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内需精选混合(LOF)净值上涨1.78% 请保持关注

银华内需精选混合(LOF)净值上涨1.78% 请保持关注

  金融界基金07月05日讯 银华内需精选混合(LOF)基金07月04日上涨0.51%,现价2.755元,成交203.22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2.805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78%,场内价格溢价率为-1.28%。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金融界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3.21%,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1.70%,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4.33%,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0.60%,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2.667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刘辉,自2017年03月15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68.26%。

  王利刚,自2021年04月26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00%。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中国石油(持仓比例8.85%)、大北农(持仓比例8.53%)、荃银高科(持仓比例7.98%)、盛达资源(持仓比例7.96%)、农发种业(持仓比例7.36%)、登海种业(持仓比例6.90%)、中国建筑(持仓比例5.32%)、隆平高科(持仓比例5.13%)、银泰黄金(持仓比例5.09%)、中国交建(持仓比例5.0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2年A股证券市场整体上是在震荡下行中,各类风格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跌。尤其是创业板指数,在一季度下跌幅度达到了19.96%,相对应的上证指数跌幅10.65%。应该说一季度是一个大概率明显负收益的季度,而其中,过去三年大幅上涨的高估值成长赛道股表现尤其不好。

  我们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对高估值赛道型资产保持谨慎保守态度。这个保守策略使得我们错过了诸如新能源、半导体等在去年4季度的上涨,也使得在今年一季度没有招致在这些方向上的明显损失。

  在上一期的定期报告中,我们明确提示,组合已经调整得具有比较明显的低估值低位置特征,并预见即将到来的震荡。目前暂时来看,当时的认知和提前的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希望这样的考虑和安排,能继续给持有人带来未来一段时间的信心。

  在一季度,我们维持了两条逻辑主线在组合构建中的关键支撑。一条逻辑主线是越发明朗的全球性通胀。这条逻辑线我们在2021年下半年的各期定期报告中反复强调,现在来看,这些认知还是有一定前瞻性,这源于我们对农业和能源常年不断的跟踪和研究,也源于我们对于美国债务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长期跟踪和研究。第二条逻辑线则是低估值低位置的中国经济稳增长。这条逻辑线对应着中国经济内生动能的降低,着力于托底经济的社会投资规模的边际增加。这条逻辑主线也和我们对于市场成长股超涨高估、价值股欠涨低估的判断是相吻合的。

  在一季度,我们强化且坚持了以上两条主线,但还是有一些明显的调整动作。明显调整动作主要发生在低估值线路上,即,在一月大幅度减持了证券股,而明显增加了基建股。主要是考虑到在低估值这个逻辑线路上,货币宽松敏感的证券股相比财政支出敏感的基建股,后者在市场情绪复杂混乱时更有安全性。

  当然我们还是维持了少量的新能源、科技、医药的配置,但比例下降到基本不影响组合总体表现的程度。我们认为这部分资产的风险释放和价值回归过程还很难言已经结束,依然需要谨慎。

  我们依旧对过去的赛道型热点方向,保持了一定距离。这是与我们一贯的对于投资情绪的敬畏有关,也与我们长期形成的绝对定价底线思维有关。这些资产目前的定价大部分依然和真实世界滤掉情绪冲动的商业定价还有较远的距离,而今年,是通胀预期逐渐上升的年份,其影响可能会较深,我们需要保持格外的小心。

  对于2022年的2季度的市场形势,我们继续坚持2021年年报展望中所作出的对于2022年的相关总体判断。我们依然保持着对于市场会出现比较明显震荡的警惕,全年后面的投资过程依然会比较复杂。

  对于成长端资产,我们总体上认为在经过过去二、三年以拔高估值为主的上涨后,很多资产进入了估值较高、涨幅较大的状态,一旦宏观环境发生一些类似于通胀率上涨等变化,将很难抵御调整。我们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定期报告中反复提示的通胀担忧,不幸在一季度开始登上市场,并预计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挥之不去。由此我们对于高估值成长段资产,依然谨慎。

