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要冲哪些硬指标? 基金公司第一时间表态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在春节前落地,1月23日,国新办发布会进一步详解昨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在五大部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答记者问中,就险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步伐、规模以及未来的规划给出明确指标。

其中,公募基金领下“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的硬性指标,在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还就接下来公募基金改革方向定调,围绕着降费、发展权益基金等任务给出具体方向。会后,多家基金公司第一时间给出解读。

多项举措细化与升级

在财通基金看来,2025年开年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在继承2024年《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了具体措施,强化了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入了利益绑定机制,跟踪非银方向的实施细则和KPI考核变化,政策在年前发出,有意提振市场信心。

对比而言,财通基金总结了6大政策的进阶与深化:

一是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500亿有望春节前批复尤为值得市场关注;优化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

二是实施方案明确对国有保险公司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细化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此前未明确具体考核周期。

三是资本市场生态优化的深化方面,新增引导上市公司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各类中长期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

四是利益绑定机制的引入,吴清在答记者问中强调,强调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五是政策协同与落地性。这也与此次实施方案联合印发与发布会的部门配置吻合,强调多部门协同,明确具体操作路径,如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扩大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六是对市场预期影响。通过明确增量资金入市路径,直接提升市场预期,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

易方达基金表示,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并从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一些适配长期投资的制度安排,比如提升A股投资比例,延长考核周期,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等,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有助于稳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市场资金供给与投资者结构,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推动形成“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资本市场生态,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基金公司关心哪些干货?

综合多家基金公司对方案以及新闻发布会的解读来看,打通卡点堵点,基金公司对涉及考核周期的改变、产品引导方向、入市工具创新等问题较为关注。

关注一:明确考核周期明确三年以上,利益绑定机制。

华泰柏瑞表示,政策关注引导机构中长期考核,多次提及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内容,从资金端直接入手,引导资金关注长周期因素。其中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投资周期较长,提升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或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能够一定程度减轻市场震荡,减轻非理性因素带来的市场波动。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资本市场的选择,更需要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投资者获得感是吸引投资者持续入市的源泉。

关注二:分红与股息率的引导方向。

吴清表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这一定调也让市场看到机会。华泰柏瑞表示,目前A股市场年度分红与特别派息较为成熟。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可以有效提升中小股东的市场获得感,稳定市场投资者预期,吸引长期资金。通过更频繁地分红,投资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水平,更加关注股东回报而非资本利得波动。

伴随市场调整,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年初以来重回3%,截至1月22日,沪深300指数近一年股息率为3.36%,创924行情以来新高。同时,伴随十年国债利率下行,沪深300指数的股债利差值(FED溢价)达到6.48,高于近十年95%的时间,配置价值显著。

关注三:互换便利工具等规模扩大有利于提升市场深度与广度。

华泰柏瑞指出,面向未来,证券、基金公司的互换便利的政策空间进一步提升,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该工具能够在股票市场出现极端情况下发挥流动性兜底作用,一定程度上缓释极端风险;另一方面借由该工具央行也能够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渠道更加常规化与直接畅通。推动保险公司和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关注点四:是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

吴清在谈及公募基金改革时表示,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当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在中欧基金看来,监管机构通过优化各类型产品的中长期收益率加分指标,来评估基金管理人的长期投资能力,强调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稳定表现,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基金管理人能力的全面考量,旨在促进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更能实现基金公司与持有人的利益绑定,有助于行业长远发展。

内外资公募表态:A股的低估优质公司将具巨大投资价值

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推出中长资金入市,机构如何看?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认为,站在当前时点,在所有资产类别中,我们应该对中国股票市场充满信心,中国股票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长期投资选择。A股市场中有许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即使处在行业周期的底部,仍能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市场在行业周期底部给予这些企业非常低的估值,假设市场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开始出现赚钱效应,或者经济开始有所起色,那么这些被低估的优质公司或将具有巨大的投资价值。从长期来看,它们具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通过引入稳定性强、期限长的资金,优化市场结构。有利于市场稳定性提升、投资者结构优化、市场生态的优化,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双赢。

“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是资金层面的变化,更是资本市场生态的重塑。其关键在于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营造机构投资者“长线投资”倾向,真正实现长期价值投资。”李湛认为,这一改革将深刻改变A股市场的运行逻辑,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定的长期回报。

多家机构也强调险资是最确定性的增量资金,鹏华基金研究部总量周期组组长张峻晓指出,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会新增数百亿增量,这里面很大比例都会投入红利类资产,同时也要提示,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等监管压力是制约险企加仓权益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后续是否有政策跟进需进一步观察。

红利资产或首先受益

政策明确要求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加大对A股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保险资金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以及春节前先批500亿保险资金试点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等,在机构看来,这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而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率、低波动的特性,将成为这些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

万家基金指出,短期来看,政策红利释放将推动资金流向红利资产;中长期来看,红利资产的稳定收益属性、抗通胀能力以及市场结构优化趋势,使其成为投资者配置的优选标的。总体而言,在政策支持、资金流入和市场环境改善的多重利好下,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将持续凸显,为投资者提供稳健回报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方正富邦基金则认为,保险资金是目前权益市场确定性较高的增量资金。基于规模增长和入市比例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以带来数千亿资金。保费收入增长推动资金运用余额的提升,能够长期稳定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低利率环境下增配权益也有利于缓解资产荒压力。看好险资以及险企有望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不断疏通获得更好收益。

责任编辑:山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