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记往期回顾
“市场机构化的历程必然伴随量化基金的成长,以后五到十年我觉得是量化投资的黄金发展期”,黎海威坚定的说。
细数国内耕耘在量化投资领域基金经理,多是海归,但与人们对海归基金经理水土不服的印象不同,量化海归基金经理中不乏对A股理解深刻者,景顺长城基金量化及 ETF投资总监黎海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仅仅是因为黎海威在“量化鼻祖”BGI(巴克莱投资)工作时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事A股及新兴市场量化投资,其回国后的投资业绩也是最好的证明。
目前,由黎海威亲自管理的3只量化公募基金,规模近百亿。最新业绩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自2013年10月成立至今总收益达147.77%,在运作的47个月中,38个月战胜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回报33.14%;景顺长城量化精选基金自2015年2月成立至今总收益达50.10%,在运作的31个月中,24个月战胜中证500指数,今年以来回报9.63%;景顺量化新动力基金是主动量化基金,在运作的14个月中,11个月战胜基准MSCI China A股国际指数,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总收益达43.30%,今年以来回报32.27%。
据黎海威介绍,量化投资的本质依然是基金经理的思想,体现的是投研实力。其成功的真谛在于积沙成塔,积小胜成大胜。而如何实现那一个个小胜,遵守纪律是其业绩稳定性的保障,做好风控才能存活得比别人时间更长。
“机构化”投资时代到来
海外市场量化投资的发展伴随着市场机构化的过程。尤其是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推出401K计划以后,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壮大发展,他们强调风险控制,需要更加透明的投资计划和操作思路,量化投资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需求。
黎海威指出,当整个量化投资占到美国资产管理规模的20%到30%的时候,平均下来系统性优势和比较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而中国的量化投资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七年巴克莱投资(BGI)的淬炼,让黎海威对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把握熟捻于心。
在他的经验中,类似的量化投资方法,在美国可能可以做到1%的回报率,香港市场可能做到2%,而在A股有可能做到4%。其中的原因在于,A股市场有效性与成熟性仍在发展培育当中,且机构化程度较低。
相比于海外市场,A股市场建立较晚,有效性与成熟性仍在发展培育当中。同时,国内市场机构化的进程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A股量化基金的发展,黎海威认为未来五到十年都是黄金时期。
深耕布局量化投资领域
事实上,随着A股市场容量、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不断加强对量化投资领域的布局,在过去3年间,量化基金实现全面崛起。
通过量化模型,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能够有效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的干扰,及时找到容易被忽视的投资机会。
以黎海威管理的景顺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为例,该基金自2013年10月成立至今总收益达132.72%,在运作的47个月中,38个月战胜业绩比较基准,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2.15%,这意味着该基金获得了70.57%的超额收益。据了解,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使用的量化模型是基本面选股模型,这一模型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并经历“牛熊”考验被证明为有效的模型。
不论模型研发、产品布局还是团队发展规划,投资总监黎海威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自己的路径和节奏,不疾不徐,不轻易改变初心。经过近5年的发展和努力,景顺长城量化团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期系统化地开发大容量低换手的模型,主要运用多因子基本面策略,满足机构或类机构客户的需求。
目前来看,景顺长城量化团队一共管理9只ETF及联接、1只指数及1只指数增强基金、2只主动量化基金以及数只量化对冲专户产品。在长期运作中,除了量化多头策略,对冲专户方面业绩表现也很出类拔萃。对于未来的布局,黎海威已经成竹在胸。
重视风控 坦然应对极端行情
“任何一个风格都不可能持续跑赢市场,我们尽量做得分散,让策略的收益来源更多样化。”
拿大部分量化基金年初出现的回撤来说,同样都是多因子模型,为什么相同的市场情况下净值表现却大相径庭?主要因为风险控制程度不同。
黎海威及他带领的量化团队极为重视风险控制,其管理的量化产品行业偏离、风险因子(规模、波动率等)暴露、组合年化波动率以及最大回撤都控制在较小范围。2014年6月之后,团队逐渐加重价值股策略的配比;2015年7月市场大幅度振荡,基准为中证500的产品回撤近20%,在面对这样的极端行情下,黎海威团队以学习的心态坦然应对;2016年11月以后,逐渐加大白马成长股的配比,截止现在,旗下产品均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在黎海威看来,风控意识是贯穿于投资全过程的,做投资时有几个层面必须要考虑。首先他相信好的股票能比差的跑得好,这是其投资收益的来源——与有成长性、有竞争力的公司一起成长。好的公司也要有合理的估值,这样安全值高一点。“从长线来说,同样是20%的年化收益率,一个波动率是10%,一个波动率是20%,我肯定喜欢10%,因为回撤的时候,波动率越大长期的回报率越低”。黎海威希望把波动率做得低一点,哪怕牺牲一点回报率,因为长线的净值不是依赖于一、两天的排名。同时,他理解的量化投资是可以把收益预测做得比较透明,能够比较分散,可以抵御风险,而且风险拆得很细,哪些风险有能力承担,可以多承担一点。
“比如你做成长投资很有能力,可以把成长这部分放大一些,价值如果不擅长,可以缩得很低。这样的话,价值波动对我的扰动很小,成长出现行情就可以涨得比较好。你需要在整个市场里,在有利于你的行情尽量多赚钱,在不利于你的行情里少亏钱。不可能每个行情、每块肉都吃到,这是不现实的”。
基本面选股 让量化走得更远
A股是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一面镜子,要懂A股就必须懂中国。黎海威看好A股未来,坚持基本面选股。
“我们不太做事件驱动,而是喜欢估值相对合理、成长性也还不错的品种。今年几波影响面比较大的行情虽然表面上是事件驱动炒作,但主要集中在白马成长股的估值修复上。如果把握好这条主线,事件驱动所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小,这也是业绩稳健的基础。” 黎海威这样说。
对于蓝筹股年内大幅上涨之后的操作策略,黎海威表示,明年会根据市场情况对蓝筹和成长股在整体仓位配置上有所调整,但前提依然是坚持基本面选股。
“量化只是一个大的框架,此类基金最终表现的差异更多还是来源于基金经理侧重点的不同,有些基金关注成长因子,在中小创行情下,这类基金表现更容易出彩,但反过来看,在小盘股失利的情况下,这类产品也会有大的回撤。”
黎海威坚持量化模型的与时俱进,据他透露,从2013年建立的模型体系到现在至少更新了30%以上,每年有10%左右的更新。通过风险管理把比较优势放大,在风险、收益和交易成本之间取得平衡,争取在各种行情转化中取得相对稳定的业绩。
黎海威所管理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