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证指数运行报告:强监管贯穿全年 价值投资大行其道

  摘 要

  2017年全球主要市场表现出色,主要股指基本收涨,欧美市场表现乐观,A股市场结构分化。2017年美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年内实现三次加息,纳斯达克100、标普500、道琼斯工业平均数等美国市场主要股指全面上涨,标普500年内不断创新高,全年上涨19.42%,最高触及2694.97点,刷新历史最高水平。欧洲股市方面,法国大选尘埃落定,政治风险逐渐消散,德国DAX指数以12.51%的涨幅收官,涨幅居前,法国CAC40、英国富时100指数也纷纷上涨。第四季度日经225表现强劲,年度上涨19.10%,为连续第六年上涨。香港100指数大涨38.99%,位居全球股指前列。

  2017A股市场整体缩量上涨,大中小盘走势分化。年初以来,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白酒、家电、保险等为代表的一批低估值、高分红的优质大盘蓝筹股一路走高,上证50 指数屡创新高。减持新规、再融资新规等相继出台、IPO 发审趋严,强监管贯穿年度市场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市场向价值投资回归,至 910 月份,优质蓝筹股多有翻番。至 11 月中下旬,市场对“漂亮 50”未来走势产生分歧,短期内迅速回调,大盘震荡下行。至 12 月中旬,大盘开始横盘整理,蓝筹股逐渐开始反弹。此外,年末周期股迎来一波大行情,天然气、煤炭以及水泥等周期行业受涨价影响,相应行业股票涨幅明显。

  2017年代表蓝筹股群体的行业及主题指数多数上涨,如白酒、保险、家电等行业主题表现尤为突出。2016年度领涨的消费行业,本年度依旧领涨;而2016年度领涨的黄金采掘板块本年度表现落后。总体来看,300消费、800保险以及中证白酒等指数涨幅居前,而以小盘概念股为主的中证体育、动漫游戏、上证文化等指数深幅下跌,跌幅均超过20%

  2017年市场风格锁定价值。价值类指数走势多数优于对应成长指数,中小盘风格指数走势相对弱于大盘风格指数。基本面指数系列中,同样是中小规模的指数走势更弱。

  2017年债券市场整体较为萎靡,全面入熊,央行年内多次上调回购利率,利率中枢明显上移,信用债违约率有所下降,货币政策全年保持稳健中性,局部偏紧的态势。2017年,中证主要债券指数涨跌基本各半,中证全债指数年度下跌0.34%

  随着全球需求提升,市场信心回暖,2017年商品期货指数总体走强,中证工业金属期货成份指数年涨幅25.27%,位列第一。

  一、全球股市表现:欧美股市普遍上涨 A股市场结构分化

  2017年全球主要市场波动上涨,总体表现较好,标普500持续创新高,A股市场表现呈结构性分化,大盘股涨幅突出,小盘股跌幅较大,A股总体表现为振荡上涨。2017年,美国经济处于持续复苏阶段,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开局疲弱,GDP增速环比折年率经三次修正至1.2%,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受益于个人消费支出提升、制造业回暖和联邦政府支出增长等因素支撑,第二季度美国GDP增速环比折年率升至2.6%,第三季度美国经济保持较强劲增长,实际GDP 环比折年率初值为3.0%,维持近两年多高位水平。同时,美国失业率全年皆在4.80%以下,维持低位,且10月-12月维持在17年来最低的4.1%,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繁荣。美联储年内分别在3月、6月以及12月加息三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通胀水平较为温和。

  2017年,纳斯达克100、标普500、道琼斯工业平均数等美国市场主要股指全面上涨,涨幅分别为31.52%、19.42%和25.08%。美联储年内三次加息25个基点,依旧没有撼动标普500屡创新高的态势。具体来看,开年第一天即为标普500全年最低点,1月6日点数创历年新高,此后便一骑绝尘,鲜有回撤,第一月标普500指数上涨1.79%;2月份标普500指数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全月大涨3.72%,3月有所回撤,下跌0.04%;随后保持逐步上行行情至年末;10-11月份标普500指数两月分别上涨2.22%和2.80%,12月中下旬触及全年最高点,2694.97点。

