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早班车|爆款基金再度现身 竟引业内人士惊呼看不懂市场?首只公募MOM下周发行 规模上限50亿
一、 交易提示
1. 重回3600点 459只基金翻番
时隔五年,上证指数再次站上3600点,自2016年初以来截止今年1月12日,上证指数仅上涨1.95% ,作为大众理财的公具,同期所有公募权益类基金(仅计A类)算术平均收益率为77.93%,其中,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高达85.36%,收益率翻倍的基金达到459只。而收益率最高的权益基金是招商中证白酒,该基金收益率达到554.59%,是唯一 一只回报超5倍的基金。另一方面,在上述期间,有77只基金亏损,占权益类基金总数的比例仅约5%。其中50只为指数型基金,由于指数跟踪的相关行业及主题在此期间为下跌,这些基金也跟随被动下跌,亏损明显。
2. 开年15只爆款新基首募近4000亿,温州人开始卖房买基金了?行业人士惊呼:这个销售市场看不懂
在2021年以来仅有的8个交易日里,共有68款新基金进入发行,至少诞生了15只爆款基金,首募总规模高达近4000亿元。“温州人开始卖房组团买基金了”、“银行买理财的客户们开始咨询要买基金了”,这种种说法,与近4000亿的销售数据相得益彰。爆款产品中除了前海开源基金等个别中型基金公司,依靠具有业绩优势的王牌基金经理和强有力的渠道,得以出现数百亿级别的爆款,其余爆款产品均来自于头部公募或此前一直在权益基金领域占据较大优势的基金公司。其中,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4家公募均已有两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一日售罄”。
3. 定了!重大创新:首只公募MOM这一天开始发行
去年最后一天,首批5只公募MOM同时获批,时隔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有基金迅速启动发行工作。根据相关募集时间表安排,首支公募MOM建信智汇优选MOM定于1月20日至2月3日公开发行,最低认购门槛设定为10元,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人民币。公募MOM业务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一类资产配置的新工具,MOM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机构投资优势,管理多种资产,实现多元配置;另一方面MOM业务在实现资产分散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投资收益。不过,MOM产品的头部化现象比较明显,大型机构具有发行优势,小规模机构难以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
4. 大卖超400亿 昨日再现两只百亿爆款基金
沪指站在3600点附近,爆款基金再度现身。截至1月13日下午5点,有两只爆款基金一日售罄,认购总规模达到410亿元。其中,由张帆拟任基金经理的华夏新兴成长认购规模超300亿元,詹成即将管理的景顺长城产业趋势混合认购规模也达到110亿元左右,均超过首发规模上限。从基金份额发售公告看,这两只基金分别设置了90亿元、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这意味着两只产品将实施比例配售。在新基金认购火爆的同时,往往也是股市的阶段性高点,投资者应该坚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长期跟踪绩优基金的表现。其中德邦基金专户业务部执行总经理史彬表示,所有行业景气和投资都有周期波动,选择合适的增速和估值水平才是投资的王道。
5. 规模激增40%!又有ETF突然火了
近1个月以来,中证消费指数涨幅约20%,近26亿元资金借道消费类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大举布局,助推消费类ETF总规模1个月内激增近四成。消费板块受到资金青睐,公募也在产品端发力,头部公司对消费类ETF的布局力度也在加大。据统计,近1个月有7只消费类主题基金(A、C份额合并统计)接连进入发行,其中半数为ETF产品。在农历新年消费旺季的加持下,消费需求的持续恢复和增长有望继续推进,消费升级属于典型的符合长坡厚雪特征的长期赛道,对于消费板块的配置更应该从长期角度来衡量。
二、 基金发行:本周关注(2021年1月11日-1月15日)
三. 每日基金净值一览
1.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值表现TOP10
2.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表现TOP10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