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记往期回顾
“抓住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本身就是消费行业主题基金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业绩突出,最好的解释就是幸存者偏差。”对于今年取得的成绩,萧楠显得理性而又谦虚。
金融界基金数据显示,由萧楠2012年9月接管的易方达消费行业,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取得64.97%的回报率, 夺得主动股票型基金业绩冠军,五年累计上涨约180%,跑赢上证综指近60%,全面领先于同类型基金。萧楠任职期年化回报率约20%,且在2013年至2017年五个完整年度内均取得正收益。
他相信运气与实力并存。“短期看是幸存者偏差,但很多投资决策其实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比如2014年底满仓格力电器,2015年重仓白酒股。”
基于研究严格决策
理性拒绝灵光一现
萧楠明确提出,自已所消费行业基金长期会持有一些白酒股。投资选股的核心逻辑是要找到具备高质量增长能力的公司,赚他们业绩内生增长带来的复利。而选股策略也并不会每年一换,很多股票多年一直重仓。
自2012年末爆发白酒塑化剂风波后,萧楠及公司研究团队仍在坚持白酒行业的研究。
经历了近两年的深度调整后,白酒行业2014年已经见底,不过复苏还是非常微弱的。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他们对上市公司到销售终端的情况都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把握,结合对量、价、库存、动销(即拉动销售)等指标的分析,预估出白酒行业复苏的路线图。
2015年萧楠团队按照复苏路线图重点布局白酒行业,并紧密跟踪了市场数据变化;2016年中期,有效规避了小白酒;2017年以来,又陆续布局了一些二线白酒股。
“我们在这个领域能够抓住机会,并且可以抛弃以往的思维定式,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主要取决于团队能够始终保持紧密的跟踪,投资决策严格基于研究而不是灵光一现。” 萧楠总结道。
三大层面评估个券
核心重仓两类公司
萧楠是一个纯粹自下而上的投资人,投资风格更偏“质量”。
在他看来,选股是投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挖掘个股,他有自己的一套股票评价体系,类似于一张清单,他会根据这张清单,从公司发展的底层逻辑、边际变化和风险点三个层面做出评价。
第一层面研究公司发展的底层逻辑。想清楚公司赚的是什么钱,辛苦不辛苦,持续不持续,投入产出比如何,竞争格局如何等,在这个层面上,要把自己想象成企业的经营者,仔细理解这门生意。
第二层面边际变化,即公司目前在向什么方向发展。比如销售是不是变好了,产品周期走到了什么位置,治理结构有没有改善等。
第三个层面是风险点,即影响公司业绩和发展方向的“外生变量”,比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技术创新等。
“我会买入一些具有极高行业壁垒、极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做为核心仓位,即使这些公司短期业绩有压力—也就是边际恶化,我也不会全部卖掉,而是适度减仓。而一些看上去空间很大的公司,若没有足够的证据印证其成长可持续性,我仅会把它放到边缘仓位里面观察。”萧楠表示,A股的投资者更多关心边际变化,我们则特别关注底层逻辑,也会把绝大部分的研究精力放在底层研究上。
研究淬炼十年磨一剑
持续精耕擅长领域
2006年,萧楠研究生毕业就进入了易方达研究部工作,先从消费行业研究员做起,一直做到消费研究组的组长。据萧楠回忆,那时候易方达的研究部真的很“狠”,调研要求精准到各种细节,研究报告讲得不好,甚至会被严厉批评。
具体细致到了什么程度,萧楠以家电行业研究为例,研究员要能够精准了解到每个品牌的空调用了多少铜、不同空调企业的控制器分别是什么型号、由谁提供等等这样的细节。白酒行业的研究也是如此,从酒厂历史、酒的评论、型号、单品价格、销售去向、库存都需要如数家珍。
易方达的权益投研团队虽然“狠”,但“大平台,小团队”的管理模式使团队内部形成了风格稳定、策略清晰、垂直专注的投资小团队,追求风格多样、长期优良的整体投资业绩。同时,投研之间、投资团队之间、研究小组之间能保持多层次的高效协同,提升平台整体投资研究能力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易方达投研团队坚持以内部培养提拔基金经理为主,极少直接引入外部人员担任基金经理,因而成员稳定性较高,在业界有口皆碑,这也有助于公司投资理念和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正是投研团队多年来如此严谨的淬炼,才有了如今靓丽的成绩单。
金融界基金数据显示,萧楠从2012年9月开始接管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截至12月31日,该基金累计上涨64.97%,跑赢上证综指近60个百分点,任职以来年化回报率约20%,且在2013年至2017年五个完整年度内均取得正收益。
