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牛时代】拨开短期筹码游戏看本质 26年投资老将汪晖指出三大潜在受益标的

摘要
这次调整不知道是不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是上车还是下车,相信大家也是各执己见。本期《基金牛时代》邀请26年投资经历老将来说说他对调整和“慢牛”的看法。帮大家拨开迷雾,找寻潜在投资标的。

  受获利了结、解禁减持压力、严查杠杆资金等多重因素影响,近两日市场有所调整。截止今日收盘,沪指下跌1.56%,收报3361.30点;深成指下跌1.87%,收报13734.13点;创业板指下跌1.60%,收报2813.06点。两市成交额连续8天突破1.5万亿,今日达到1.57万亿。北向资金今日小幅净流出4.55亿元。

  调整来了,你怕了吗?

  继续持有,还是赶紧下车成为普通投资人讨论最多的话题。但这对于基金经理(专业投资人)来说,调整实在预料之中。

  7月以来市场快速拉涨,势必需要一场调整,才能延续健康的上行趋势。有券商研报明确提出:权益时代“四重奏”的大方向并未改变,A股正在经历“长牛”。

  为了让投资人看清市场投资方向,解决此时刻大家的困惑和迷茫,金融界基金推出特别策划《基金牛时代》,诚邀一线公募基金经理为投资人答疑解惑,本期嘉宾德邦基金副总经理、德邦优化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汪晖。

  汪晖表示,短期、特别是盘中的股票价格波动,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更多的是在针对产业和公司的中长期基本面下注,博弈的核心是公司未来的业绩预期。

  本文核心要点:

  1.基金经理赚钱更青睐押注企业基本面

  2.5G启航,未来将会托起各类新兴应用

  3.新能源车性价比逐步靠拢传统汽车

  4.疫情帮助行业培养消费和使用习惯

  5.这三类受益消费标值得关注

  6.投资策略和资金属性决定新基金建仓节奏

  7.估值高企、重要股东离场或传递内部重要信息

  8.慢并不一定健康,快也不一定不好

  9.应是好的基本面驱动,而不是单纯的筹码游戏

  对话全文:

  短期零和博弈与押注企业中长期基本面

  基金经理赚钱更青睐选后者

  金融界基金:进入7月,火热的行情让普通投资人“胆战心惊”,总是担心买的高点,卖在牛市启动时刻,请您就短期盘中博弈说说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汪晖:一般而言,短期、特别是盘中的股票价格波动,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我们不排除市场上有少部分交易者,可以依靠这种波动获利,但是对于市场整体而言,这种短期博弈通常是零和的。历史经验表明,可能多数投资者无法通过短期的追涨杀跌获得更好的超额收益。

  作为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由于投资策略、资金量级、法律合规的限制,本身就无法参与期限过短的、尤其是盘中的价格博弈。因此,机构投资者更多的是在针对产业和公司的中长期基本面下注,博弈的核心是公司未来的业绩预期。如果一个产业或公司,具有持续的、不断增强的挣钱能力,那么这个方向的股票大概率是会带来与之匹配的中长期回报。如果看准了产业趋势,这显然会是一个正和的博弈。

  因此,机构投资者相对更依赖于对产业和公司的研究能力,通过深度的研究工作,投资于大概率未来会变得更好的标的,并以此来获利。短期的价格博弈,反而不是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金融界基金:短期博弈和长期的准确判断都可以让人挣到钱,不过要想在市场长期盈利,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完短期与市场博弈,能说说中长期中,您坚持看好的大行业和其中的子行业吗?

