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700点至3300点,基金仍然狂登热搜榜单,只是基民已经做了一轮过山车。热议话题也从“为什么年轻人爱上买基金”演变为“为什么买基金受伤的总是年轻人?”
各种郁闷、纠结、后悔的情绪充斥在部分基民心头。甚至有基民将心中的郁闷发泄到基金经理头上,春节前网红基金经理被基民们捧得有多高,春节后他们就被基民们抛弃得有多惨。尤其是一些新上任不久的基金经理,更是因为掌管的产品业绩不佳,被基民们挂上了“太嫩”“没经验”“水平低”的头衔。
“新手”真的如此不堪,“老法师”就一定靠谱吗?
统计去年四季度以来上任、此前无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且为权益方向的基金经理新手们旗下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且将他们的表现与老基金经理进行了对比 。可以发现,这些新基金经理可能是无辜“躺枪”了。而从春节前后的业绩对比来看,理性而独立的投资理念或许才是赢得长期收益的重要保障。
121位新手:近4成任职内斩获正收益
数据显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 权益主动管理型基金中共有220只产品迎来121位新掌门人,且此前均没有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也就是常说的新手。截至3月19日,上述121位新基金经理打理的220只产品的算术平均收益为-2.84%。而就绝对收益来看,共有83只基金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占比为37.72%。
如果从基金产品所属的基金公司来看,博时基金旗下的产品获得正收益的最多。博时科技创新、博时研究优选、博时逆向投资、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和博时睿利事件驱动等五只基金产品中,新上任的赵易、吴鹏等5位新手业绩不错。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工银瑞信沪港深精选、工银瑞信红利优享、工银瑞信全球配置旗下上任的新人孔令兵同期也都实现了正回报。此外,江信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浦银安盛等基金公司旗下新上任的基金经理也是如此。
从基金公司来看,博时基金和华夏基金去年四季度以来新聘权益方向的基金经理最多。其中博时基金新增了赵易、吴鹏、黄继晨、李喆、林博鸿和齐宁6位新人;华夏基金则是同期增聘了刘文成、马生华、朱熠、王骊鹏和张千洋五位新面孔。
新手成绩不如老手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数据显示,如果将前述121位新基金经理管理的220只产品按是否有老基金经理参与管理的标准来区分,那么新老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的数量达到了151只,新手单独管理产品的数量为68只。统计结果显示,截至3月19日,在老基金经理“传帮带”的情况下,上述151只产品新基金经理任期回报算术平均收益为-3.36%,而此前43位新手单独掌管的68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任职回报的平均收益为-1.69%。
新手与老人,谁的表现更好?上述产品比较的时间很短,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这也和基金公司过去积累的投研实力、基金经理自身的差异以及市场的表现密切相关。
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来,基金公司品牌价值的作用越发明显,一线品牌的基金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行业头部效应越来越突出。基金经理越来越多,投资理念也不尽相同,仅仅是权益投资部分,基金公司就有会多个投资风格的部门,很难再是全局一盘棋。对于大公司而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很难出现。
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基本相同,一般都是:交易员/研究员 - 基金经理助理 - 基金经理。其中基金经理助理是关键的一环。当然,有时基金公司也会选择将行业研究员直接提升为基金经理。
就时间而言,基金产品成立的时间与新基金经理上任的时间对产品的表现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基金产品成立于2018年的调整市中,也许会深刻体会到泥沙俱下的无能为力。如果基金产品成立于2019年年初,或许就会感受到牛市的美妙。
影响业绩的因素比较复杂,基金经理能力仅是一方面而已。期望投资人能够积极学习,多多观察,考虑全面。
本栏目聚焦公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选取热门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在下方吐槽墙留言、投诉。金融界基金将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职能,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将问题反馈至相关基金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以及监管层等,督促相关机构解决问题,切实保障用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