  欧洲股市方面,随着欧元区政治风险逐渐减弱,经济复苏趋势良好,主要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全年来看,德国DAX指数以12.51%的涨幅收官,涨幅居前,法国CAC40、STOXX欧洲600、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上涨9.26%、7.68%和7.63%。

  亚洲市场中,2017年,日本经济复苏动能积累,叠加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政治稳定性等因素,日经225全年表现较好,且在第四季度表现强劲。1月-3月中旬,日经225呈现横盘震荡状态;3月末至4月末,或受美国加息影响,日经225有所下挫,触及全年最低点18224.68点;4月下旬开始强势反弹,横盘三个月后,9月8日触及局部低点后,开始强劲上涨,在11上旬触及年内最高点,23382.15,刷新25年来高点,全年上涨19.10%。

  香港市场全年来看,总体呈现上涨态势,随着内地及海外资金的涌入,内银股、内险股及内房股表现亮眼,中证香港100指数全年上涨38.99%。

  

  12017年度全球主要股指走势

  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减持新规》和《再融资新规》发布,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养老金入市,债券通正式启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十九大胜利召开,苹果期货挂牌上市,蓝筹股行情爆发,可以说,强监管和价值投资成为A股贯穿全年的关键词。2017年A股市场缩量上涨,大中小盘走势分化严重,市场风格切换,价值投资大行其道。年初以来,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白酒、家电、保险等为代表的一批低估值、高分红的优质大盘蓝筹股一路走高,上证50 指数屡创新高。减持新规、再融资新规等相继出台、IPO 发审趋严,强监管贯穿年度市场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市场向价值投资回归,至 9、10 月份,优质蓝筹股多有翻番。至 11 月中下旬,市场对“漂亮 50”未来走势产生分歧,短期内迅速回调,大盘震荡下行,沪指 11 月单月下跌 2.24%。至 12 月中旬,大盘开始横盘整理,蓝筹股逐渐开始反弹。此外,年末周期股迎来一波大行情,天然气、煤炭以及水泥等周期行业受涨价影响,相应行业股票涨幅明显。

  2017 年上证综指、沪深 300、中小板指分别上涨 6.56%,21.78%,16.73%,在全球市场中涨幅居中,创业板指下跌 10.67%。此外,2017年结构化行情较为显著,中小市值股票跌幅较深。以大消费、大保险为主线的价值投资贯穿全年,周期股在年末大放异彩,而文体娱乐、休闲等板块跌幅居前。

  

  图2: 2017年度主要市场股指对比

  二、A股市场走势:强监管贯穿全年 价值投资大行其道

  2017年,价值投资成为贯穿A股市场的主旋律。2017年1月2日,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央行将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与SLF品种利率上调,货币政策回归中性,而创业板市场则在年初八连跌。上半年市场风格较不明朗,春季躁动带领指数上涨至四月中旬,便开始回撤。五月中旬以来,市场风格开始明朗,价值投资成为市场的主题。在业绩利好、市场切换价值风格以及强监管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大盘蓝筹股涨势惊人,其中沪深300消费行业全年涨幅高达81.02%。2017年A股市场缩量上涨,大中小盘走势分化,上证综指和沪深300分别上涨6.56%和21.78%,收于3307.17点和4030.85点。小盘指数中证1000下跌17.35%,跌幅在全球居于前列。

  一季度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上涨,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涨,深圳100与中证100涨幅居前,分别为5.66%和4.90%,创业板指数与小盘指数中证1000下跌2.79%、1.79%,创业板指数更是在年初出现八连跌的行情。2月,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止跌反涨,分别上涨2.17%和3.68%;至三月,中小盘股再度下挫, 创业板指与中证1000分别下跌1.03%与1.99%。

  二季度始,市场结构逐渐分化,风格逐渐趋于明显。4月,主要指数悉数回调,市场调整等待时机。5月上旬,市场风格切换明显,以低估值、高分红以及绩优著称的蓝筹股迎来春天,而中小盘则在风格切换后,下挫严重。单5月,上证50涨幅居首,达5.63%,中证100与沪深300分别上涨4.81%与1.54%,而反应中小市值走势的创业板指、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则分别下跌4.70%、6.24%以及8.03%。创业板指总体呈现波浪下行态势,市场逐渐呈现二八态势。二季度,涨幅最大的为中证100,涨幅为9.75%;跌幅最大的为中证1000,跌幅为10.47%。

