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4月7日消息,今年以来公募高管圈变动依旧频繁。据金融界统计整理,截至4月7日,2021年以来共有50家公募机构发生66起高管变更案例。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理这三大核心高管的变更案例数分别为8起、12起、32起,总计52起,占比超过了78%。从具体日期看,今年以来不少核心高管的变更集中在3月,其中包括多位“老公募”。
从高管的去处和来源看,这一轮高管离职呈现明显的“闭环跳槽”特征。就变更原因而言,上述高管更迭一般源于退休、股权变动、内部岗位调整、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管理业绩差“被迫下岗”等,其中以个人原因离职的高管占比较高。
高管是基金公司管理的核心人才,这类人群的变更,对于基金公司运营稳定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就这个现象,金融界连线多位资深业内人士。他们表示,每年的上半年,尤其是春节刚结束后的三四月,是公募基金招聘和跳槽的热门时期。出于不同的诉求变更诱因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人是谋求更高的薪酬福利,有的人则需要股权激励,还有的人希望有更加灵活自如的制度,能够促进专业能力发挥等。
而与基金经理的离任有所不同,高管的职位变更大多是出于主动选择。从今年情况来看,离任的公募高管,似乎有相当部分仍选择留在公募行业,“公奔私“的现象似乎变少了。在某种程度上,这说明公募行业的发展势头在持续向好。
另外,从今年的高管变化,我们也可以发现,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晋升成了公司高管。就这一现象,业内人士对金融界分析,这是公司对基金经理投资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有效的激励方式。更高的级别意味着更好的待遇,“升职”的绩优基金经理仍然能够专注于投资,对基金公司而言这也是人才稀缺背景下的一大管理趋势。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总经理刘亦千曾在公开平台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很多行业都遵循‘绩优则仕’规律,资产管理行业亦然。绩优基金经理晋升高管职位,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自身得到更多尊重的需求,也是基金公司的一种人才激励方式。”
至于身份的转变是否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产生影响,刘亦千认为影响十分有限。“在一些机制灵活的公司,一些高管职务并不涉及太多实际管理工作,仍可专心于投研。”
某基金公司总经理也表示,“优秀的演员有做导演的,优秀的球员有当教练的,但更多的导演与教练不是从演员和运动员中产生的。同理,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可能去做高管,但应该不是一个趋势。管理和投资有很大区别,很多公司提拔优秀的基金经理去做高管,很多时候也是为了让基金经理享受达到高管的一些待遇,以此来留住人才。”
金融界整理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更数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阅读:公募基金高管





- 反内卷持续推进叠加成本下行双重驱动,两家水泥区域龙头业绩预喜
-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
- 多晶硅价格止跌回升,光伏行业迎政策护航与行业自律
- 全球PCB产值稳步增长,AI资本开支催热底层材料赛道
- 阿里开源WebSailor网络智能体,机构称AI Agent智能体经济已经全新开启
- 大模型网络硬件架构的关键部件,交换机重要性日益凸显
- 特朗普拟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纽约铜盘中暴涨17%创196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 工业富联业绩大涨,印证全球AI算力建设加速趋势
- 建材行业打响“反内卷”攻坚战,龙头企业估值修复可期
- 光伏板块再次大涨,重磅会议推动行业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详解光伏行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