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穿越历史的启发!知名学者巴曙松推荐阅读《伯南克论大萧条》

  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特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但看看当前世界的各类经济新闻,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研究大萧条问题;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及其结论,影响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

  今天我们研究大萧条的这段历史,并不是要分清消费者、企业、股市、美联储(政府)在大萧条中的责任,而是要明确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什么,面对今天的金融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而从学术和经济运行层面,理解金融的本质、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明确我们可以从近百年前的历史中学到的东西,避免同样的错误。

  本期由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推荐阅读《伯南克论大萧条》,并在推荐序中这样写道:

  为什么大萧条会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圣杯”

  来自国际金融市场一线的动荡,往往会引发金融理论界的纷争。20 世纪20~30 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之一,当时不仅导致了美国和西方社会长期的大规模失业(根据1932 年的数据,当时美国的失业人数高达1370 万,德国560 万,英国280 万), 经济状况迅速恶化也改变了社会关系,影响了整个世界局势,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经济学界,对大萧条的研究成果动摇了古典经济学在当时西方政府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各国纷纷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现代宏观经济学也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实世界的显著的动荡与纷争,会促使人们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经典著作、代表性的学者,在大变革时期或者发生类似状况时,就会被人频繁地提及。在危机研究领域,20 世纪20~30 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可能是经济学界研究最多、结论最众说纷纭的一个。时至今日,经济学界对于大萧条仍然没有达成共识。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弗里德曼在其著作《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提出,是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引发了当时的大萧条灾难,相应的对策自然而然应该是扩大货币供应量。奥地利学派学者罗斯巴德则认为,大萧条是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所致。他认为中央银行违背金本位原则,对金融货币领域加以干预的做法,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则结合1990 年的日本经济衰退,从资产负债表衰退角度解释了美国大萧条。

  关于这场危机的分析,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伯南克的《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从“大萧条迷”到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实施者

  伯南克为国际金融界所熟知,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接替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主席,并在任内成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决策者和政策实施者。伯南克出生于1953 年。1975 年,他以经济学系最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于1979 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伯南克投身教职,在斯坦福大学任教6 年(1979—1985 年),又于1985— 2002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还曾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

  从1987 年开始,伯南克就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美联储的相关工作。首先是成为美联储的访问学者,并且于1987 年至1996 年期间,先后在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任职。2002 年, 他离开普林斯顿大学,成为美联储理事。2005 年,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 年2 月,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一直到2014 年。在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参与应对了2008 年的金融危机,并因此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 年的年度人物。2014 年卸任后,他进入布鲁金斯学会,重点研究经济复苏政策。

  从伯南克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经历了从学者到政策实践者再回归学术这样一个过程。这跟他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伯南克在读博士期间,最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就是20 世纪20~30 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他对大萧条的成因和影响非常着迷,认为自己是个“大萧条迷”。而且在他于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美国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可以说是大萧条以后相当严重的一次。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用了严厉的货币政策,才使美国经济避免被通胀吞噬。这也进一步促使伯南克持续研究大萧条和货币政策。

  20 世纪20~30 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对于伯南克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伯南克曾在一次演讲结尾时强调:他认为20~30 年代美联储做错了,他将尽力避免重蹈覆辙,不再重复当年的错误。2008 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 他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以力挽狂澜。通常的市场看法是,正是因为伯南克接受了大萧条的教训,采取了较为得力的政策措施,才使2008 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没有陷入更大的麻烦。

  注重逻辑、历史和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伯南克对大萧条的研究吸收了弗里德曼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比如他对央行定位的认知、货币收缩是导致大萧条的判断,从理论逻辑上可以说部分来自弗里德曼。从伯南克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对伯南克有着很深的影响。但伯南克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的影响做了新的论述,他认为,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发挥,允许金本位制的存在,会使货币政策名存实亡。他指出,金本位制是导致美国大萧条如此严重、演变至全球性危机的主要原因。20 世纪30 年代初美国和法国的货币紧缩,正是通过国际金本位制传导到全世界, 导致了全球性通货紧缩,从而导致借款人的金融头寸缩水,发生债务型通货紧缩,导致借款人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清算,最终造成萧条。他不仅在自己的论文中多次论述这一观点,在他于2012 年给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做的一系列有关央行作用的演讲中也对金本位制多有批判。

  伯南克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文章,后来结集成书,就是这本《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这些论文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伯南克注重各国之间的对比,尤其是对比了不同国家坚持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的政策。他在书中用了多个国家的大量数据、资料,包括经济数据、工资、就业情况等,从总供给、总需求、名义工资等不同角度,指出美国大萧条是一次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全球性的大萧条,理解整个事件,需要考虑整个国际体系。美国及其他国家所犯的政策性错误,是此次大萧条产生或深化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美联储,在应对首次危机的挑战时,没能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因此没能履行好维持经济稳定的职能。同样,美联储也没有很好地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导致许多美国的银行倒闭并引发信贷及货币供给的萎缩。伯南克指出,大萧条的这些研究,对于后来者都是很重要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在他后来作为美联储主席应对2008 年的次贷危机的时候,可以说是记住了这些美国历史上的政策教训,并且总体上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强化了美联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可信度。

  为什么我们要再去看一本研究1929 年美国大萧条的书?

  巴曙松称,这会带来穿越历史的启发,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环境下历久弥新!

  伯南克在本书的前言里面说:有人认为,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这段尘封的历史与21 世纪信息时代的经济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持有这些看法的人,可以去看看现在的经济头条新闻:高失业率、银行倒闭、金融市场动荡、货币危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战争冲突……,凡此种种,都可能由经济大萧条引发。应该说,时至今日,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这正是我们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在经济政策领域避免相同的错误?从类似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启迪,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就像伯南克在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采用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不少就是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

  历史不会重现,但总是惊人地相似。今天重新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格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929—1933 年的股市泡沫破灭和一系列银行恐慌,与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有着相同的特性;而在当下经济规模更大、产品更复杂、交易更便捷、各国联系更紧密的情况下,技术的滥用、国际格局的重新洗牌、监管的缺失、国际政策协调的严重不足等问题也会更加凸显。研究大萧条时期各个经济体中的各类经济机构的关联和应对措施,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整个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交易成本、市场机会、资源分配等背后的逻辑,以便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找到更好的应对手段。

关键词阅读:伯南克论大萧条

责任编辑:仇霞 RF1007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