  7月-11月中下旬(22日),A股市场上演强者恒强的逻辑,蓝筹股行情全面爆发,沪指在权重股推动下一路上扬,七八月份市场放量上涨,10月至11月中旬市场缩量上行,漂亮50、沪深300等大盘指数一路高歌,7-11月中下旬(22日)总计分别上涨18.13%和15.29%。创业板指在这期间剧烈振荡,6月上行后在7月中旬触及年底最低点,1641.38点,为两年来最低点,此后行情有所回暖,9-10月份持续震荡。中证1000在7月中旬回暖后,上行至10月中旬,再度下挫。7-11月中下旬(22日),创业板指与中证1000涨跌幅分别为1.94%与-2.26%。

  11月17日,随着前日贵州茅台突破700大关,市场对于蓝筹股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未来走势产生分歧,当日贵州茅台下跌4.01%,随后两个交易日行情低迷。至22日,蓝筹股急转掉头,急速回调,保险主题指数8连跌,白酒指数更是在22日,23日连续两日下跌3.52%和5.08%,沪指同样在23日创下本年度当日最大跌幅,跌幅达到2.29%。沪指不断回踩,12月在3250-3350点区间内窄幅振荡。以白酒、家电为代表的蓝筹股年末有所反弹,茅台更是在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盘中创新高。而中小盘股票则在年末股市剧烈调整中备受牵连,损失惨重,11月22日至年末,中证1000、创业板指以及中小板指分别下挫3.73%、5.62%以及6.54%。

  综合全年表现,大中小盘股指数分化明显,“二八效应”在本年展现得淋漓尽致。中证系列指数中,中证100和沪深300分别上涨30.21%、21.78%;而表征中小市值股票的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则分别下跌0.2%、17.35%。上证系列指数中,上证50、上证180指数分别上涨25.08%、19.69%,上证380指数上涨0.56%。

  

  图3:全市场主要指数年度走势

  

  图4:上海市场主要指数年度走势

  

  图5:A股市场主要成份指数涨幅对比

  2017年创业板市场再次遭遇大幅回调。从全年来年,创业板指涨跌月份基本各半,其中1月、5月、7月和11月跌幅较大,跌幅分别为3.86%、4.70%、4.50%和5.32%,涨幅最大的月份出现在8月,全月上涨6.51%。全年创业板指下跌10.67%,收于1752.65点,跌幅在全球居前。中小板指上半年行情先扬后抑,至下半年强势反弹,年内上涨16.73%,收于7554.86点。深证成指和深证100分别上涨8.48%和26.41%。

  2017年行业及主题指数多数上涨,白酒、保险、家电等行业主题贯穿全年。1月份钢铁、有色领涨;2月始,白酒指数初露锋芒,当月上涨9.05%;3月份,主题与行业涨跌互现,消费类指数涨幅居前;4月份,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雄安概念股月内集中爆发,中证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指数以22.9%的涨幅雄踞榜首;5月,保险股开始发力,800保险涨幅16.34%位居榜首,同时随着欧洲政治风险逐渐消除,避险资产大跌,4-5月份黄金相关指数跌幅居前,CS黄金两月下跌12.27%;7月,随着有色行业回暖,中报披露超预期,有色股月内大涨,CS稀金属月内涨幅高达33.86%。除了8月与11月有所回调外,以白酒、保险和家电为代表的蓝筹股档期排满下半年,涨幅多在每月榜单TOP10。此外,年末周期股迎来一波大行情,天然气、煤炭以及水泥等周期行业受涨价影响,相应行业股票涨幅明显。

  综合全年来看,2017年度大消费、保险等板块表现佳,2016年领涨消费板块依旧强势,而2016年领涨的黄金板块则跌幅居前。

  

6:上证系列行业与主题指数中涨幅最高和最低的各10条指数

  

  图7:中证系列行业与主题指数中涨幅最高和最低的各10条指数

  

  图8:深证系列行业与主题指数中涨幅最高和最低的各10条指数

表1:市场主要指数年度数据

  