  汪晖: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及其行业结构,通常是其经济结构的映射。从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趋势发展的视角来看,发展空间大、增长快,未来能够在经济总盘子中占据更多份额的行业,比如消费、科技,是值得看好并做深入研究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更多的依赖于传统行业,但是如果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对比,我们会看到以人均GDP10000美元作为分水岭,很多行业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和消费习惯的变迁,出现加速增长。

  人均GDP破10000美元,中国是在2019年,基本上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950-70年代,再此之后,多数发达国家的指标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又有几倍的增长。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几点经验:

  1)在这几十年的过程中,多数国家的服务业超过了工业,成为主导产业,这是宏观层面的产业变迁;

  2)进一步,随着收入提升,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部分以品质作为驱动力的消费品公司会迎来黄金时代;

  3)科技和教育红利开始在这一时期加速释放,国家和企业有了人才红利,且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中,以满足经济的多样化的提质需求,科技作为大赛道,容易跑出更多的牛股。

  5G启航,未来将会托起各类新兴应用

  新能源车性价比逐步靠拢传统汽车

  金融界基金:大科技的子行业中,5G、芯片、通信、新能源车和电池这些都是热门行业。您能仔细说说您对这些行业的看法吗?

  汪晖:科技显然是多数投资者都愿意下重注的方向,5G、芯片、新能源车等大赛道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中国的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持续向好的需求前景。

  比如,今年可以算是5G的起点,基站等基础设施规模化投资开始实施,当然相关的设备供应商的业绩可能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而在建设高峰之后,基于5G网络的各类新兴应用势必会加速涌现,而未来的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也可能依托5G网络成为现实。

  又比如新能源车这个行业,它的逻辑正在经历一个持续向好的变化。在过去,这是一个几乎完全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产业,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如何让产品满足各地政府的补贴标准;但往后看,随着成本下降和补贴逐步退出,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将逐步向传统汽车靠拢,这时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智,才会是企业的利益所在。行业逻辑逐步由补贴驱动,转向消费驱动,里面的公司盈利模式、现金流、估值方式都会发生大的变化。大的变化,就有大的机会。

  芯片行业也是如此,追求自主可控是一个重要逻辑,但如果未来部分领域能做出真正的可立足于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也是产业、消费者和投资者所喜闻乐见的。

  疫情帮助行业培养消费和使用习惯

  这三类受益消费标值得关注

  金融界基金:消费行业随着国内疫情的消失,会不会有一轮投资机会?哪些子行业有机会?

  汪晖: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国内疫情何时消失,这可能有赖于疫苗或者特效药的出现。当然,即使疫情仍在,但只要相对可控,那么国内的消费需求,是会逐步恢复并往上走的。

  从投资机会角度,其实今年市场已经充分挖掘了疫情及后疫情期间潜在受益的消费标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几类:

  1)因疫情而受益的:比如网购、视频、游戏、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它们的需求受疫情影响,反而是增加的,更重要的是,疫情其实帮助行业培养了消费和使用习惯,哪怕是在疫情之后,行业的需求可能也会维持高位;

  2)因疫情可控而逐步恢复的:这些主要是线下的实体消费,比如旅游、餐饮等需求的恢复;

  3)继续受益于全球疫情蔓延的:医药及相关行业。

  金融界基金:不知道您认可不认可“一切价值的增长都是因为创造出了新需求或者新方式”这句话。您觉得当前中国和全球的形势下,什么行业可以产生新需求?什么是未来人们所需要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或者发展?

  汪晖:由于缺乏实证的数据,无法判断“一切价值的增长都是因为创造出了新需求或者新方式”是否是真命题。比如,中国针对存量的供给改革,也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增长,这可能是一个反例。

  但是,新的需求、新的方式的出现,至少意味着该事物有潜在的价值,且有继续被挖掘和实现增长的可能性。可能性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在当下,结合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需求,我们在上面所讨论的消费、科技等行业,就可以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供给。

  至于什么是“未来人们所需要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或者发展的”,比较难回答。但可以举一个最近的例子:一个更加包容的股票市场和更好的财富管理方式,可能在当下看来,是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但为多数人所需要的。

  投资策略和资金属性决定新基金建仓节奏

  个人投资者莫要盲目跟风投资

  金融界基金:1到5月的新发基金可以在前半年市场下跌时积极建仓,那么6到7月市场开始上涨以后的新发基金在建仓时会不会受到影响?是直接积极上车还是在等一波调整呢?

