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任正非说,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有感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一个企业活下去并非易事,企业要始终健康地活下去更难。

任正非曾说:“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

本期悦读分享《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本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荐。著名财经作家、华为资深研究专家余胜海先生以“活下去”为主线,梳理总结出华为三十多年来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化解危机、安然“过冬”、绝境重生的36条生存法则,生动而又真实再现华为九死一生的成长历程和悲壮的战斗史。华为的这些生存法则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对中国企业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在书中写到:“华为是中国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公司,华为从1987年创立至今,经历了四次‘寒冬’和八次重大危机事件,但是华为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尤其是在美国持续的不公平打压之下,华为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成功实现了战略突围,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不仅展现了极强的韧性与风骨,而且走出了一条教科书式技术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

阅读本书,有这四大看点:

从2万元起家到世界500强,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在美国极限打压之下,华为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企业如何应对变化,在逆境生存下来?

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阵法、活法”

众所周知的“华为故事”

●“听得见炮声”是怎么来的?

任正非说过:我也不清楚一线要多少资源合适,只能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因为他们离客户最近,我们先听他的,相信他,事后复盘时发现如果浪费弹药了,再“秋后算账,总结经验”就好。

在华为公司,一线的市场部门为了拿到大单,当人手不能满足时,它们会向二线申请专家进行项目支援或申请资源进行交付等,这被形象地称为“一线呼唤炮火”。后来,“一线呼唤炮火”演变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这个说法都源自于华为总裁任正非。

这个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任正非在英国代表处讲话时,提到“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把“指挥所”建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的权力、销售决策权力授予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打不打仗客户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

2009年1月,任正非在销售服务体系奋斗颁奖会上,发表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的长篇大论,结合华为公司当时组织变革的背景,敲定了“谁来呼唤炮火”,并且定义了“什么是炮火”,从此,“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开始在内部流行。

实际上,任正非提到的“听得见炮火”也有两个背景:

一是,向美军的特种部队跨界学习

任正非曾说:传统的战争是机械化、集团军作战,而现代化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华为公司的组织架构就是适应这种作战方式的转型, “班长”将具有更高的作战能动性、更广的作战半径和更高效的炮火支援。任正非以美军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举例, 他说,以前前线的连长是指挥不了炮兵的,需要向师部请求支援,必须等师部下达命令后炮兵才可以行动,作战的效率极低。当时,为解决了这种弊端,美军就建立了一种“呼唤炮火”的作战体系,即前线三人一组,包括一名信息情报专家、一名火力炸弹专家和一名战斗专家。“呼唤炮火”的作战体系好处是:三人小组相互熟悉,发现目标后,信息专家用先进的工具确定敌人的集群、目标、装备及方向等,炸弹专家配备炸弹、火力并计算出需要的作战方式,按授权的许可度,用通信工具呼唤炮火,不需通过上报等待上级的决策。

二是,建立华为“铁三角”的作战单元

借鉴“美军三人小组”的管理模式,在北非地区部建立了面向一线、面向客户的“铁三角”(即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和交付专家)作战单元,其精髓是为了目标而打破部门之间的功能壁垒,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作用下,华为公司将主要资源用在找目标、找机会,并将机会转化为结果。后方则提供先进设备、优质资源保障前线发现目标和机会时,能够及时地发挥作用,提供高效的支持和服务,改变了过去拥有资源的人指挥战争和拥兵自重的弊端。

所谓“一线炮火”是指来自一线的客户需求、竞争对手的情报和资源、市场环境等信息。

所谓“炮火”是指华为公司的各类资源,包括团队人员、支撑人员、成本、物流、设备等各种资源。

“听得见炮火的人”是指与客户紧密接触的团队,包括销售团队的人员、售前的技术人员、售后的技术人员等。

且在华为公司,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或规定:“会议纪要具有法律效力,电子邮件就是命令”。

九死一生,看华为“战斗史”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在3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四次 “寒冬”和八次重大危机,但它不仅没有被这一系列的考验击垮,反而一次次浴火重生,蜕变为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众所周知,华为公司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企业家,他在《华为的冬天》里写道:“10年来我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华为活了下来。

对于生存危机,任正非始终保持着与生俱来的警惕。

他每隔三五年就在华为拉响“冬天”的警报,要求华为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居安思危。

因为,他知道企业的生死其实只在一线之间,唯有在“冬天”来临之前,把过冬的“棉袄”(现金流)准备好,才能活下去! 