  三、行业指数走势分析:行业分化依然存在 大消费一枝独秀

  2017年沪深市场缩量,结构性行情显著,大盘指数沪深300涨幅显著高于中盘指数中证500和小盘指数1000。行业指数方面,大部分行业指数均以上涨收官,但不同行业之间的走势分化依然存在,2016年度领涨的黄金行业本年度跌幅居前,而2016年度涨幅领先的消费行业本年度愈发强势。沪深300指数中,沪深300主要消费行业指数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全年大涨81.02%;300材料涨幅29.22%,涨幅第二;2016年大跌的300信息,本年度大涨22.74%;沪深300工业本年度涨幅仅为4.86%,涨幅垫底。在结构性行情下,中小市值行业指数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中证500行业指数过半数下跌,在大盘消费股一路高歌的情况下,中盘消费股仅上涨12.86%,500公用更是下跌18.15%,跌幅最大。处于下跌态势的指数还包括500可选、500金地、500能源、500工业还有500信息。

  

  9:沪300行业指数年度涨跌图

  

  10:中证500行业指数年度涨跌

  主要消费行业

  2017年的主要消费行业是全年的明星行业,沪深300消费行业大涨81.02%,涨幅居首,而在2016年,沪深300消费行业指数同样一枝独秀,涨幅8.40%,成为2016年沪深300行业指数内唯一收红的指数。相较于去年年底,沪深300指数中主要消费行业股票个数由16只减少为11只,而权重则由2.78%上升至7.99%。中证500指数中,主要消费行业指数也以12.86%的涨幅位列第三,其在中证500指数中的权重由去年年底的4.63%上涨2个百分点至6.76%,个数增加一只,由27只变为28只。

  主要消费行业的三级细分行业中,饮料细分行业涨幅居首,沪深300饮料年内上涨105.54%,沪深300食品肉类涨幅次之,年内上涨68.66%。个股来看,11只样本股票中仅3只下跌,分别为新希望、百联股份和大北农,跌幅分别为1.55%、4.91%、13.76%。7只股票涨幅超过50%,5只涨幅超过100%,其中五粮液、牧原股份、贵州茅台、永辉超市和泸州老窖涨幅居前,年度涨幅超过100%。中证500指数中,主要消费行业子行业涨幅也居前,500食品饮料指数年内上涨11.31%,位列第二。

  信息技术

  2016年度表现垫底的信息技术行业本年度整体表现中庸,沪深300信息指数年内上涨22.74%,位列所有沪深300一级行业指数中第六位,中证500信息指数年内下跌2.84%,居于同类第五。相较于去年年底,沪深300指数中信息技术的股票个数由40只下降至30只,而权重从6.85%上升至8.07%。

  板块内细分行业走势分化,300硬件年内涨幅高达54.78%,而300软件年内却下跌9.55%。在中证500中,此现象也较为明显,500硬件上涨4.55%,而500软件下跌15.76%。个股来看,沪深300信息指数内股票涨跌分化严重,30只样本股涨跌几乎各占一半,有5只股票涨幅超过100%,其中视源股份上涨165.74%,海康威视上涨149.45%,大族激光上涨119.94%,科大讯飞上涨119.01%以及京东方A上涨104%;而跌幅方面,网宿科技年内下跌40.18%,跌幅居首。中证500信息指数的76只样本中,同样呈现两极分化,有30只股票收涨,其中有2只股票涨幅超过140%,分别为士兰微以及吉比特,而同样有6只股票跌幅超过40%,分别为中国长城、杰赛科技、联络互动、华映科技、中科金财以及多伦科技。

  金融地产

  金融地产行业权重在沪深300指数中仍占据首位。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上涨17.72%,细分行业中300保险一枝独秀,年内涨幅高达80.69%,而300地产与300银行年内涨幅仅有22.88%和14.43%。

  个股角度,沪深300金融地产的75只样本股中,有38只上涨,基本处于半数状态。其中涨幅超过50%的有8只,有两只个股涨幅超过100%,分别为新城控股以及中国平安,两者分别上涨154.91%以及101.46%。跌幅超过20%的17只,城投控股、第一创业、华安证券跌幅居前,分别下跌56.74%、54.82%和41.73%。以房地产公司为主的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下跌9.81%,全部40只样本股中,上涨的仅有9只,其中世联行上涨48.31%,涨幅居首;跌幅超过20%的有14只,苏宁环球跌幅达48.08%,跌幅居前。

