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投资笔记|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该做什么样的投资,才能让客户赚钱?

摘要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一线视野,见微知著、洞见真章。什么是客户需要的?什么是对客户好的?本篇笔记中,笔者结合13年基金从业经历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做投资并不应抱持一种孤芳自赏的态度闭关练剑,而应该用投资技能去帮助客户解决如何财富增值的现实问题。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一线视野,见微知著、洞见真章

  本文作者:泰达宏利基金投资副总监 刘欣

  今年是我从事公募基金行业的第十三年,这些年里,我除了做研究、做投资、分管权益投资,也做过风险管理、参与过产品设计、支持过客户活动,几乎涉及到基金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但是经历越多,越让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到底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投资,才能让客户赚钱?

  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个子问题,第一是前半句“让客户”,所以需要我们做的是客户认为他需要的,第二是后半句“赚钱”,也就是说这个产品要对客户好,具有长期赚钱的内在逻辑,良心产品。

  我想,在基金这个行业,做投资并不应抱持一种孤芳自赏的态度闭关练剑,而应该用投资技能去帮助客户解决如何财富增值的现实问题。

  提出上述疑问,是因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基金行业,不免要面对以下一系列问题:

  首先,现在公募基金全行业一百多家基金公司,六千多只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一千多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九百多只,但是就以上大约两千只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总规模而言,仍然只有大约两万五千亿,和2007年底偏股型基金规模几乎相等,但彼时偏股型基金只有两百多只。也就是说,现在的偏股基金规模的单只平均规模只有2007年的大概十分之一。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基金不赚钱吗?但是即使我们以2007年底这一市场回头公认的历史高点看,当时Wind的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点位约4950点,此时约7700点,年均收益仍有3.6%,而如果不这样苛刻,不从市场高点算起,从该指数开始编制的2004年开始算起,该指数起点1000点,到现在年化收益有13%。这进一步说明,如果剔除掉基金自身的净值增长,现在相比2007年底,权益基金的真实总份额在负增长。为什么一个赚钱的投资却似乎大家不是那么喜欢?

  其次,到底哪些基金最终被投资者青睐,成为以上几千只份额逐渐缩小的基金中在逆势增长的“幸运儿”?

  思考这些问题时,如果总是从基金管理人角度去思考,则永远找不到合理的答案。当我们去换位思考,真正成为一个基金投资者去思考时,答案似乎又是那么清晰。至少对于我这个既是基金从业十几年,也是投资基金十几年的人来说的感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基金并不是人们必须买的东西,不是必须消费品。尽管站在投资角度我们看到权益基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体现了长期很高的回报。但是投资者,至少他们不认为这是自己必须拥有的。而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A股历史以来波动较大,虽然长期回报很好,但是投资者在波动中很难一直持有,结果出现了基金净值涨,客户反复申购赎回,自己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其次,当基金行业在不断推动长期投资理念时,客户买的基金却经常面临产品风格漂移、基金经理更换等问题困扰。并且面对上千只产品时,根本无从挑选,选择困难。

  于是我们回答最开始提出的前半个问题,什么是客户需要的?

  简单从客户行为看,就有了端倪。从统计结果看,客户的资金选择偏向两类产品。

  第一类是合同最为确定的指数基金,尽管我们发现2005年以来主动基金平均年度战胜宽基被动指数基金约5%的收益。但是当你选了指数基金,再也不用纠结苦恼基金经理是谁、下期投资持仓可能是什么这类问题,只要基金不清盘,这就是长期可以做的懒人投资。这类产品是客户需要的,但是未必是对客户最好的。

  第二类是短期或长期业绩极端优异(过去前十名或前二十名)的基金产品。当你无论是因为自己原因还是基金公司原因,不知道基金在做什么的时候,人本能的直觉就是线性外推,选择过去业绩好的基金。尽管历史经常提醒人们,过去好和未来好往往是两件不太相关的事情。

  再回答后半个问题,什么是对客户好的?

  毋庸置疑,我们应该给客户一个收益高的产品,或者说从逻辑上可近似预测未来收益高的产品。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在A股这样一个个人投资者占大部分交易量的市场里,专业机构主动管理仍然有很明显的超额收益能力,这与美国以机构市场为主,基金基本没有超额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就投资结果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管理投资仍是首选。

  回答了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就要针对问题答案决定该如何做。我管理泰达宏利权益投研团队以来,提出的方案就是,为市场提供合同可保障的风格、行业鲜明的具有主动投资元素的基金。我想,只有当你的客户一看到你的产品名字就知道它是做什么,且看到你真的这么去做的时候,才会谈是否长期持有,才会期盼你的业绩。

  为此,我们会在两类基金产品上重点发力。

  其一,是宽基指数增强基金和策略指数基金。他们都是把主动投资的理念方法,与合同明确的指数相紧密结合的方式。就指数增强基金而言,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上附加偏差较小的主动增强策略;就策略指数而言,通过把长期创造超额价值的主动投资策略明确固化在指数编制规则中,基金去被动复制该指数,也是主动投资被动合同化的典范。

  其二,是明确的行业与风格主动基金。通过在基金合同中明确该基金所属风格或行业,严格遵守,让客户非常明确和理解自己买的是什么。泰达宏利基金自2003年以来就率先在行业中推出了行业伞形基金,即泰达宏利成长、周期、稳定三只基金。除此之外,泰达宏利还布局了风格层面的中小盘基金、红利先锋基金。而就在今年年初,泰达宏利又发行了消费行业基金。除了产品设计以外,在投资管理中,我们非常注重基金经理对合同的尊重,严格约束基金对自己所属行业的偏离。基金经理的价值体现在为明确的投资风格上增加超额收益,而不是去打乱自己所属的行业或风格。

  我们深知良药苦口的道理,既然在这个权益市场里,我们就不免置身波动,而不可能谎称自己消灭波动。在这个环境下,我们更愿意为客户提供明明白白的投资,而不愿意去各种“创新”和追逐热点名字。投资没有捷径,但是贵在坚持。而投资明确化,更有助于客户和我们坚定信念,一起承担合理的波动,到达胜利的彼岸。

  【了解作者】

  刘欣,CFA,现任泰达宏利基金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13年证券投资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清华大学理学硕士,长期从事股票与量化投资研究工作。

  《基金投资笔记》上期回顾:“避风塘黄金”的三种“炒”法

关键词阅读: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