活下去,是华为贯穿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纲领性主张。

从2001年IT泡沫破灭后,任正非就一直高喊“活下去”,并把“活下去”作为公司最高纲领,使得华为的干部坚持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不断谋求内部变革,应对各种挑战和潜在危机,做好极限生存准备,并成功地化解危机,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

坚守商业常识是华为的生存法则之一。

一流管理只讲常识,敬畏常识。

华为的成功并不精妙,也不高深,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朴素的常识。

只要坚守这个常识,企业就可以长久地生存 下去。 

持续创新是华为不死的基因,也是华为应对不确定性的秘密武器。

华为能从当年2万元起家的程控交换机代理商发展成为全球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和世界500强企业,不坚持创新是不可能的。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未必能活,但不创新一定会死。 

为了活下去,华为奉行“长期主义”,每年把营收的10%以上用于研发,在过去的10年里,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达到9773亿元。近年来,华为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研发投入仍有增无减,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跨越,这就是华为绝地重生的真正原因。 多年的持续高投入,让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

美国为什么害怕华为,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

作者在前言中写到,就是因为华为在搞基础科学研究,做底层架构,而且在一些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领先美国,打破了美国的科技霸权。 

华为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搞多元化,聚焦主航道,“不在非战略机会点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一旦出现重大战略机会就不惜代价,“饱和投入”,在关键领域建立起绝对领先优势。 

提起华为,大家都说其组织执行力强,能打硬仗、胜仗。其实,华为的执行力源自自我驱动和机制驱动。任务下达,华为人就马上行动,立即执行,现在就干,绝不拖延! 

如果战略是正确的,但执行力跟不上,那么企业仍然是失败的。

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成功,20%在于战略,80%在于执行。

当目标确定,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

通人性,方能聚人心。于是,员工对财富自由度、权力、成就感等的多样化诉求,构成了华为管理哲学的底层架构。

任正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票子、分位子(权力)、分面子(荣誉),与员工一起共享财富、权力和成就感,大家“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将华为推上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高度。 

员工持股是华为“利益共享”制度设计的核心。华为一直在回避资本市场的诱惑,拒绝上市,实行员工持股。截至2022年底,华为有14.2万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99.27%,而任正非仅持有不到1%的股份,这在中国乃至全球商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了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购买技术和配件。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华为放弃幻想,以向死而生的勇气,打响绝地反击战。 

当天,华为的“备胎”在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华为自己研发的麒麟5G 芯片替代了进口芯片,鸿蒙和欧拉操作系统相继投入使用,给华为带来喘息的机会和应对挑战的底气。 

为了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华为启动了“南泥湾项目”,加快“去美国化”的步伐。

任正非说,“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已实属不易,能够做大做强的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的信心与韧性面临挑战。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构筑长期竞争力,提高生存力,成为一个极其紧迫而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对中国企业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大家“看”华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华为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在面临巨大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决心和韧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华为不仅在5G、操作系统、芯片、MetaERP等领域取得突破,而且引领全球ICT行业和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值得企业经营管理者研读。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刘亚东:活下去,是企业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企业若想活下去,唯有持续创新和变革。这本书让我们读懂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活法,从而破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题,助力中国企业从“活下去”到“活得久”。

《财富》杂志首席执行官穆瑞澜(AlanMurray):在美国的轮番制裁下,华为公司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逆境中崛起,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说明美国的一些政客低估了华为的实力,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余胜海先生的这本书生动而又真实再现了华为九死一生的成长历程和自立自强的奋斗史,值得一读。

责任编辑:仇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