  截止2017年底,沪深3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中,金融地产行业股票占据五席,权重占13.96%。五粮液、伊利股份、格力电器跻身前十大权重股。沪深3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如图11。

  

  11:沪深3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20171229

  可选消费

  可选消费行业主要含传媒、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子行业,2017年沪深300可选消费行业指数上涨28.43%,涨幅靠前,而中证500可选消费行业指数年度下跌12.91%,跌幅靠前。可选消费细分行业表现分化,2016表现较差的文化传媒相关公司本年度再度下探,且跌幅较大,300传媒与500传媒分别下跌12.64%与35.58%,在同类中分列倒数第一,华谊兄弟、江苏有线、中国电影以及奥飞娱乐,年内跌幅均超20%。而家电行业则表现突出,300家庭耐用品上涨68.50%,其中涌现出例如美的集团、青岛海尔、格力电器以及老板电器等多只优质家电蓝筹股,年内涨幅均在50%以上。

  工业

  2017年,沪深300工业指数上涨4.86%,涨幅垫底,500工业跌幅为5.22%,同类中排名第六。工业细分行业分化较为突出,从二级行业来看,300运输上涨22.71%,而300资本品仅上涨1.94%,500运输、500商业分别下跌5.73%以及13.24%。从三级行业来看,300交通基础设施与300航空公司表现较好,两者分别上涨38.41%与32.07%,而300建筑工程表现较差,年内微跌0.97%。在中证500中,500建筑工程则下跌11.08%,跌幅居前。工业行业在沪深300中的股数和权重也纷纷下降,个数由67只降至62只,权重由19.03%下降至13.67%。个股方面,300工业中62只样本股,有32只股票上涨,涨幅最高的是隆基股份,全年上涨 173.83%,有9只股票跌幅超过20%,其中中国核电跌幅达39.90%,跌幅居首。

  

  12:沪深300金融地产行业权重

  

  13:沪深300可选消费行业权重

  注:权重占比为2017年末值

  四、策略指数表现:风格锁定价值 大盘涨幅居前

  风格指数

  2017年市场风格锁定价值。风格指数系列中,价值类指数走势多数优于对应成长指数,中小盘风格指数走势相对弱于大盘风格指数。沪深300价值、成长指数分别上涨32.33%和27.96%,上证180价值、成长指数分别上涨23.39%和26.08%。上证380价值、成长风格指数排名靠后,分别上涨9%和5.2%。中证500价值、中证800成长指数走势也较为靠后,年内分别上涨9.30%与7.32%。

  基本面指数

  基本面指数系列中,同样是大规模的指数走势更强。2016年度走势居末的上证F300、中证基本面400指数2017年度依旧走势居后,涨跌幅分别为-2.36%与4.32%,上证F300为本年度唯一下跌的基本面指数。三条深证基本面指数深证F60、深证F120、深证F200涨幅居首,涨幅分别为41.79%、34.39%与28.92%。此外,中证基本面50、中证基本面200与中证基本面600涨幅居中,涨幅分别为26.29%、22.53%和18.79%。

  

  14:风格指数系列年度涨跌图

  

  15:基本面指数系列年度涨跌

  红利指数

  2017年红利指数系列全线上涨,中证红利潜力指数涨幅突出,年度上涨60.67%,位列第一;中证500红利指数上涨0.31%,涨幅居末。涨幅超过20%的指数还包括上红潜力、中证红利回报、上证红利回报、沪深300红利、上证180红利、中证国企红利、中证高分红以及上证国企红利指数,涨幅分别为39.38%、34.41%、30.20%、30.16%、24.43%、23.04%、21.38%以及20.69%。

  股息率方面,上证国企红利指数年末股息率高达4.81%,紧随其后的是上证180红利指数、中证中央企业红利指数,股息率分别为4.70%、4.63%。上证红利与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分别为4.52%和4.10%。

  