  汪晖:由于市场短期上涨较快,部分行业的性价比可能不如之前,尤其是逻辑较好、热度较高的部分领域。不排除存在部分估值过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部分新基金建仓的速度或方向。

  公募基金的建仓,取决于其投资策略和资金属性,无法判断是会积极上车还是再等一波调整。对于个人投资者,也需要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资金属性来做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投资。

  解禁潮来袭

  估值高企、重要股东离场或传递内部重要信息

  金融界基金:从数据来看,7月份是今年A股解禁市值最高的月份,但是又恰巧碰到了7月初的“牛市”。关于这两股势力间的对弈,您怎么看?

  汪晖:站在整体市场层面,7月的解禁高峰,可能会对部分行业或者公司的股价表现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解禁规模虽大,可能不至于影响到市场自身趋势。

  如前所述,机构投资者更多的从产业趋势、上市公司基本面好坏、估值比较来确定投资方向。解禁等筹码因素,虽然在短期中可能会影响股价表现,但是很少会破坏扎实的产业和基本面逻辑,所以通常机构投资者会关注,但不会完全依照解禁筹码来做决策。

  当然,并非所有解禁,都不会对公司基本面造成破坏。过去的案例告诉我们,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解禁减持,至少是对公司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甚至存在部分规模较大、乃至清仓式的减持,可能代表公司基本面存在一些不被外部人所知的变化,至少是投资者值得关注的信号。

  金融界基金:国家队强力减持,7月10号大盘横盘调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调整?这次调整的幅度,您觉得是怎样的?

  汪晖:部分公司的重要股东,对其未来减持计划做了公告,我们无法也无意猜测其意图,可能是仅仅由于自身实际需求,比如投资期限和考核要求,需要适度变现。当然由于这些股东身份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市场经历7月初的大涨后,这些减持可能被投资者解读为代表了某种不希望市场过热的信号。

  对于7月10号的调整,可能是投资者自身存在对市场过热的担忧,重要股东的减持信号,放大了这种担忧,但是我们很难准确判断,这一调整是否会持续,或者已经结束。随着市场的继续上涨,这类担忧和波动会一直存在。

  还是回归本源,我们聚焦在这些公司本身的产业逻辑和业务发展趋势上,如果这些关键要素是稳固的,那么可能减持不会造成持久的影响;但是如果是公司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且估值高企,重要股东的离场,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信号。

  慢并不一定健康,快也不一定不好

  应是好的基本面驱动,而不是单纯的筹码游戏

  金融界基金:牛市为什么要慢才健康?牛市不言顶说的不是在牛市里面不用考虑顶端,而是在牛市中要敢想,要敢于突破自己认知能力的上线和下线。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您对牛市怎么看?怎么判断牛市的“底”和“顶”?

  汪晖:慢并不一定健康,快也不一定不好。当然,慢牛其实代表了投资者对牛市持续性的向往。从长的时间维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一个行业的发展快慢、一个公司的业绩高低,以及投资者对上述要素的认知,才是市场、行业、公司股价表现的关键。

  比如,在疫情期间,部分医药行业的公司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就是在加速变化。当流动性充裕时,很快就反映在股价上,甚至形成了板块效应。如果股价的快速上涨有扎实的基本面支撑,那么涨的快一点,可能是市场有效性的体现。而如果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在持续变差,股价却因为别的因素也涨了,涨的慢一点,那风险可能也不低。所以快慢不是关键,关键是涨的快的是不是真的有好的基本面,而不是流动性驱动的单纯筹码游戏。

  作为机构投资者,当然希望我们的股票市场能够走出与中国经济体量和未来基本面趋势相一致的持续长牛,这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融资和增长,也能为亿万投资者带来真实的回报。

  对于牛市,任何人可能都很难持续、准确的判断市场的顶底。投资者应该倚赖的,是保持好奇,持续学习,逐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可复用的投资逻辑和理念,并长期践行,减少不必要的博弈,并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

  了解汪晖:工学硕士、经济学硕士。现任德邦基金副总经理、德邦优化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曾任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投资经理、高级投资经理,华宝信托公司信托基金经理,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拥有26年证券投资管理经历。

关键词阅读:A股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