗?
以首位管理规模破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举例,资深基民方某表示,张坤出圈既在情理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于,前几年市场行情惨淡的时候,易方达蓝筹精选整体表现就不错。意料之外在于,去年以来市场整体行情都很棒,翻倍赚钱的基金特别多。按收益看,易方达蓝筹精选并不是表现最优秀的。据这位基民表示自己在2018年就买入了易方达蓝筹精选,并持有至2020年6月,持仓收益超80%。
Wind数据显示,按过去一年回报来看,易方达蓝筹精选的收益水平在市场基金中排名第34位。基金2020年四季报显示,张坤以1255.11亿元的在管规模,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首位在管主动权益类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此前,规模冠军宝座属于广发基金的刘格菘,截至2020年末,刘格菘在管基金规模为843.43亿元。
为了表达对基金经理的喜欢,投资者们仿照“饭圈”做法,组建起“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制作张坤的表情包;“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每天有“粉丝”打卡签到。1月26日,“张坤”一词更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四。
为了表达对基金经理的喜欢,投资者们仿照“饭圈”做法,组建起“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制作张坤的表情包;“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每天有“粉丝”打卡签到。1月26日,“张坤”一词更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四。
“iKun”们在微博超话下表达对张坤的喜爱。
“张坤是不错,我们也都买他的产品。”一位易方达基金人士表示,但现在规模也的确是太大了。不敢说是好是坏。有基金业人士介绍,是否对基金限购一般由基金经理来决定。这意味着,连张坤也觉得,过大的规模,已经对管理带来了挑战。
基金圈素来有“规模是净值杀手”这一说法。资深基民罗思对作者表示,自己比较喜欢挑选规模在10亿-30亿规模的基金。“一旦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在操作时就要追求稳健,操作时局限因素更多,收益水平自然就降下来了。”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马奔表示,当前中国股权市场的深度仍然有限,跨境投资通路尚未完全打开,规模扩大后对单一策略有效性有一定影响,且基金经理的管理一定有边界。目前,头部基金公司正在探索通过团队管理模式、投研一体化架构等来解决这一问题。
新基民跑步入场:“他们很着急挣钱的样子”
在热搜出圈后,市场有声音指“基金圈饭圈化”,担忧年轻投资者过于迷信基金经理跟风投资。“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账号运营者在微博上澄清:这是年轻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完全没有打算像演艺圈粉丝那样去给基金经理送礼物、接机什么的。“如果坤哥在等我给他接机、举灯牌,那恐怕是要失望了。”据张坤后援会账号运营者介绍,新关注基金的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看得出来他们很着急挣钱的样子”。
特别是在某投资社区交流版块,投资者们晒出自己的基金表现,并交流投资心得:
“都说这基金好,可为什么我买进去20多天还是亏的?”
“拿爸妈的老本176万买了这只基金,现在绿了这么多(-8.85%)。有啥办法让我回去过年不挨揍?”
“保险和银行傻瓜都不会买,你这基金经理居然敢买?下周绝对不要你了!”
“XX公司是夕阳行业,你这只基金为什么要买?”
“投资者开始教基金经理炒股了。”有市场人士打趣道,“投资者为什么不自己炒股?因为买基金亏了可以骂基金经理,炒股亏了只能骂自己。”
在张坤出圈后几天,易方达蓝筹精选接连出现下跌,超话中“iKun”们发言的画风从此前的一片夸奖开始转向担忧。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专长的领域和投资理念。短期的业绩表现和行情、板块轮动有关。白酒一直牛,坤坤(张坤)就一直牛;半导体行情熄火了,小蔡(蔡嵩松)就天天挨骂。
本栏目聚焦公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选取热门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在下方吐槽墙留言、投诉。金融界基金将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职能,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将问题反馈至相关基金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以及监管层等,督促相关机构解决问题,切实保障用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