抓住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本身就是消费行业基金的应有之义。深度研究加上持续跟踪,把握住机会就是水到渠成之事。据萧楠回忆,2014年满仓买入格力电器,当时格力电器市值只有900多亿元,但其账面现金接近600亿元。市场的悲观预期造成公司股价具备了极高的安全边际。后来,易方达消费行业2015年重仓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股,也是类似的逻辑。
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萧楠不断在底部加大对白酒、家电行业龙头股进行布局。
坚守安全边际
远离各种“故事会”
2015年4月,面对当时A股市场的快速上升,萧楠发现当时市场中估值越高的股票涨得越快、涨幅越大,其中100倍市盈率以上的股票平均涨幅接近一倍。
这种现象让萧楠心生警惕。
他在2015年的半年报中写道:“越是估值贵、没有安全边际的股票,越是涨幅惊人。所以我们只好退守常识,坚守纪律。坚决地拒绝本不该在我们估值体系里出现的变量,远离各种’故事会’。”
由于股票型基金有最低仓位限制,面对市场的疯狂,萧楠只能选择给自己的基金“降估值”。
“我当时就做了一件事,把基金的估值持续往下降,一直降到了17倍附近,接近市场底部。”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煎熬和痛苦也在不断地考验着他,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从2015年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在二季度市场疯狂的时候,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的仓位已经降至82.94%的底线附近,并加大了对白酒、家电、商业零售的配置力度,持仓重点分布在估值低、流动性好的股票上,坚守有安全边际的个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美的集团、伊利股份、格力电器等。
2015年6月中旬,突如其来的股灾让不少A股投资人措手不及。身处“风暴中心”的基金经理们更是倍受煎熬,大部分基金的股票不是一字跌停,就是停牌。
那是一场“流动性战争”。但萧楠那时候心里却颇为轻松,因为自己无需为流动性担心,在当时大跌的行情下,他的组合几乎没有停牌的股票,应对大规模赎回游刃有余。
2016年市场熔断后,全年走势疲弱,由于坚守低估值的白马股,萧楠的基金仍然取得了7.21%的正收益。
当被问及如何控制回撤,萧楠表示:“回撤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控制回撤必须向上溯源,控制可能导致回撤的原因。比如,基本面看错了,公司的发展没有按照你的预期走;再比如买贵了,买入的股票波动率太大等等。所谓控制回撤,并不简单地是对已经发生的股价波动做出反应,应该把绝大部分控制回撤的工作放在买入之前。既然没有人能够长期持续地做到精确地控制买点和卖点,那我们就谨慎地做好买入决策这一端。对于我来说,严格控制买入股票的估值水平和波动率水平,甚至牺牲一些预期回报,都是控制回撤的手段。”
盈利预测至关重要
深度研究价值凸显
近两年白马消费持续走强,萧楠认为背后有两个逻辑:一是大多数白马股都是与周期相关,而实体经济确实一直在走强,所以体现出了不错的业绩弹性;二是近五年间经济低迷,很多行业在逆风中加速优胜劣汰,不少行业龙头挤掉了小企业的份额。这两条逻辑互相交织,成为2017年白马牛市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要判断未来白酒、家电以及类似行业的业绩走向,也要沿着这两条逻辑去考虑。
从现在市场上的各种指标,以及对这些股票的定价来看,市场对明年经济形式并没有过高预期,至少第一条逻辑边际上不会带来太大的风险。
第二条逻辑相信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下去。萧楠对2018年这些龙头股的表现并不悲观。不过,他认为白马消费未来进一步提升估值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投资者把投资收益寄托在估值提升上,那么盈亏同源,这个钱是很难赚到的。
至于这类股票在2018年市场是否还会有所表现,萧楠建议,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做好盈利预测在当前至关重要。
“因为目前这个时候,做盈利预测是有意义的。这类资产目前的估值并不贵也不便宜,做好盈利预测,是能够赚到业绩的钱的。这个不同于2015年,中小创泡沫的时候,你站在200多倍的市盈率市场上,做盈利预测是无效的。也不像是2014年底,很多股票便宜得简直是白送,盈利预测做错了都没太大关系。”
展望2018年,萧楠认为贴标签炒股票的模式会进一步不太好使。从机会上来讲,他认为现在新兴产业经过两年多的调整,讲故事的股票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去伪存真留下来的公司,有些已经相当便宜。此外,像医药、能源等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受益的公司也有受损的公司。
“像过去一样一个题材带着一堆股票涨,估计很难了。”他表示,一个板块内个股的盈利差异会很大,表现将天壤之别,精彩纷呈。单纯地贴标签很难的待市场认可,深度研究的价值将逐步显现。
萧楠所管理的基金
《擒牛记》往期回顾