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对话中融基金总裁:基金公司核心能力是产品运营

  金融界网站讯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服务形态、管理运营模式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2月13日,第三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18“领航中国”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召开,1000位嘉宾云集,500家金融机构齐聚,60位重磅大咖登场,同商“改革、进化、突围”之道,一起探讨金融改革新征程。

  论坛期间,金融界与中融基金总裁杨凯进行了对话。

  金融界:2018年A股巨幅波动导致基金投资者在2018年投资权益类基金中损失惨重。一些基金产品更是被诟病“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在行业内这种现象普遍么?

  杨凯:首先我们要描述下市场情况,今年以来A股震荡,从指数来看,截至12月12日,中证100指数跌幅17.79%,HS300指数跌幅21.34%,中证500指数跌幅29.72%,中证1000跌幅32.75%。我们再看看基金行业的收益情况,截至12月11日,WIND股票型基金指数跌幅为21.46%,与HS300跌幅相当。从沪深全市场股票来看,截至12月12日,全市场3561只股票,跌幅在50%以上的股票有362只,占比超过10%;跌幅在20%到50%的股票有2190只;跌幅在0%到20%的股票有679只;只有330只股票上涨,占比不到10%。今年买到一只很差的股票概率是很大,投资股票的资金缩水一半是很大的概率事件。由此可见,相对股票投资而言,买入基金还是有一定的相对收益,如果买入的是混合型基金或者债券及货币基金,则还有盈利可能。由此可见,基金专业投资和组合管理的特征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从更过去更长的周期来看,最近15年,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14.26%,而同期HS300的年化收益率为10.45%。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为6.42%,超出现行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4.89%。收益率是不错的。整体而言,基民投资基金的体验不好,很难挣钱,尤其是投资偏权益类的基金。我想既有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基金净值波动太大,导致基民缺乏继续持有的信心,最近15年,股票型基金的净值波动率为22.17%,但也低于HS300的26.41%。二是基金选择不科学,投资的基金不合适投资者或者不符合投资目的。三是买入基金的时机不正确,往往高位大量买入被套,在低迷时又不敢建仓。

  我们也需要从这三个维度出发,一是基金产品本身,基金产品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工具型的,一类是真正财富管理型的,所谓工具型的就是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或行业属性的基金,如风格主题基金、行业主题基金和指数基金都属于这类,基金的表现跟市场风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当这类风格或行业的股票有机会时,基金收益率就好,否则就不好。基金净值波动度大,投资这类基金要具备一定的选时和资产配置能力,或者真正长期持有。还有一类基金是财富管理型,管理人会做基金资产配置,会主动平滑基金净值波动,但这类基金往往在单一年度跑不到前面,引不起投资者的注意,而这类基金恰恰是我们广大投资者需要的,这类基金在我们目前公募基金产品中还太少。基金公司需要培养和推出更多类似的基金产品,稳健增长低波动,真正满足普通基民的理财需求。二是买什么基金的问题,大部分投资者买基金主要看收益率,尤其是看短期收益率,显然这是错误的。我们甚至看到很多因各种原因短期业绩飙升的基金,会有追捧式的申购,我们也看到很多第三方,把最近一周、一月的净值涨幅作为最显眼的数据呈献给投资者,作为推荐的主要指标,显然这也是极其错误的。最后是买入时机,历史数据说明,基金销售量和市场行情成显性的正相关,今年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今年股市行情不好,但我们看到上证50、HS300、中证500、创业板ETF为代表的基金迎来了较大的规模增长,显示投资者已经慢慢学会在震荡市场行情中逐步买入的投资方法,这是正确的操作。我想在当前这个时点,逐步买入股票基金,大概率是有绝对收益的,说不定还是最好的资产。

  这些问题的改善有赖于我们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和投资者共同的努力,也需要时间去逐步解决。

  金融界:经过20年的发展,基金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震荡市场行情下,不少基金却面临了大量的回撤、亏损清盘问题。您认为,在这样的时点下,公募基金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一家好的基金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

  杨凯:经过20年的发展积累,基金业变得越来越成熟,从监管到基金公司运营,从投资者到销售机构等第三方,中国基金业具备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定将越来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重要金融机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公募基金清盘、新基金募集失败等现象正是基金公司成熟的标志,不去为面子工程支付代价。我们还看到以前有基金为了保首发、为了季末的规模而努力,从而支付较高的成本,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现在这些现象基本没有了。不管怎样,基金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资产管理能力,能否根据投资目标创设好的产品并运营好,从而捕捉投资机会,实现投资目标,努力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这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再细分点,我想有四个,一是投资机会发现能力,也可以说是资产配置能力,能有效的识别在一定周期内,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情况,从而推荐不同的基金,做好资产配置,努力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二是客户识别能力,能真正理解客户需求,用产品和投资的方式来实现;三是产品创设能力;四是产品运营能力,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能力。产品创设只是产品运营的起点,包括投资管理、客户服务、后台运营才是更加核心的环节。我想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要理解基金业务的本质,提高上述四个能力,真正为持有人服务,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金融界:您怎么看待基金产品的雷同性?基金公司如何才能杀出重围,实现产品创新?中融基金是否在这方面进行过努力?

  杨凯:基金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产品运营,产品创设其实不难,同样的产品运营效果差距很大,产品本身的差异化不在于名字,而在于实际的运作。所有我们一般所说的雷同是产品名字的雷同,在我看来,产品的差异化是很大的,因为运营差异很大,我说的运营包括投资管理、后台支持和客户服务三个维度。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16日,目前公募基金和专户资产合计规模800亿元左右。过去五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每年都有新高度,公司发展是稳健和持续的。我们志在长远,使命就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力争成为投资者信赖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围绕这个目标,短期我们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团队建设,成立伊始,我们就相继成立了固定收益部、权益投资部、量化投资部、FOF投资部、国际业务和专户管理部等投资研究部门,虽然个别部门管理的规模不大,但我们知道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不是一日能培养的,唯有持续的磨合提升,才能培养出一个精良的投资团队;二是根据市场环境推出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2015年我们推出分级基金、2016和17年大力发展货币基金、2018年相继推出了定开债基、纯债基、短债基金等产品,这些业务都已初具规模,这些业务的发展既为投资人创造了好的回报,公司规模也得到显著提升,也成为中融基金的核心优势业务。当前我们正在着力发展ETF业务,本周发行的首只央视财经50ETF,正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价值投资理念的践行,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特色的配置工具。三是不断提升运营能力。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金融机构在于风险管理,在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过去五年,我们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提升内部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能力,现在我们着力金融科技的打造,通过金融科技为投资研究赋能、为运营管理增效。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基金产品投资体验。我想信随着这些业务的进一步落地,中融基金定能更上台阶,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阅读:中融基金 核心 产品运营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