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牛记】全球手机、笔记本需求回暖,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强劲增长

6月13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5月中国货物贸易的总体情况。在一些积极因素的支撑下,中国货物贸易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表现符合预期。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产品以及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

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例,在经历周期性低谷后,电子产品逐步恢复增长。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一季度手机、笔记本电脑全球出口量分别增长约10%和4%,复苏回暖势头明显。在终端产品需求的带动下,5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额分别增长34.8%和22%。

当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明显,本土集成电路产品快速增长,芯片进口额下降趋势开始显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出口集成电路887亿块,同比增长8.5%;集成电路产量1354亿块,同比增长37.2%。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对行业的影响,我们特别邀请了海南三花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杨文帆,来分享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看法。杨文帆先生在半导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投资中国科技产业。

驱动因素: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

杨文帆认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的背后,有几个主要驱动因素。首先是全球经济逐渐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恢复,许多行业开始回归正常运营,这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无论是计算机、通信设备,还是汽车和医疗设备,集成电路都是这些行业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疫情期间采取了逆市扩产策略,提前增加生产能力。这种策略在市场复苏时显示出明显优势,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至关重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研发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中国提升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增长。

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受益

在5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增长了34.8%。杨文帆指出,这一增长得益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替代策略。从上游设备制造到下游应用企业,各个环节都因此受益。

上游的晶圆制造公司通过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了利润空间。下游企业则因产能提升享受到成本降低和市场份额增加的双重红利。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促进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

国产化趋势的深远影响

谈到国产化趋势,杨文帆强调,这不仅是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工程师红利和设备国产化提升的共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大量工程师参与了设备改造和提升工作,显著提高了国内半导体制造的能力。这为中国在高端半导体制造和应用领域提供了更多支持和竞争优势。

杨文帆还提到,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和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对半导体产业国产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国内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半导体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升,这些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也具备了更大的应用潜力。

终端产品需求对半导体市场的带动

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出口量分别增长约10%和4%。杨文帆指出,在终端产品需求的带动下,存储和内存市场将迎来最大的增长机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对高性能内存和存储的需求持续增加。

具体来看,预计2023-2027年间,闪存需求将以2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三大主要市场——客户端、企业和移动设备,到2027年将占全球闪存需求总量的83%。因此,杨文帆认为,存储和内存领域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半导体细分市场。

综上所述,杨文帆的分析显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周期恢复和市场需求增长的结果,更是政府支持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共同作用。未来,随着国产化趋势的深入和终端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本文所载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关键词阅读:基金

责任编辑:山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