  而在价值端资产上,我们认为在2022年可能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至少有相对收益的优势。从较长时间维度来看,过去三年成长赛道估值不断推升、价值方向估值不断压缩的过程,是在塑造新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张力扩张到一定的程度,既塑造了投资风险,也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有生命的机体,往往有内在平衡的能力和需要,证券投资市场也如此。现在,在稳经济的预期下,顺周期低估值行业有可能顺应了市场这种内在平衡的需要,从而阶段性地摆脱过去几年的颓势。

  未来的投资,可能需要把通胀问题纳入思考范畴。我们自2021年6月开始担心通胀预期的上升,进而担心这种预期的上升会推动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因为通胀预期强烈上升,会推动货币条件或货币条件预期的变化,而这对于高估值资产会是具有明显杀伤力的。现在来看,即便市场在很长时间忽视这个问题,但现在它正在走入我们的决策体系中,成为无法忽视的因素,而且,估计会较长时间挥之不去。

  通胀问题表面看,是由俄乌冲突触发的,但我们长期的跟踪和研究思考告诉我们,其背后是深刻的全球结构性扭曲。首先,西方应对经济危机叠加疫情背景所带来的货币长期巨幅无节制滥发是内因;其次,逆全球化进程持续发展必然导致效率的下降从而推动物价上升(这与三十年全球化进程持续压低通胀相对应);其三,过去5年主要经济体的绿能政策导向埋下了传统能源投资长期严重不足的触因。这三个结构性因素代表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具有内生性本质性。

  除了高价能源长期化以外,下一步可能需要严肃地面对全球粮食短缺对通胀的助推和确认。在我们长期跟踪和思考的视界里,这似乎已经很难不发生。当然,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中国以外的世界会有所不一样,因为中国对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性重视以及叹为观止的超前部署和执行能力,是其它国家很难企及的,所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和其它国家区别开来考虑,但主粮以外品种的输入性影响仍需严肃而慎重考虑。

  具体到操作上:

  首先,我们会继续维持农业的配置。目前组合中的农业方向,已经主要是种业。我们认为这个方向背后是生物农业进入中国种植生产过程,是一个行业剧烈变化的前夜,未来龙头公司一定会经历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的甜蜜过程。这个进程我们等待了非常久远的时间,而生物农业对产业链的重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同时,种植方向和我们对于未来通胀预期的担心是吻合的。

  其次,我们会继续强化石油黄金等通胀资产的配置。高油价会成为未来相当时间的常态,其理由在于前面给述的三个内生性本质性结构性因素,而不是突发事件推动。对这些结构性因素的研究,既是我们在过去较早就建立一定前瞻能力的基础,也是我们思考未来并支撑下一步决策的框架。市场当下依然是按照突发事件推动来对这部分资产定价的,于是继续持有等待合理定价是我们的当下选择。而黄金资产的背后定价机理可能更为复杂,有滞涨因素的考虑,也有对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出现裂痕的担忧,在此暂不赘述。

  其三,我们会在基建稳增长方向予以高度重视,以作为我们低估值低位置品种方向的主线。之前很长时间这些资产都是作为预防性的布局配置,长时间处于表现不达预期的状态,但在未来一段时间,他们是我们组合中重要的投资线路。

  最后,我们会维持新能源、科技股和医药股中少数具有较强清晰成长特征且估值不高的个股的少量配置。但加大配置时机,可能仍需要等待。

  2022年后面的时间里,我们对于投资环境、市场和行业的思考是严谨认真的,投资思路可能会按照多考虑风险的谨慎思路来进行。其中,对于成长端、价值端资产以及通胀型资产会分别予以不同的管理思路。

  如果把过去数期定期报告结合起来看,应该可以注意到,我们更愿意着力于对现象背后的本质因素及其变迁路径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多数时候具有逻辑和行为上的延续性和一致性。这是我们的投资管理活动透明和可预见的地方。当然,这种努力的状态并不必然导致正确,而不够正确的时候当然也会带来投资表现上的不如人意。只是希望持有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组合管理的风格思路和行为特点,并在一定程度内见谅于我们的疏漏。

  希望我们的思考和布局基本是对的,也最终和市场运行基本合拍,从而能给持有人带来正的收益,也希望持有人继续对我们保持信心。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2.776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0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1.55%。(点击查看更多基金异动)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