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亿美元资管巨头贝莱德主动注销私募聚焦公募!机构预测贝莱德或复制日本模式展业,发力国内被动指数市场

摘要
贝莱德很可能借助内部资源,复制国外已有策略,参与近年来中国的被动型产品指数市场。

  金融界网3月31日消息 贝莱德投资在2017年取得外资私募管理人资格后,又在近日主动注销了私募管理人,之前关于其退出私募赛道的消息也算正式被证实。

  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与贝莱德在中国的公募布局有关。

  一是,贝莱德私募注销或是为了防范相关利益冲突风险、减少关联;二是,贝莱德希望减少不必要的精力,专注进行公募赛道。

  的确,外资备案私募以及外资存在的私募产品均存在遇冷迹象。截至目前,年内并无新增证券类外资私募,而且总体的外资私募数量也在缩减;此外,从私募产品的回报率来看,私募排排网上做的排名靠前的私募产品几乎清一色都是国内私募巨头。

  金融界注意到,在这家私募机构注销前,贝莱德曾相继发行了三只私募基金产品,2018年5月备案的“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2018年10月备案的“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6期”和2019年8月备案的“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期”。在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之前,公司管理规模在1-10亿元。

    外资私募遇冷在业内并非新鲜事。光大证券表示,虽然国内有近30家外资巨头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但由于外资对中国投资者偏好拿捏不准、以及外资在华时间较短、投资能力未得到投资者认可,导致外资在中国设立的私募产品“销量不过亿”是常有之事。

  与50万亿元的贝莱德总资产管理规模来看,这一赛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中国,比起私募赛道,公募的客户认可度和受众基础显然要更高。统计来看,2020年国内公募市场基金存量规模突破18万亿元,投资者“储蓄搬家”现象愈发明显,这都暗示了公募赛道处于高成长期。

  贝莱德董事长兼CEO劳伦斯·芬克表示,中国是贝莱德最大的长期投资机遇所在地,将帮助投资者加大对中国在岸市场资产的配置。

  2020年8月21日,贝莱德作为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获批。证监会批复函显示,核准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莱德基金)。而贝莱德应当按自批复之日起最快6个月内完成贝莱德基金组建工作。

  目前参照贝莱德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公募基金产品线,不难发现贝莱德针对不同市场特征和需求,正发挥其全产品线和被动产品的绝对优势,开拓区域市场。

  光大证券研报中详细分析了贝莱德在日本公募市场的发展态势,他们表示,一般贝莱德会选择与当地基金公司联合推出主动型公募产品,同时大力发展iShares和被动型产品,以及面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产品服务。日本由于传统分销主力为证券公司,贝莱德在进入日本公募市场时还选择和几大券商集团旗下资管公司合作,针对券商客户需求、结合既有策略推出产品。从具体表现来看,贝莱德在ETF产品的规模和流动性上的表现都不逊于日本国内的资管公司。

  而从经验来看,贝莱德很可能借助内部资源,复制国外已有策略,参与近年来中国的被动型产品指数市场。

    光大证券统计,目前贝莱德有iShares安硕富时A50中国ETF(人民币计价)、iShares安硕核心沪深300ETF(人民币计价)、iShares安硕核心MSCI中国ETF(港币及计价)、iShares安硕核心恒生指數ETF(港币计价),4只全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渠道来看,机构预测贝莱德或许将利用与建信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合作组建的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关键词阅读:贝莱德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