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再迎政策暖风。1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同时发布业务指引,标志着顶层设计全面落地,为H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东所持股份实现在香港资本市场交易铺平道路。在业内人士看来, H股“全流通”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完善港股发行制度,增强港股的活力。尤其是在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背景下,港股有望迎来时代性的投资机遇。
H股“全流通”是指香港H股公司的境内未上市股份到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据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测算,适用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约有160家,对应的市值占香港总市值的比例在5%至7%之间。
全流通改革政策一出,市场普遍联想到2005年A股的股权分置改革。广发证券指出,两次改革均为盘活存量,为非流通股引入定价机制,降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当年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随之而来的是2007年A股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尽管这两次改革覆盖率有所不同,但全流通对港股市场的积极影响仍然受到机构的认可。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全流通改革将解决H股内资股东与港股流通股股东“同股同权不同利”问题,从而在港股的融资便利度、估值、流动性方面形成利好。
首先,可以降低内资股架构公司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在过去,市场担忧内资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不一致,在考虑H股再融资需求时更为慎重。
其次,内资股架构的H股公司估值高折价现象有望缓解,促进价值发现。内资股在港股流通以后,内资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将更加重视公司的市值管理和股价走势,市场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担忧可能下降,促进H股估值向合理中枢回归。泰康资产公募事业部投资部港股基金经理黄成扬也指出,H股全流通有利于激励大股东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努力做大做强。
第三,H股流通市值提升后,其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将对应提升,将获得被动资金净流入,提升股票的流动性。如能入选港股通成份股,流动性将进一步提升。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未来在港股新上市的H股可以直接申请全流通,也将增加港股的流通市值,提升活力,提高港股在国际指数中的权重和影响力。
相较于短期可能发生的减持压力,全流通改革无疑为当前港股市场注入了新的长期活力,尽管近期,受社会因素影响,港股波动较大,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短期忧虑虽存,但中长期仍然向好。黄成扬认为,港股总市值中7成是中资股,社会因素对于经营主业均在内地的中资股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短期恐慌冲击之后,这部分被错杀的中资股有望实现估值回归。
此外,黄成扬还指出,科技巨头阿里巴巴11月26日正式登陆港股,未来若被成功纳入恒生指数,阿里、腾讯、美团占恒指的比例有望超过20%,对于港股的稳定和估值抬升将起到明显的作用。
从历史及全球主要市场来看,当前港股估值处于较低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止11月25日收盘,恒生指数市盈率TTM为9.71倍,历史分位点为26.18%。横向来看,同期上证综指、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TTM分别为12.67倍、23.1倍和31.04倍。业内预期,在全流通改革、资产配置需求提升等利好因素之下,低估值的港股有望迎来历史性投资机遇。


- 创业板指涨逾2%,算力硬件方向领涨,券商股异动拉升,两市成交额连续第5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发布,有望增加百亿级的消费动力
- 液冷服务器市场高增速千亿规模蓝海,驱动算力基础设施扩容
- 脑机接口产业路线图发布,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应用新场景
- 华为发布UCM推理技术共享架构,助力国产AI推理生态升级
- 山东白羽鸡苗价格一个月暴涨超300%,祖代鸡引种受限或将带动禽产业链景气上行
- 消费级DDR4供应紧张,七月合约价飙涨逾60~85%
- 我国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机构称产业迎关键拐点
- 光引发剂涨价近15%,国产替代进展较快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 半导体板块突然拉升!美光停止开发移动NAND产品,市场关注R2大模型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