  16:红利系列指数涨幅与股息率对比

  高低贝塔指数、波动率指数

  2017年低贝塔指数的走势明显好于对应高贝塔指数,亦部分优于母指数。沪深300、上证180低贝塔指数分别上涨21.28%和17.33%,涨幅居前。中证500、上证380低贝塔指数分别上涨4.32%和3.99%,分别优于母指数4.53和3.43个百分点。中证500、上证380高贝塔指数跌幅则高达7.76%和14.14%。2017年度,主要指数年化波动率水平较去年再次大幅回落。大盘指数沪深300、上证180等指数的年化波动率水平维持在10%左右,中小盘指数中证500、上证380等指数年化波动率在14%附近,较去年30%左右水平显著下降。

  表2:高、低贝塔,波动率指数年度表现

  

  五、债券指数分析:美国年内三次加息 债市低迷全面入熊

  2017年债券市场整体较为萎靡,全面入熊。1月24 日,央行将MLF一年期利率上调10个基点,为MLF创设以来首次加息;2月3日,央行将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上调10 个基点,同时上调SLF品种利率10-35 个基点不等,货币政策回归中性;3月16日,央行将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再次上调10 个基点;此外3月中旬,美联储年内第一次加息25个基点;利率上调叠加经济数据改善,一季度债市持续调整,收益率逐渐上升。第二季度,4月法国大选首轮投票中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领先,黑天鹅“如约未至”,避险资产大跌,欧元兑美元瞬间跳空高开;市场对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上升,非农数据好于预期;国内金融监管加强,银监会“三三四整治”、资金池整顿等均体现出监管层防控风险的力度不减,债券市场承压明显,收益率月内大幅上升。6月中旬,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利率从0.75%-1%调升到1%-1.25%,这也是年内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美联储加息落地而央行按兵不动,6月债市小幅反弹。进入下半年,尽管经济数据出现下滑,且9月底央行宣布采取定向降准,然而市场对降准利好不为所动,货币利率再度上升,SHIBOR隔夜利率月末再创新高,同时监管政策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谨慎情绪蔓延,第三季度债市整体窄幅整荡。四季度多项监管措施相继出台,对于监管的担忧主导了市场情绪,债市经历大幅调整,走势背离基本面,主要债指多数下跌;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本年第三次加息。全年来看,2017年债市全面调整,利率中枢明显上移,信用债违约率有所下降,货币政策全年保持稳健中性,局部偏紧的态势。

  

  172017年上证国债10年期收益率走势图

  2017年各评级、品种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截至12月29日,国债1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分别为3.80%和3.88%,相比2016年末分别上行111BP和87BP。中期票据AAA /AA品种1年期、5年期分别收于5.25%/5.71%、5.41%/5.89%,相比年初升幅分别达138BP/134BP、141BP/138BP。

  2017年,中证主要债券指数涨跌基本各半,中证短融年内上涨4.23%,涨幅居首;中证10+债跌幅达6.37%,跌幅居首,此外中证全债指数年度下跌0.34%。品种上看,中证国债指数、长期国债指数以-1.87%、-3.39%的跌幅领跌利率债指数,信用品种中,中证短融以及中证短融50指数以4.23%、3.43%的年度涨幅居首。期限上看,中证1、3、7债指数全年涨幅为正,中证10债和中证10+债指数则跌3.45%和6.37%。评级上看,中证中高信用指数年度下跌0.12%,落后中证中低信用指数1.64个百分点。

  表3:中证主要债券指数2017年度运行指标

  

  六、商品期货指数分析:全球需求有所回升 商品期货整体走强

  2017年,随着全球需求有所回升,市场信心逐渐回暖,商品期指总体表现较好。整体来看,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一季度先涨后跌,二季度大幅回调,三、四季度波动上扬。具体来看,由于供给侧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大力推进钢铁去产能,在取缔“地条钢”和环保政策约束等因素的促进下,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黑色系年内价格有所上涨,受此影响,中证工业金属期货成份指数年涨幅25.27%,位列第一,而中证农产品期货成份指数年内跌幅为8.99%,跌幅居首;5条商品期货指数中,涨幅为正的有3条,其中有2条涨幅超过10%,除了工金CFI外,还包括中证能源化工期货成份指数。

  

  182017年主要商品期货指数走势图

 

关键词阅读:强监管 价值投资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热榜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