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支持房企股权融资调整优化措施出台,29日地产板块全线大涨。在近期利好频传背景下,地产板块持续反弹。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自11月以来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上涨29.01%,自11月23日以来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上涨13.76%。相关公募基金净值也水涨船高。若未来地产行业行情持续,哪些基金值得关注呢?金融投资报记者据Wind统计的基金三季报数据整理了相关基金的名单。
公募基金仍然低配地产
从基金持仓来看,近年来基金持续低配地产是不争的事实。
据Wind统计,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基金连续多个季度对地产行业的持仓市值低于千亿,且配置比例低于标准配置比例。在2021年二季度末,相对标准行业的配置比例低配了1.26%,而当时其股票市场标准行业配置比例是2.35%,即基金只配了1.09%。随后各个季度基金对地产的持仓市值逐步回升,到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房地产行业的市值为1163亿元,持仓市值相对前一个季度增长了4.03%,但相对标准行业配置而言,仍然低配0.25%。
从单只基金的情况看,三季度末持有地产行业市值最高的是兴全趋势投资,市值达到49.37亿元。不过由于该基金规模较大,地产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并不太高,为23.41%,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为地产股。自11月以来至11月28日的地产板块上涨行情中,该基金净值小幅上涨4.19%。
除此之外,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对地产的持仓市值为20.34亿元,仅次于兴全趋势投资。该基金跟踪地产指数,能较好反应地产板块的表现,11月以来至28日净值上涨19.78%。华泰柏瑞红利ETF、中欧价值智选回报、银河创新成长、南方中证500ETF、汇丰晋信动态策略等10只基金持有地产市值在10亿元以上。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工银瑞信、兴证全球旗下基金持有地产行业最多,均在77亿元以上,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分别持有64.95亿元、59.82亿元、57.79亿元。
18只基金持仓占比较高
若未来地产行业行情有望持续,那么哪些基金值得关注呢?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基金持有地产最多,不一定最受益,要从基金持有地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来看,
当基金持有地产行业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越高,地产行业的涨跌变化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就会越大。
据Wind统计,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有68只基金持有地产行业占净值的比例在20%以上,其中有18只基金持仓占比超40%。占比最高的是指数基金,包括华宝中证800地产ETF、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银华中证内地地产主题ETF、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鹏华中证800地产A,这些基金持有地产板块占基金净值的比例都在9成以上。
从净值变化来看,自11月地产板块反弹以来至11月28日(至记者发稿时止,基金在29日的净值并未更新),上述5只基金分别上涨21.12%、19.78%、20.77%、19.74%、20.32%,自11月23日以来至11月28日,上述基金净值涨幅在5.6%至6.2%之间,与指数的表现相吻合。
国泰国证房地产A、招商沪深300地产A两只指数基金持有地产板块的占比也较高,分别为88.72%和83.3%,11月以来至28日,这两只基金净值分别上涨18.57%和25.36%。
除指数基金外,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中持有地产占比较高的是东方区域发展、景顺长城中国回报、景顺长城资源垄断、永赢惠添利、天治转型升级、永赢乾元三年定开,持有地产的行业占比为89.64%、52.04%、51.91%、50.45%、49.91%、46.41%。自11月地产板块反弹以来至11月28日,这些基金净值涨幅分别为-5.78%、15.33%、15.44%、18.60%、20.71%、17.77%。
其中东方区域发展三季度末持仓占比原本较高,但11月以来净值不涨反跌,不排除该基金已经在地产上涨前减持地产。另外,由于该基金资产规模仅有2000多万元,因此调仓也相对容易。
关键词阅读:地产




- 重磅!国家部署"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多项利好政策加码,海洋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 重磅!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突破性问世,精度比肩国际,产业链或将全面腾飞!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日北京开幕,500台机器人将展开538个比赛项目竞技对决
- “AI+医疗”政策再添猛火!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加速落地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多项关键地面试验,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
- 技术+降本+政策三重催化,Robotaxi已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基础
- OpenAI要求5个月算力翻倍,全球军备竞赛加剧,AI算力产业链全线受益
- 沪指攻下3674点之后,未来还有多大空间?三大逻辑或酝酿新主线
- 创业板指涨逾2%,算力硬件方向领涨,券商股异动拉升,两市成交额连续第5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发布,有望增加百亿级的消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